一條道路會帶來哪些改變
來源:大眾日報 12版
在城陽區仙山路,兩側曾經的低矮平房和老式廠房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建設場面:2400餘名建築工人,近300台機械,晝夜不停地作業施工,從地下基礎施工到地上墩柱施工,一道道工序正緊張而有序地推進。今年底,這條青島市區到膠東新機場的「迎賓大道」將實現主線通車。 這條還未被正式命名的大道,現稱為「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工程」(以下簡稱「連接線」),西起女姑口大橋,東至青銀高速,全長9.8公里,以高架橋樑為主。它是青島市近年來沿線條件最複雜、實施難度最大、工藝和技術要求最高的市政道路項目。
自去年8月開工以來,該工程幾乎一天未休,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段,工程也在按部就班向前推進。今年一季度,該工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5億元,為青島市穩投資、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改善區域交通。作為城市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一條新建道路的誕生,必定會帶來系統性反應。作為青島市重點打造的「名片級」交通主幹道,連接線將給區域交通帶來質變。 「看看青島地圖就會知道,這個項目建成後,『青銀高速-仙山路連接線-青蘭高速-新機場高速』這條線,將成為青島市區到新機場距離最短、條件最好、效率最快的全程高速最佳方案。」項目代建單位中青建安集團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介紹,連接線中間雙向4條專用車道將實行封閉,按照高速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免費通行,實現青島市區與新機場的高速連接。 道路如同河流,有暢通性,也有阻隔性,尤其是封閉式快速道路。為解決傳統高架快速路「燈下黑」問題,此次連接線創新性地將高架路面劃分為兩大區域,中間雙向4車道為封閉高速,外側雙向4車道則為城市快速路系統,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通過設置南流路、重慶路、雙流高架等三對匝道,連接線串聯起雙流高架、環灣路等快速路,以及重慶路、黑龍江路等城市主幹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快速路網體系,實現沿線5分鐘上下快速路,明顯改善區域交通聯繫,特別是對緩解目前流亭立交橋擁堵現狀發揮積極作用。
更新城市肌體。修建一條道路,其意義不止於交通屬性,還將輻射到周邊區域的城市肌體更新。「抬頭看這些密密麻麻蜘蛛網式的電線,等我們工程完成了,它們將全部被裝入管道埋入地下,既消除安全隱患又方便維護。」4月20日,在驅車走訪施工現場過程中,項目設計單位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項目負責人王召強告訴記者。
據介紹,在連接線項目建設過程中,橋下新建仙山路雙向六車道地面輔路,周邊14條調流道路都將進行升級改造,提升道路行車舒適度和通行能力;仙山路上兩條已經建成20年、老化嚴重的自來水管線,也將同步進行改造,徹底消除供水安全隱患;項目同步配套建設的110KV和220KV雙艙電力管廊,也將成為青島市第一條貫穿東西的地下電網大通道,首次實現東岸主城區電力動脈成網,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王召強說,項目完工後,仙山路將變身成為生態景觀大道。「橋體、橋下和道路兩側空間,將打造景觀綠化、城市亮化、健身步道、休憩空間相結合的多層次、立體化、環境美、生態好的景觀軸線通道,沿線居民都將從中受益。」
開創領域先河連接線施工的最大難點,是要在安順路橫跨青榮城際、膠濟鐵路、機場專用線三條鐵路線,總跨度約為90米。4月20日,記者在該施工點看到,一台旋挖鑽機正在進行樁基作業。項目參建單位,中鐵十四局項目現場負責人張子傑介紹,今年10月,這裡將建成國內跨徑最大的耐候鋼轉體橋。
「三條鐵路為南北走向,而連接線是東西走向,讓鐵路停運幾個月來保障施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採用了轉體橋設計。」張子傑介紹,簡單說來,就是在不影響鐵路運行的前提下,先沿著鐵路線平行方向修建兩條120米長的高架橋樑,待全部建成後,讓兩條橋樑轉體90度,在鐵路線上方10米左右完成「空中拼接」。如此大的轉體跨徑、如此大的轉體角度,其難度可想而知。
這樣的建設亮點,項目方共梳理出了10個,還包括在青島市首次大規模採用預製裝配式橋樑施工工藝,壓縮工期近6個月的同時減少施工擾民;路燈、信號燈、交通標誌牌、電子警察、視頻監控、交通信息發布屏、5G微基站等「多杆合一」,杆件數量由465件減少為299件;採用仿石混凝土路緣石替代天然石材,更加環保的同時可節約投資20%-30%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在手續辦理方面,青島市相關部門勇於創新,積極探索推進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例如,在土地預審結束後即辦理規劃許可,實現前期建設手續辦理較常規程序壓縮時間約5個月。這些由此肇始優化的工作流程,將延續固化成為新的服務標準,成為青島推進流程再造、改善營商環境的精彩一筆。
圖文無關
圖文無關
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