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她是東京電影節華人第一影后,更是出圈第一icon

2019-08-21     吃土少女風格紀




文/風煙寂空

香港的事情到現在還沒結局,之前最高潮的事情莫過於海外留學生在外金曲聯唱,而最具有黑色幽默的是「抓特務」——誰能想到,9102年了,我們還能看到抓活特務的場景呢?!



連人日都忍不住發帖湊個熱鬧



評論里是各種歡樂地對暗號現場




卻猝不及防被其中的一條濕了眼眶



這些金句,可不都是趙麗蓉老師生前小品作品裡的麼。時隔20多年,仍然能以這樣的形式成為熱搜,趙老師有多高的國民度,相信不需要本少女多說。

少女去回顧了一下趙老師當年的小品集錦,發現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而且很多嘲點和潮點,就算是放在今天,仍然不覺得過時——也許這就是為什麼趙老師能擁有這麼持久而廣泛國民度的原因。

1988年《急診》

趙麗蓉與演《濟公》的游本昌飾演了一對親家,聽說小(外)孫子生病,趕來急診室,發生的一段心疼小孫子成長健康的對話。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獨生子女政策,讓我們八零後和一部分70、90後變成了前無古人後估計也不會有來者的一代獨生子女,各方關於獨生子女養育、教育的問題,從我們出生起就一直爭論不休。

我們被叫做家裡的「小皇帝」「小太陽」,體能在大草原上遠遠輸給了日本小孩。。。全社會都在懷疑,等這代人長大了能不能撐得起現代化建設?!

如今30多年過去,不知道現在終日奔波勞碌,需要贍養至少四位老人,照顧兩個小孩的同齡人們,是不是時常會懷念那些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追著喂成小胖子的童年時光。



1989年《英雄母親的一天》

這是趙麗蓉的成名之作。這次她飾演的老太太有一位見義勇為的兒子,侯耀文飾演的電視台導演想通過採訪這位英雄的母親,挖掘一些新聞素材,做成專題片在三八婦女節播出。

可是老太太一心只想去買豆腐,並沒心思搭理這位有點胡攪蠻纏的陌生人,同時也是因為本身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把「導演」說成「倒爺」,「構思」聽成「豆腐絲」。



面對鏡頭她緊張得不知道邁哪條腿,侯耀文告訴她「您就邁右腿」,於是她就只邁右腿,橫著就進來了2333333



還有名場面,侯耀文教她說「司馬光砸缸」,所以到底是「司馬缸砸缸」還是「司馬光砸光」,也順便成了課後和小夥伴們嘻哈玩樂的「口頭禪」。



最後藉口老毛病犯了需要叫車去醫院趕緊把導演支開,老太太心心念念的還是要去買豆腐。

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超市更沒有外賣,物資也短缺,想買東西甚至需要憑票。

豆腐這種低成本買賣,就是一個人推一輛自行車,后座放個架子,走街串巷。大老遠聽見篤篤篤的梆子聲,滿樓的大爺大媽就端著盆跑出來到處找,晚一步沒搶到,再想買可能要隔一周……

這是屬於那個年代共同的特殊記憶,無論什麼時候重溫,都能產生時代的共鳴。



1992年《媽媽的一天》

90年代初期,各地市區興建了很多文化廣場,廣場舞率先走進了全國中老年的文化生活。

跟著趙老師的步伐,全國人民率先被科普了什麼是「探戈」。



以至於本少女後來看阿爾帕西諾主演的《聞香識女人》,腦補的畫面也是:

「探戈就是趟著趟著走,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然後你再趟著趟著走,這叫探戈。」


1993年《追星族》

1992年香港流行樂壇「四大天王」被正式命名,「天王熱」一下子席捲整個大中華地區乃至整個亞洲。由此,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



在1993年央視35周年台慶晚會上,趙麗蓉和郭達、蔡明一起表演的小品《追星族》,就是講述的那個年代的飯圈女孩跟家長觀念衝突的故事。

「追星族是哪個地區的少數民族?」

「它……它就是迷唱歌的那個族」

「你這麼說我不就明白了,那就是劉三姐那個族,壯族」

大概就從這時候起,全國的家長們發現了「代溝」這件事情。

雖然說是自己親手養大的孩子,突然間說著自己聽不懂的話,做著自己想不通的事。有的家長聽之任之,有的家長打之罵之,最後大多數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然而這麼多年過來,就算影視歌星們換了一茬又一茬,追星的女孩也換了一茬又一茬,家長和路人仍然不能理解追星族們口中的那種「等待人的幸福滋味」——

你們知道這是多珍貴的泥點子麼?!



