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者,面也,和面,醒面,擀麵,切為條狀則為麵條,切為方塊則為面片。
另有拉條,同為和面,醒面,拉長再拉長,成細棍者為拉條子、棍棍面,成為扁條狀則為扯麵。
無論截面為長方、正方、圓、橢圓、梭形,同為一尺長條,故名麵條,麵條者,長條形面也。
麵條多為實心,有好事者空其心,則為空心面,此面為西方舶來之品,多來自義大利,故又稱義大利空心面。又有好事者,以菜充其心,故名夾心麵條、帶餡麵條,此面難尋,問百間麵館而無一。
麵條為北方之快餐,南方之點心。只因北方產麥,南方產稻,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之故。
「老闆,來碗面!」,一聲大吼,小二近前,「客官,您要吃個什麼面?俺們這有臊子麵、雜醬面、湯麵、扯麵、油潑麵,有大碗,有小碗,有啥忌口,要啥量,您說我記立馬做」,「大碗臊子麵,面多點,菜多點,肉多點,辣子儘管放」,客人還想說,小二心盤算:「一份錢兩份面,不如直接要兩碗」,嘴上卻痛快:「好嘞!客官您稍等,馬上給您下好面」。
上面的客官兜里無銀,食量又大,歷來如此點面,小二答得痛快,面卻如常,點的一樣,端的一樣,此為生意經,就如久坐等菜,客官詢問菜何時上,曰「在鍋里,馬上好」一般。
從古人始,於面千琢萬磨,煎炸烹煮蒸無所不用,炒的為炒麵,蒸的是滷麵,炸的是方便麵,煮麵最多,撈出來為白面,放上菜丁為干拌面,澆上炸醬為雜醬面,放一勺哨子為臊子麵,小蔥菜丁加辣子,油一潑就是油潑辣子面。可見面的形狀為次,與何為伴是關鍵,人生莫不如是。
做人如做面,千錘百鍊方可成才。面中加水為和面,稀則加面,硬則加水,此為和光同塵;揉面非揉到位,面不勁道,就如人生歷練,方可知事,此為勞其筋骨;面中放鹽,如人讀書,點石成金;醒面半個時辰,無所事事,如人賦閒,形閒心不閒,此為練心。歷經和、揉、醒,軟而勁道,韌而不硬,好面成矣。
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做法不同,口味不同。山西刀削麵,新疆拉條子,上海陽春麵,蘭州拉麵,河南燴麵,武漢熱乾麵,四川擔擔麵,重慶小面,花樣最多者在陝西,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楊陵蘸水面、戶縣軟面、咸陽匯通面,不一而足。做面和吃面,亦反映出性格不同。
腦海里想著各地的面,眼睛看著碗里的面,這客官拌好面,挑一筷子入口,好面!正所謂:心思一尺長,也難把家當,一招鍋里燴,出來進碗盤,撒點蔥菜丁,澆上香辣湯,半尺竹筷拌,香飄萬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