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片中的年夜飯最難忘?它們是回家的動力啊

2020-01-20     吃土少女風格紀


文/宅可腐思姬


最近《別告訴她》這部電影刷爆各種社交圈。


李安評價它是「年度最愛」,女主奧卡菲娜更是憑藉它獲得了音樂、喜劇電影最佳女主角,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金球獎音喜影后的亞裔演員,創造了歷史。



《別告訴她》的劇情其實很簡單,女主角Billi被家人告知奶奶患上了肺癌晚期,醫生說可能只剩下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所以全家人決定要回中國陪奶奶。

家人選擇隱瞞病情,假借Billi的堂弟浩浩婚禮的名義回家見奶奶最後一面。



但在紐約長大的Billi認為知道自己病況是奶奶的人權,Billi一直擔心瞞著奶奶可能會讓她在最後的人生留下遺憾:不能去做想做的事情,不能和家人說再見。



因此上演了一出華人家庭中的中西文化衝突。


其中有個場景,讓老司機印象深刻,Billi和家裡人從紐約趕到長春探親,遊子歸鄉,一大家子熱熱鬧鬧一起吃頓飯是必須的。


兄嫂叔伯、兒孫姨姐聚在一堂,菜大口大口的吃,家長里短胡亂地聊起來。



奶奶夾著剛出鍋的煎餅夾起來送到孫女嘴邊。


孫女說:「我不餓」。


老太太硬是往她嘴裡一塞,「哪能不餓呢?來,大口咬!」



這是我們熟悉的熱氣騰騰,人間煙火。


有個導演曾經說過:我非常喜歡拍家人朋友一起圍著餐桌吃飯的場景。令人垂涎的一日三餐,雞毛蒜皮的喜怒哀樂,其實都是人生最美好的片段。


中國人的家庭故事,經常是一家人一起吃飯引出的。


《戰長沙》里,文夕大火還沒有燒起來的時候,雖然日軍攻陷武漢後一路南下,長沙危在旦夕。


時日再壞,總是要吃飯的。


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邊說著貼心的話,一邊開些玩笑,日子也就沒有那麼難了。



那時候的胡家,祖孫三代其樂融融。



平安奶聲奶氣地笑著,賴在爸爸懷裡要他喂飯。



後來,日軍打進來了,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機會越來越少。



日子越來越壞了,戰爭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先是平安,後來是姐夫,小滿崽子說,我們家怕的不是丟人,而是回不來。



再後來,能一起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少。


岳老子在赴死前,選擇了跟老母親吃最後一頓早飯。



窩窩囊囊一輩子,到最後卻書生意氣,拚死保國。


獨獨對不起的是高堂老母,他像兒時那般乖順,大口大口喝著粥,忍著淚,他說「媽,下輩子我還給你做兒子好不好?」



故事的最後,戰爭打贏了,但是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親人,再也回不來了。


從此以後,長沙城在胡湘湘的心裡只是一座空城。



山影或是正午的劇。


總是逃不過煙火氣。


無所不能的明樓,依然要聽姐姐的話乖乖回家吃飯。



新年的時候,依然躲不過被姐弟編排的命運。



家裡的一餐飯、一杯酒都足以慰他,家人,是他的軟肋也是他的盔甲。



吃完每一頓在一起的早飯,走出門,他才是那個保家衛國無所不能的「眼鏡蛇」。



在電視劇《紅色》里,三角地菜市場的小會計徐天,因為一見鍾情了漂亮可愛的田丹女士。


亂世中,他替她遮風擋雨,給了她柴米油鹽的現世安穩。


他給田丹做飯。



和她一起吃晚上的小餛飩。



她煮破了餃子,徐天護著她,說餃子就該破皮吃。



她和徐天,和姆媽一起吃飯,讓她又有了家的感覺。



所以最後,田丹望著他的眼裡鋪滿了星星:能遇見你,我運氣真好。



而漂亮豪爽的柳如絲,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柔情似水地看著她的小情郎狼吞虎咽。



她猝不及防的表白:我最喜歡你,你不喜歡我我就喜歡錢,你要是喜歡我你就是我的命。



江德福和安傑同志見家長也在飯桌上,安欣和安泰灌他的酒說是要測測他的酒品。



最後,酒品人品兼佳的江德福通過了考驗。


一日三餐四季衣裳,柴米油鹽,粗茶淡飯。



飯桌上,粗糙的碗碟盛著包子餃子,鹹菜大蔥。


安傑最惦記的是江德華的包子擀的麵條。


這個和她吵了半輩子的小姑子無論從胃還是心,早就將安傑收的服服帖帖。



後來,在衛東衛國想要套江昌義話的鴻門宴里,衛東舉著杯子和德華說:我永遠都忘不了您頭髮里的味道,你跟我說,這是人味。



所有人都記得她的好,感念她的好,感念她的一蔬一飯將彼此溫柔豢養。


這就是父母親人才能帶來的無限溫暖。


《飲食男女》里,爸爸每周都準備豐盛的一桌美食,想要以此拉近親人之間的距離。


但三個子女想的卻都是如何逃離這個家庭。



《後來的我們》里,田壯壯演了一個寡言克制的老父親。


將所有的愛都放進了除夕那頓飯,那一屜屜粘豆包里。



孩子在外念書,他最大的期盼就是他能回家過年。


一開始,兩輩人擠滿了鄰家飯館的小桌子,一團和氣,熱熱鬧鬧。



後來,兒子越來越忙,老夥計們又都四散開去。


只剩老父親一個人守著火鍋喝酒,為了不讓兒子擔心,還要在電話里用「我很好」來掩飾孤獨。



再後來,兒子終於出人頭地,要接他去大城市過年,他卻硬著脖頸說一句: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



他的視力已經很不好了,但即便眼睛都快貼到桌子上了,仍然堅持要給小曉寫信。



他說:做父母的,你們和誰在一起,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


小曉,好好吃飯,累了就回來。


這是天下最為普通的父母模樣,嘴硬心軟,故土難離。


他們不在乎子女到底混成什麼樣子,他只希望他們能夠回家團聚。


雖然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但你要記得,有人倚門盼,你要記得愛需要及時。



你要記得當你咀嚼每一口食物的時候也正是在消化人生,慶幸的是,碗里有美食,身邊有人,幫你一起消化。


一伸手,愛吃的和你愛的人都在身旁, 才是人間最為美妙的事。



《舌尖上的中國》有句旁白說的很好:「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無奇。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


萬水千山,千山萬水,回去他們的身旁,回家過年,回家吃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r5UHHABgx9BqZZIkU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