1994年《吃餃子》

進入90年代以來,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雖然老一輩還偶爾沉浸在憶苦思甜的老腦筋里,在年輕人們的世界,吃飯已經不僅僅是一件填飽肚子的事情了。

1993年的年度詞是「綠色農業」,綠色有機食品一下子成了大家最常關注的事情。



而北方人現在經常在微博被群嘲的「一過節就吃餃子」,20多年前就被趙奶奶的小品里的小孫子吐過槽了。



趙奶奶在小品里想不明白,為什么小孫子會愛吃她們在舊社會吃夠了的棒子麵窩頭。

一邊罵,一邊嘗,誒……趙麗蓉奶奶其實才是「真香」鼻祖!



1995年《如此包裝》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管擴展,影視娛樂界也迎來了蓬勃發展,1994年初,東南衛視、山東衛視、浙江衛視開始上星播出,各種影視劇、綜藝節目的走紅,對於明星的「需求」開始增加。

隨著中國內地第一家綜合性民營娛樂公司華誼兄弟成立,各種娛樂公司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於是也有了1996年的《如此包裝》。

很多人回憶說,第一次接觸RAP這種音樂形式,就是得益於趙麗蓉的這個小品。趙奶奶堪稱華語Hip-hop第一人!

「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六月六啊看谷秀,春打六九頭,我張不開嘴,我跟不上溜,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



姆們80後從小就已經接觸過Freestyle了好嘛!



「燈光、音響、攝影,各部門準備」,改變說話口音、改變造型、改變原有的節奏……原來這就是「包裝」?



一直到現在,在新的時代里,傳統文化如何能有新的發展,究竟怎樣破舊迎新,仍然是這個小品留給我們的考題。

從《如此包裝》起,因為在小品表演中創意性地加入了歌舞成分,趙麗蓉和鞏漢林後來被稱為「歌舞小品」的創始人。

1996年《打工奇遇》

1994年3月15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正式實施,時隔一年後的1995年3月26日,被後來稱為「打假英雄」的王海開始「職業」打假。



而1996年的春晚,趙麗蓉與鞏漢林再度合作《打工奇遇》。這是一個能讓人從開場一直笑到結束的小品。如果評選小品史上最佳,一定會名列前茅。

不但貢獻了很多金句,還帶紅了很多歌曲。



直到現在家裡面老人興致一高做點好吃的,端上來的時候還要學兩句——「走四方,你看一看你嘗一嘗,我做的飯菜到底香不香」



也是因為這部小品,沒多久宮廷劇大火,各地也冒出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主題餐廳,就是不知道能有多少商家能記住,老太太在春晚現場寫過的這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貨真價實」。



1998年《功夫令》

1998年的春晚,大家還沉浸在97年香港回歸的喜悅之中,所以節目選的都很熱鬧喜慶。

這一年,流行金曲天后趙老師帶來了新作品,把屠洪剛唱紅的《中國功夫》改編成了《功夫令》。

「站似一棵松」

「我看你像根蔥!」



也讓大家恍然大悟,原來任賢齊的《心太軟》,唱的是母子情,講述的是太過溺愛孩子的母親,對不成器兒子的悔恨之情(胡扯)。



1999年《老將出馬》

自1998年劃時代的Windows98橫空出世,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也開始了風起雲湧。

這一年楊致遠將雅虎引入中國,四通利方併購了華淵資訊網繼而成立了新浪,張朝陽在北京成立了搜狐,馬化騰去深圳開辦了騰訊,網易也從軟體銷售公司轉型成了門戶網站。

1999年春晚上趙麗蓉和鞏漢林主演的《老將出馬》,也喊了要上網的口號,還玩了一把高科技PS修圖。



「哎呀,老主任啊,您激動個啥啊,別看他泰森虎視眈眈,可他面對您這個中國老太太,他也有點肝兒顫。」

「他不肝顫,我肝顫。」

「你怕啥啊?」

「他咬……咬耳朵!」



趙麗蓉炫耀自己是跨世紀的新潮老太太,秀了一把英文,現場深情演繹了一曲剛剛紅遍全球的《泰坦尼克》主題曲。

不識字,連漢語拼音都不會的她,讓小兒子幫忙把英文發音用中文字拼出來錄到磁帶里,硬生生學會了這首的《My heart will go on》。



誰能想到,這一曲居然成了絕響。

在台上唱的時候,聲音聽得出有些沙啞,唱完她有句台詞去懟鞏漢林「最近我有點咳嗽,不然唱得還好」。那時候她的病情可不僅是「有點咳嗽」這麼輕描淡寫,事實上,就在上場之前她剛在後台咳出幾口鮮血。

