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2019-09-28     吃土少女風格紀



文/風煙寂空

今年台劇好給力,上半年有跟大家聊過的,被很多人評為「直接可以預定今年金鐘獎」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3分,你可以不認同它的立場,但它可能會是今年最好的華語劇》)。

下半年剛到又有一部高水平台劇完結,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俗女養成記》,收視率一度曾超過《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評分9.1,很多人說這部劇是「台灣版的《請回答1988》」。



就像「下里巴人」對「陽春白雪」的那種俗氣一樣,「俗女」,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那種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人,一言概之,就是「反言情」。

不同於其他現代劇里常見的那些光鮮亮麗的白領,俗女的工作日不出意外是一大早被鬧鐘叫醒,蓬頭垢面地準備去面對一個「兵荒馬亂」的世界。



住的也不是動輒上億的豪宅,而是和男友租住在一起,房東太太不僅丟了很多「破爛」在屋裡,還拿備用鑰匙隨意出入他們的房間。


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相戀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友,也越來越像睡在一起的室友,激情不再。



工作是普通公司的OL,打扮得倒也整整齊齊。



名片拿出去很風光,實際上管的全是些雞飛狗跳的爛事——除了公司里上上下下的各種爛攤子,還要幫老闆娘盯老闆吃藥吃水果,幫老闆照顧小三,當然還要負責打掩護瞞住老闆娘……



在廁所一手拿驗孕棒一手接電話,這畫面簡直不能太心酸。


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但周末在家就完完全全換了一個人,「死宅」的樣子和精緻的豬豬精女孩沒有半點相似之處。



抑制不住內心的洪荒之力的時候,狂躁起來就光腳在客廳蹦個迪。




如果臨時被抓出門,為了應付一下,誰也不知道她們「急中生智」會穿什麼。(這好像是很多女生的小秘密吧XD)

就是這麼一個俗女,不能免俗得要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實。

如今的社會,最難做的兩類人應該是社畜和大齡未婚女青年。而《俗女養成記》里的女主角陳嘉玲,則是社畜+大齡未婚女青年——難上加難的集合體。



縱然引發了各種社會討論,可是各種影視劇也好,新聞報道也好,包括一邊熬夜加班一邊吐槽的我們自己,誰又敢輕易提「辭職」二字?


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嘴上說著「不將就」,面對父母長輩們的軟磨硬泡,又有多少人能頂住壓力抵死不去相親,一輩子不結婚?



陳嘉玲做到了。

不但在39歲的「高齡」,婚禮準備過半,富二代未婚夫的求婚現場提出分手。



還在公司成功發飆,當眾辭職。


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簡直像一個英雄。



「走到人生這個階段,不再見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候清清楚楚,輕輕放下或許更好」——陳嘉玲

這位平凡又不凡的女人,究竟是如何養成的呢?



和她本人一樣,她的家庭其實也很普通。

和中國很多的家庭構成一樣,懦弱的爸爸,在老公面前扯高氣揚卻要看婆婆臉色的媽媽,在家說一不二、愛面子又愛八卦的阿麼還有不太愛開口但是每每說話很有分量的阿公,一家五口住在一起,靠祖父經營的一間中藥鋪維持生活。


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但是不同的是,同樣是一地雞毛,這家人卻過得很有樂子。

老爸用鍋蓋裝方向盤,和女兒假裝開車出去玩。



平時關係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的婆媳倆,送走了台北回來省親卻各種挑剔的大姑之後,一起在廚房為慶祝可以繼續吃豬油跳起了舞。



試圖給孩子上「貞操課」,結果兩代長輩的婚前戀愛史都根本無法支撐傳統的「貞操觀念」,當場打臉。

但是還是怕女兒去外地上大學會被欺負,於是特別錄製了誇張的「防狼視頻」。


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就連阿麼去世,還跟孫女開了個玩笑,讓原本看得淚眼漣漣的本少女跟著一秒破功。



因為他們信奉的是「愛的教育」。



不管在家如何吵鬧,孩子在外受了委屈一定要討回公道。


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無論是小姑姑被退婚,還是陳嘉玲取消婚禮,做哥哥和做父親的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妹妹和女兒會委屈會難過。




