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是怎樣解饞的?看著都饞

2019-09-04     四九城

平常過日子吃頓好的,南方叫「打牙祭」,北方叫「吃好的」,官家叫「犒勞」,公家叫「改善」。老北京則直截了當,叫「解饞」。

其實,為滿足食慾,也為風俗習慣,老北京除了逢年過節有很多講究,連一年四季的24個節氣,都有說辭。



如:立春吃春餅,雨水吃青菜,驚蟄吃山藥,清明吃清明會(家族會餐),穀雨吃撈麵,立夏吃烙餅攤雞蛋,小滿吃苦菜(野菜),芒種喝糨粥,夏至吃麵條,小暑吃新米,大暑吃茄泥,立秋吃醬肘子,白露吃蓮藕,秋分吃鴨梨,寒露吃蘿蔔,霜降吃柿子,立冬吃餃子,小雪點火鍋,大雪燉牛肉,冬至吃餃子,小寒吃狗肉,大寒吃栗子。接著就是紅紅火火過大年。

除了逢年過節和24節氣,還有過生日,辦滿月,過百歲兒(小孩生下100天),娶媳婦,聘閨女……紅白喜事都少不了吃喝。

即使什麼都不為,老北京還有「解饞」。老北京的解饞,不解則以,解就是肥的香的。如:

燉肉


滷煮火燒


蔥爆羊肉


燉吊子


燉雞塊



燉牛肉



燉腔骨



燉豬蹄兒



紅燒鯉魚



紅燒排骨


紅燒肉燉粉條


醬牛肉



醬肘子



醬豬蹄



烤鴨



炙子烤肉


扣肉


垮燉黃魚


溜肥腸


炒腰花


燒雞


涮羊肉


爆肚兒


月盛齋燒羊肉


尤其最後這燒羊肉,老北京最饞。都上了《孺子歌圖》,成了大街小巷的兒歌:


「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兒。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燒羊肉了呦。你不吃,不給你留。在哪兒呢,磚頭後頭呢!」

為什麼單單在「磚頭後頭呢」?意在:連燒羊肉你都不吃,等著挨磚頭吧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X3OAW0BJleJMoPM2D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