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除了被刷屏的那支B站宣傳片《後浪》,或許給大家推薦幾部80年代國產青春片,更為契合這個節日。
80年代,如今的年輕人應該已經非常陌生了,對比起來,我覺得薦片的價值在於,我們需要明白:
青春不僅僅是熱血、激情、無限可能,還有思考、痛苦和無限的創造力。
話不多說,9部電影,一部一部來看(以時間順序排列)。
《廬山戀》(1980)
劇情簡介:
中美建交後,僑居美國的國民黨將軍周振武的女兒周筠(張瑜 飾)回到祖國觀光,在廬山遊玩的途中,她巧遇有志青年耿樺(郭凱敏 飾)。兩個對祖國懷有無限熱愛且充滿遠大志向的青年走到一起,經過短短几天的相處,他們漸漸產生了感情。然而很快耿樺便因此受到審查,周筠也鬱郁離開。
十年浩劫結束後,已是清華研究生的耿樺在廬山和周筠重逢,這對相愛之人不願再被分開,彼此約定婚期。而當耿樺的父親得知周筠的身世時,卻對這門婚事斷然拒絕……
點評:
如今再看,最先驚訝的一定是,80年的電影,就有泳裝的尺度了?
這大概就是時代與時代之間的不理解吧。
更感慨的,或許還是那個年代的愛情,是那麼純真又炙熱,可能很多年輕人已無法感同身受的,但只要感受到那份單純和動人,就足夠了。
《小街》(1981)
劇情簡介:
雙眼近乎失明的男子夏(郭凱敏 飾)來到鍾導演(楊延晉 飾)家中拜訪,向他講述了自己尚未完成的劇本:十年前的夏,是一名春風得意的汽車修理工,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裡,夏用好奇的雙眼捕捉周圍不可思議的變化。一天,夏偶然衝撞了一位少年——瑜(張瑜 飾),心思單純的夏自感和瑜十分投緣,從此和瑜一起上山為其罹患癌症的母親采草藥,兩人的友誼日漸親密,夏、瑜二人決定以兄弟相稱。然而,不久夏發現瑜其實是女兒身。十年動亂中,瑜因為教師母親而遭受到造反派的圍攻和折磨,一頭秀髮被剃掉,不得不隱藏了自己的性別,在恐懼中度日,為了幫助瑜,夏偷竊劇團的假髮,結果雙眼被重傷失明。夏出院後,發現瑜一家已經不知所蹤。劇本至此停頓,於是鍾導演和夏一起,假設了故事之後的種種可能……
點評:
80年代傷痕文學電影的代表作。如今回看,手法依然先鋒。
最好的是,真的從個體入手,通過個體來反思中國的過去和未來,批判、反思的力度,和電影拍攝的技法,都是彼時的佼佼者。
《筆中情》(1982)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我國古代,青年書法家趙旭之(王伯昭 飾)為酒家寫酒幡時被齊太尉(程之 飾)長女文娟(趙靜 飾)相中,當場產生傾慕之情。中秋夜,太尉以觀燈為由替女擇婿,趙旭之頗得太尉夫婦賞識,願認其為婿,由於趙不知文娟才貌惋拒,後經好友徐安民(丁嘉元 飾)勸說,勉強留在府內。臨婚之日,太尉發現女婿不辭而別,好生尷尬,無奈中,讓女兒與他人訂婚。不久,趙旭之巧遇文娟,見其才貌雙絕,十分後悔。後來趙旭之求官至左將軍,親自登門求親,正遇護國將軍桓述(遲重瑞 飾)也登門求親,齊太尉令二人當堂比賽書法,結果難分伯仲,約定一年後再比。旭之勵精圖治,遊歷遍前人名帖,志在必得.....
點評:
十足古風古韻的古裝愛情電影,每次看都覺得甩現在的古裝劇一百條街。
那時的演員也好,各個都顯得清新自然,又端莊大氣。
更重要的是,那種中國式的風韻,再也看不到了。
《赤橙黃綠青藍紫》(1982)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十年浩劫煙消雲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中國人的腦子開始活泛起來,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努力奔走。第五鋼鐵廠運輸隊的司機劉思佳(張甲田 飾)和何順(朱德承 飾)在廠門口的自由市場裡支起了煎餅攤,這可惹惱了黨委書記祝同康(陳穎 飾),他命令一手栽培的車隊副隊長解凈(方舒 飾)嚴肅處理相關人員,但是解凈卻不以為然,她知曉劉思佳的難處,也十分珍惜在車隊的鍛鍊機會。她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扭轉了車隊司機們最初的偏見,在一連串的考驗中,劉思佳也對這個美麗的女孩慢慢產生了好感……
點評:
原著是蔣子龍的同名小說,改編基本忠實於原著。敘事很成熟,各種閃回和插敘玩得很溜。
故事上,還是反映新時代下人的變化和思考。
為什麼中國人活得那麼累?不甘平庸的人為何又總會被排擠?
如今再看,依然毫不過時。
《女大學生宿舍》(1983)
劇情簡介:
這天,武漢大學中文系的205號女生宿舍住進了五名新生,她們分別是匡亞蘭(羅燕 飾)、辛甘(徐婭 飾)、宋歌(陳鴻梅 飾)、夏雨(江一萍 飾)和駱雪梅(李霞 飾)。駱雪梅來自農村、單純善良;辛甘則生活在城裡,家境優越;匡亞蘭自幼失去了雙親,性格剛強的她靠打散工來到了大學; 宋歌剛進大學就成了班幹部,熱心積極的她卻也有陰暗的一面;夏雪蕙質蘭心,卻有點膽小。這五個性格各異的女生聚在一起,譜寫了一曲豐富多彩的青春之歌。
點評:
要一句話總結,這基本上可以視為80年代的《致青春》。
電影在武漢大學取景拍攝,如今回看近40年前的大學生,樸素樸實中帶著點矯情和傻氣。
但還是忍不住感慨:
那個有詩有情有理想的80年代!
