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建立在精確數學基礎上,精確數學天然帶來模塊化和標準化。建立在現代科技基礎上的工業革命從一開始就通過模塊化和標準化實現了分工協作,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
工業化必然向著細分工大協作的方向發展,這是工業化的基礎的基礎——精確數學決定的。並且隨著工業革命的進程,這種細分工大協作必然走向全球,這種趨勢不是現代科技的產物,而是由人類的本性決定的。
細分工大協作帶來全球範圍內的大流動,這種流動是細分工大協作的結果也是支撐細分工大協作的基礎,工業革命發展到這個階段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使得全球範圍內的物資流動、人員流動和信息流動達到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空前規模。
當工業革命進入科技革命階段,信息流動明顯加速,信息流動的流向呈現各項同性的均衡態勢,而物資流動和人員流動方向卻日益集中。物資流動和人員流動在全球化階段加速了圈子的形成,這是全球化帶來的最大弊端。
一旦在全球範圍內形成圈子,互相抵禦就會成為常態,物資流動的方向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員流動的方向造成人才差距增大,而信息流動的方向在努力彌合著兩者造成的差距。
人員流動和物資流動依賴物流系統,信息流動依賴網際網路和物聯網。
如果全球化帶來的弊端影響過大,說明全球化還不徹底。一個真正開放的網際網路本身就具備均衡各種流動的作用,如果信息流動沒有達到去除弊端的作用,就說明網際網路沒有真正開放,信息流動也沒有真正均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範圍內人員的快速流動加速了疫情的傳播,放大了疫情的影響,這是全球化帶來的另一個弊端。
工業化背後的推動力讓所有的人適應了全球化,除非退回工業化以前的狀態,全球化帶來的弊端還需要用全球化的手段去解決。
物流系統的改變需要巨大的成本和時間,而信息化基礎相對輕量化,而作用卻是倍增的。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流動帶來的彌合作用,去糾正其他兩類流動帶來的副作用。
建立一套超越商業和政治利益的全球範圍內的災害預警系統,關乎人類生存。真正流動起來的信息可以拯救人類於危難。系統應建立在全球物聯網的基礎上,在區塊鏈機制上運行,由專業人員參與設定閾值,通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機制,一旦有信息觸發閾值則對公眾預警。
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全球範圍內的信任問題,而預警災害所需要的數據不涉及人文政治,互通的阻力較小。
真實的數據可以拯救人類,真實信息可能帶來一時的痛苦,卻可以為人類帶來長遠的利益。在全球化的今天,這些數據關乎人類的存亡。各國開放數據還需要相當的決心,以保障信息純度。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種技術發展依賴於全球化機制,而全球化弊端正是全球化不徹底的表現。以退出全球化作為解決弊端的策略,無異於因噎廢食,那時科技發展的速度會降低,細分工大協作可能瓦解,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可能降低到不足以支撐人類目前生活水平的狀態。
一個事物做到極致,並向著均衡的方向發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弊端,全球化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