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而不出界」,這或許是對現在碧桂園戰略轉型最佳的表述。
8月22日,碧桂園發布2019年半年報。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權益銷售金額2819.5億元,毛利潤約548.6億元,同比增長56.9%;凈利潤約為230.6億元,同比增長41.3%。
這是今年7月份碧桂園連續三年成為《財富》世界500強後,再次交出的「成績單」。可以說是,相當亮眼!
「造血」強勁,財務穩健
那麼,在業績能力保持增長的同時,碧桂園的財務狀況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畢竟在過去的一年中間,房地產公司財務出現狀況的不在少數。
我們看到,在碧桂園的半年報中,它上半年的凈經營性現金流再次為正,這是自2017年起第3次連續在年中實現正凈經營性現金流。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凈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代表著什麼?它代表著當期通過經營本身便可以獲得盈利,不需要依賴外部融資來支撐現金流。據統計,目前民營上市房企中能夠連續3年實現凈經營性現金流為正的公司,非常非常少見。
這折射出碧桂園自身強勁的造血能力和穩健的財務風格。根據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碧桂園錄得房地產銷售現金回款約人民幣2771.1億元,可動用現金餘額約2228.4億元,另有約3133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尚未使用,整體流動性表現充裕。
「轉型」創造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出台的深圳示範區意見中間,碧桂園占了很好的天時、地利、人和的位置。
我們從碧桂園的土地儲備上看,截至2019年6月底,僅僅是粵港澳大灣區,碧桂園就擁有3467億元的權益可售資源,此外還有潛在可售資源約5519億元,其中位於深圳的,碧桂園已獲取權益可售資源達225億元,潛在權益可售資源達1961億元,發展空間巨大。
另外,根據中央的設想,深圳以後將是一個創新力卓越的全球標杆城市。而剛好,身處珠三角的碧桂園,進入轉型期後,就喊出了要成為一家「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它的機器人、農業等多元業務已顯雛形,開始更多的應用到生活生產。像碧桂園的鳳凰優選,從蔬菜到糧油,涵蓋幾百種家庭常用的日用品。還有,大家都很關注的機器人,截至8月20日,碧桂園的全資子公司博智林已遞交申請專利將近500項,聚焦在研的建築機器人有30多種,其中已有9款進入工地現場測試。同時,博智林目前擁有1600人的研發團隊,博士和碩士超過35%。
從這些就可以看出,在「科技」的加持下,碧桂園圍繞地產主業進行布局,將機器人、現代農業,跟自己的建築行業、地產開發、物業管理一起,形成了一個更加縱深、有效的產業鏈,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跨界而不出界」。
所以啊,未來的碧桂園,如果再出現高速增長的數據,大家也不要感覺到奇怪,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當然,在企業發展越來越大的同時,碧桂園的慈善事業也越做越大。2018年的時候,扶貧項目已經上升到了主業的高度,它與全國9省14個縣「結對」進行精準扶貧,助力全國33.6萬人脫貧。
在近期福布斯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慈善榜中,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及其家族第11次上榜,並以16.5億元的年度捐贈額位列今年榜單第二名。
這讓水皮想到了一句老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一個公司只有對人好,對員工好,對投資者好,對社會好,它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