以及,你會發現那個年代的女性思想,其實比起現在,甚至還要獨立和開放許多。
這簡直讓人更加懷念。
《青春萬歲》(1983)
劇情簡介:
五十年代初,北京某中學。新學年開始後,同學之間有團結友愛,也有矛盾糾葛。團支書鄭波(張閩 飾)一直關注著從孤兒院長大的呼瑪麗(施天音 飾),楊薔雲(任冶湘 飾)給剛得了學習獎章的李春(梁彥 飾)提了點意見,為鄭波沒得獎章鳴不平,為此二人爭執起來。一天,鄭波巧遇報社編緝田林(郭凱敏 飾),他們愉快地回憶起北京解放前夕一起做地下工作時的情景。看完蘇聯電影《幸福的生活》後,李春起鬨,出同學吳長福(張海燕 飾)的洋相,受到袁老師(彭立齊 飾)批評。楊薔雲在老師啟發下,主動幫助出身腐朽家庭的同學蘇寧(秦嶺 飾),當她聽說蘇寧與呼瑪麗進了教堂祈禱,氣得眼淚都出來了,但當她知曉蘇寧童年的不幸經歷後驚呆了......
點評:
80年代拍50年代建國初期的故事,還是很少見的,整個還原度做得很好,原著來自王蒙,50年代青春的少男少女,現在看更是覺得遙遠了吧。
《街上流行紅裙子》(1984)
劇情簡介:
進入了20世紀80年代,改革春風吹散了十年浩劫在老百姓心頭留下的陰雲,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愛美的女孩子們也勇敢地穿上亮眼的裙子,一展少女的柔美。在上海大豐棉紡廠工作的鄉下女孩阿香(宋憶寧 飾)羨慕上海女孩們比賽穿漂亮裙子的風氣,也買了一件紅裙子,隨後讓勞模陶星兒(趙靜 飾)穿著紅裙子去公園展示。這一經歷給了陶星兒前所未有的自信,在此後的歲月里,無論是學業、事業還是愛情,種種經歷都讓她不知不覺改掉舊有的陳腐的觀念,轉而在新時代里勇敢地追尋自我。與此同時,阿香因為不願被人看做鄉下人,所以想方設法抬高自己的地位,卻讓自己陷入經濟的泥潭。愛美的女孩們,她們正一步步擺脫束縛,擁抱真善美……
點評:
電影拍的是80年代的上海街頭,看那時候的外灘,藍綠色的公交車,還有流行的紅裙子,樸素中帶著蓬勃的生命力。
這可以當做那個年代的都市青春時尚片來看,如果你覺得如今的都市片拍得虛假又做作,那麼不妨看看當年是怎麼拍出生活氣息的。
《紅衣少女》(1985)
劇情簡介:
女高中生安然(鄒倚天 飾)聰明爽朗,能理解深厚博大的情感卻不甚了了生活中與利益相關的瑣碎規則,她堅信「正義感和誠實」是做人的準則,在班主任語文老師韋婉的課上當眾指出了後者教學錯誤,然而同學們並不支持她。
米曉玲和劉東虎是和安然走得比較近的同學,他們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和安然「姐們」相稱的米曉玲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棄學業改做售貨員,同住一棟樓內的劉東虎父母情感不和,面臨著家庭的解體……班長祝文娟為人明哲保身,卻很受班級上下歡迎。
安然的母親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長年的刻板生活讓他滿腹抱怨,督促安然為高一的三好學生名額努力,因為這事關女兒前途……父親(朱旭 飾)思想開明,卻因不願用自己的畫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家裡最愛安然的姐姐安靜(羅燕 飾)借職務便利發表了韋老師的蹩腳詩作來換取安然提名三好學生的資格……
八十年代中期,一個普通家庭作為時代的剖面,透露了人性在經歷特殊時期之後的斑斑印跡。
點評:
這部電影從一個家庭和一個班級的視角,以小見大地映襯出歷史浩劫對個體的摧毀,那些少年與世界的對抗,對教育體制的反思,如今看來實在是難能可貴。
《青春祭》(1985)
劇情簡介:
文革期間,女知青李純(李鳳緒 飾)來到了新鮮而陌生的傣鄉插隊落戶,初來乍到對這裡的風土人情和傣家話很不適應。多虧房東大爹(松濤 飾)和老奶奶(玉甩 飾)的關心照顧,看到傣家姑娘伊波(玉妲 飾)穿著漂亮的筒裙,姑娘與小伙子的對歌,自己衣著松垮破舊,與她們格格不入,也激起她愛美的心靈。於是穿上了用床單改成的筒子裙,戴上了耳環,變成了漂亮的傣族姑娘。受到了傣族姑娘們的讚美。在一次趕集時,遇到臨寨的知青,開朗博學的任佳(馮遠征 飾),之後他們慢慢成了好朋友。在全寨慶祝大豐收的夜晚,她跟任佳和村民們圍著篝火戴歌戴舞。房東家的大哥(郭建國 飾)喝醉了酒,跟任佳打了起來。她才發現大哥愛上自己,因無法接受,決定離開善良的傣寨鄉親們,去了別的山區當了小學老師.....
點評:
這部電影為80年代中國電影開拓了新的美學和表現技巧,以插隊女知青在傣族村落里度過的青春時光為主線,表達的主題則頗為豐富。
既有對原始美、青春的感傷,也有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文化的碰撞,最終則還是回到對人性解放的呼籲。
這或許是最被忽視的青春片,其高度不亞於後來的那些經典。
對了,電影里還有年輕時的馮遠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