她的家人,包括鞏漢林都知道,她得了肺癌晚期,想讓她開開心心過年就沒敢告訴她,偷偷把藥名撕掉,告訴她這只是治咳嗽的,按時吃會好。

老太太通透著呢,她明白自己已經時日無多,偷偷給自己挑好了遺像,親手縫製了壽衣,還配了自己最喜歡的義大利皮鞋和白襪子,甚至為自己導演了葬禮。

「別哭,別讓人以為媽真有病了……到了最後你們就聽我指揮。」

——趙麗蓉

她把人生活成了藝術,整個一出現實版的《大腕》啊。



雖然以春晚小品被全國人民所熟悉,在鏡頭前總是喜氣洋洋的趙麗蓉,真實生平並不是一齣喜劇。

「只有吃過黃連的人才知道什麼是甜,只有在悲劇中生活過的人,才能夠創造並演好喜劇。」

——趙麗蓉

趙麗蓉1928年出生在天津寶坻,當時寶坻還屬於河北唐山,鄉音陪伴了她一生,她也把唐山話推廣成了全國僅次於東北話的「洗腦」方言。



因為是家中么女,深得母親喜愛,母親給她取了個乳名叫「老愛」。

正逢國內軍閥混戰,全家逃難到瀋陽,她父親靠去劇場給演員梳頭維持全家生計。母親經常抱著一歲多的老愛在後台玩,有次偶然的機會,被「借用」抱上舞台出演「彩娃子」,自此開始了她與舞台的一生之緣。

當時的戲社主演芙蓉花對老愛十分喜愛,為她推薦拜馬金貴為師學習評劇,還為她取名為「趙麗蓉」。



15歲在張家口,便以主演的身份登台表演。

25歲她進入中國評劇院工作,參與了很多名段的表演,其中《花為媒》《楊二姐告狀》還被搬上了熒幕。

除了評劇表演,趙麗蓉還參演了一些影視作品,比如1986年《西遊記》里怯懦善良的車遲國王后



1989年劉曉慶主演的電影版《紅樓夢》里的劉姥姥



很少有人知道,中國內地第一個國際影節獲獎的影后,並不是鞏俐,而是趙麗蓉。1991年,趙麗蓉憑藉主演的電影《過年》,獲得了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大獎。



她在片中飾演一位典型的中國式母親,在中國傳統最重要的節日裡,小心平衡著家裡每個人的心思,各種關愛讓她不得不隱忍退讓,卻又各種為難。

喜歡過年的永遠是孩子。成人的世界,都說年關難過。



​在趙麗蓉等一眾老戲骨的精湛演繹下,這部豆瓣評分8.7的電影《過年》把家庭里常見的那些勾心鬥角糟心事直接攤在了年夜飯的桌上——真正過不去的,無非就是一個字「錢」!



我總覺得,趙老師在現實中,也是這麼一位博愛而隱忍的母親。

她經歷過兩次喪偶一次喪女,幾乎是以她一人之力,辛苦撫養三個兒子成人。最艱難的時候,一邊照顧病重的女兒,一邊演戲養家,窮到穿的內衣都補丁疊著補丁,去單位澡堂洗澡都要躲到旮旯里,怕被別人看見自己的窘迫。

成名之後條件改善了,依舊沒有豪車,沒有豪宅,只有北京郊區的一個小院。



都說名利雙收,可火了的趙麗蓉一生只接過兩次廣告,其中一次還是因為小兒子要出國留學,為了給孩子湊學費,不得已接的一個代言。

這也讓她一直耿耿於懷,生怕產品有問題坑害消費者。在她心裡,拿錢替別人吆喝並不是一件很踏實的事情。



後來又有一款止疼膏的廠家找上門來,飽受關節炎等病痛之苦的她,在親自試用了一段時間感覺確實有效後,加上鞏漢林等親友的勸說,才最終答應。



但就是這麼一位總說不能欺騙消費者的善良老人,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騙」了全國的觀眾。

她並不認字,為了能在春晚現場寫下「貨真價實」,苦練數月書法。



《如此包裝》里跪地摔倒的一幕,都以為是舞台效果,卻不知道是她關節炎發作忍痛上場又唱又跳,真的實在沒撐住,差點倒在舞台上。



她從來沒有在任何採訪中透露過她的傷痛。1999年春晚導演得知她在後台咳出了血,想讓她回家休息,她再三保證,只要後台給她留個地方休息一下就好。一上台果然生龍活虎,騙過了所有人的眼睛。

老藝術家的成功,與她對待事業的這份認真與敬業是分不開的。動輒就為愛豆們「心疼」的飯圈女孩們,你們真的知道做好表演這份工作,應該有多努力嗎?

她曾說:「絕不能讓觀眾吃剩飯,不新鮮。何況是大年三十。」

但是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春晚還是從猜演出結束後會流行什麼樣的金句,變成了猜誰會在現場第一個說出今年的網紅熱詞。觀眾們吃的已經不僅僅是隔夜飯,甚至是隔年,隔代,要惡臭了。



2000年7月17日,「國民老太太」趙麗蓉永遠離開了我們。算算看,距今已經整整十九年了。

真的很想念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Nsk0mwBJleJMoPM7Z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