媽媽雖然捨不得女兒離家太遠去台北上大學,嘴上鬧著彆扭,半夜偷偷給女兒錄視頻,說只要她平安健康就夠了。

媽媽發現單傳的獨子性取向有異,沒有聲張,更沒有打罵,而是自己諮詢專業機構,努力去理解自己的孩子。

也正是在這種愛圍繞的環境下成長的小孩才能夠明白,在愛別人愛這個世界以前,要先記得愛自己。

「你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倡導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你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陳嘉玲



作為一部年代劇,其實它所講的上世紀80年代的台灣,對於我們內地很多觀眾來說是陌生的。拋去那些刻意誇張的表演,劇情也趨於平淡,但仍然獲得了一致的好評,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它說出了很多大齡女青年的困惑。

前幾天楊丞琳公布婚訊後緊接著有一個話題上了熱搜——#楊丞琳不願再被叫可愛教主#



娛樂圈明星的人設很多都不是出於本心,比如楊丞琳這個「可愛教主」,其實就是某次楊丞琳在《康熙來了》與小S比拼撒嬌,節目組給出的玩笑,沒想到被媒體拿來與另外三位組成了「台灣四大教主」,一直沿用至今。



在步入神聖的婚姻殿堂,進入人生新階段之後,希望大家正視自己的成長,擺脫固有人設,本來是一件喜上加喜的事,可是無論是新聞報道,還是下面的評論,鋪天蓋地的「李太太」真是讓人看不下去。



所以「以你之姓,冠我之名」到底是不是浪漫?《俗女養成記》里給出了答案。

陳嘉玲的阿婆去世前最大的遺憾就是這輩子做了太久的「陳李月英」而失去了自我。



雖然「陳李月英」「陳太太」「醫生娘」「陳家麼」這些稱呼看似尊重,但是她明白,從嫁人的那天起,她就變成了男人的附屬,被婚姻這座圍城牢牢捆住。



所以就算被全家嫌棄唱歌難聽,她也要堅持參加歌詠比賽。因為她想讓外面的世界聽到她自己的聲音。



然而現在都9102年了,「冠夫姓」這種典型男權社會的產物,居然還有這麼多簇擁者?!女性想做一個真正的自己還這麼困難?

這些年我們也實在聽了太多的規勸,說獨居的女人可憐。

說年老的女人可憐。



在眾人眼裡似乎只有「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順利回歸家庭才是王道。



更多的時候,是為了人們茶餘飯後多一點八卦談資。

過去錢鍾書說,「婚姻這座圍城,外面的想進去。裡面的想出來」,可是在如今更現實的中國社會,卻成了外面的人在猶豫要不要進去,裡面的人拚命想拉外面的人進去。

到底是好心還是假意,也只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一個人能站起來,不只是一個人的起來,尤其女人。行路有伴當然好,但最好的,終究是能站直來走,不必人扶。愛牽誰牽誰,不想牽的時候,任止任行,遠近高低熱鬧寂寞全由自己。想自由自在,首要條件是自己得在,無論別人如何不給不許,自己偏偏得在。

——《俗女養成記》原作者江鵝

話說這部劇的演職陣容著實強大,翻看演員表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

女主陳嘉玲是憑藉電影《誰先愛上他的》獲得了2018年台北電影節影后的謝盈萱。出演她未婚夫的是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里飾演賈靜雯老公的溫升豪。



《我們與惡的距離》里的那位耿直盡責的律師吳慷仁,也來客串了一集「俗女」家的帥氣叔叔。



一直覺得女主那位看上去嚴肅又滑稽的阿公很眼熟,查了資料才想起來是《公主小妹》裡面的搞笑管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加編劇是2015年憑藉《天使的收音機》獲得過金鐘獎電視電影最佳女主角的嚴藝文,這部劇也是她首次執導的作品。



就是這麼一個全明星陣容,卻拍出了如此「接地氣」的作品。

看完之後本少女最大的感受就是「這部劇太真實了!」真實得仿佛就是我自己,在我這隻混混沌沌的社畜心頭致命一戳。



這些年我們實在看了太多的言情劇,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故事講述精緻的女孩如何憑藉美貌與天真,獲得高富帥們的青睞。

港真,這些毫無營養的劇情和陳嘉玲的鋼琴老師一樣,無非是想讓人產生可以憑藉天賦改變命運的幻想,好多賺點學費罷了。



如果有可能,本少女也想跟過去的自己談一談。

嘿,親愛的,別害怕,等你找到自我,你能擁有全世界。


豆瓣9.1的治癒神劇,為什麼能霸屏讓人淚流滿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itpem0BJleJMoPMEb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