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本來我就能坐在電影院裡觀看這部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原定2020年4月4日清明節上映。
選擇這個時間點上映,也算是有心了。
1912年4月14日,鐵達尼號沉沒後幾乎所有倖存者被送回至紐約港口,唯獨6名中國倖存者,他們獲救後在24小時之內被美國驅逐出境,他們的逃生經歷幾乎不被記錄。
這是一段被抹去的歷史。直到108年後的今天,通過紀錄片的方式,一點一滴撥開迷霧,看到真相。
01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大多數人對鐵達尼號的第一印象,來自那部電影。
傑克站在船頭振臂高呼:「我是世界之王!」
傑克和蘿絲的愛情故事,又讓多少人落淚。最終,傑克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將唯一的一塊木板留給了蘿絲,留給了愛情。
鐵達尼號,是當時世界上最豪華最安全的輪船,能作為它首航的見證者無疑是幸運的。
然而,厄運降臨了。船遇到了冰山,船上2224人,最終生還710人,生還率31.7%。
在這其中,中國乘客8人,生還6人。
在詹姆斯·卡梅隆拍攝的電影里,有幾個被剪掉的鏡頭中一閃而過中國人的影子,也算是對這段歷史的一點見證。
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頓港起航出發,8名中國人憑著一張可以供8人使用的三等艙船票登船。票價為59英鎊9先令11便士,編號為1601。
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24歲,最大的37歲,他們登上這艘船,是為了討生活——在船上當鍋爐工。
8人合用一張船票,是當時鍋爐工、掃地工們的常規做法。而他們的薪水也極其低廉,只是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而且每天需要工作十五個小時左右。
「他們來鐵達尼號就是為了養家餬口」,紀錄片《六人》研究小組成員之一,海洋歷史學家、作家施萬克(Steven Schwankert)說,「當時英國煤炭行業正在罷工,他們中有幾個就被借調到了鐵達尼號上」。
在乘客登記表上,他們的名字被記錄了下來:
Fang Lang、Lee Bing、Ali Lam、Chang Chip、Choong Foo、Lee Ling、Ling Lee和 Len Lam。
他們的目的地是美國紐約,到那裡後,他們會在另一艘名叫阿娜特號的郵輪上做工。
這是當時很多背井離鄉的中國人的求生法子,不斷漂流,忍受艱苦,只為賺錢。
在鐵達尼號事故發生後,他們的悲慘命運才剛剛開始。
鐵達尼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載客2224人,但僅有20艘救生艇,只夠容納1178人。
那麼,誰有資格登上救生艇呢?
艙位的不同,是巨大的階級差異。
頭等艙和二等艙的乘客首先登上了救生艇。《鐵達尼號》中,三等艙的鐵門被關閉,乘客被關在三等艙內,漫進來的海水首先浸沒的,就是三等艙。
和其他三等艙乘客一樣,8個中國人是從上鎖的三等艙通往甲板的閘門放出的,其中2人——Len Lam與Lee Ling——在混亂的人群中遇難,他們分別只有23歲和28歲。
有4人發現了一艘破了的小船,鐵門合力將船推進了大海,然後跳下去趴在船上被救。
有1人登上了最後一艘救生船,剩下的1人靠在一塊木板上,被唯一返回的14號救生艇救起,在獲救後,他看到救援人員很勞累,主動接過了船槳。
這個場景被卡梅隆拍攝成了《鐵達尼號》的一個片段,一塊漂浮的木板上,一名亞裔面孔的乘客伸出了求救的手,但後來這個片段被刪減。
而這海難,僅僅是他們噩夢的開始。
02
登不上岸的中國人
與其他獲救乘客受到照顧不同,這6個中國人首先遭遇了《排華法案》。
在美國邊境,他們沒有得到通關,而是遭到了拘禁,之後被驅除上船前往加勒比海地區。
首先講一下《排華法案》。
美國的《排華法案》是1882年簽訂的,簡而言之就是禁止中國人移民。
當時有大量華人因中國的內部動盪和有機會得到鐵路建設工作而遷入美國西部,這也是是美國通過的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的移民法。該法案直到1943年才正式廢除。
2012年6月18日,美國眾議院全票表決通過,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道歉,英文原詞是「regret」(後悔)而不是「apology」(道歉)。
當時諷刺華工的漫畫
再說回這6個中國人。
前面我們講到,鐵達尼號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對於鐵達尼號的擁有者白星公司來說,如何粉飾鐵達尼號的事故,讓自己受到的譴責和名譽損失到最小,是他們現在的當務之急。
首先,他們開始了大肆鼓吹船上的富豪名流們富有紳士風度和騎士精神,把逃生的機會為了婦女兒童,接受與船同亡的命運。
這基本屬於事實。
鐵達尼號上,1690名男性最終活下來的只有338名,生還率僅有20%;425名女性的生還人數為316人,生還率75%。
但事實上,能先把生存機會留給婦女兒童,還是一名叫做萊托勒的二副舉槍鎮壓的結果。
最終,這名二副也僥倖活了下來,並參與了二戰與敦刻爾克營救。在諾蘭的《敦刻爾克》中,那個開著自己的小船參與救援的船長,就是以他為原型的。
事實的另一面,是當時20艘救生船,只有一艘再次回來救援。
再另一面,是鐵達尼號不同艙位的生還率天差地別。
頭等艙325人,存活202人,生還率62.2%;
二等艙285人,存活118人,生還率41.5%;
三等艙706人,存活178人,生還率25.2%。
被宣揚的騎士精神也無法在慘重的人員傷亡事實面前站穩腳跟,所以,輿論找到了一個「背鍋俠」——中國人。
至於為什麼不是黑人背鍋?那是因為當時船上只有一個黑人。但是,他死了,沒法背鍋。
首先是紐約當地報紙《布魯克林鷹報》,在1912年4月19日的報道中稱「沒人能說出這些中國人是從哪裡來的,不知道他們是怎麼上了救生船,但他們就好好坐在那裡了。」
還有稱這六人為了上船,「將辮子披散下來,假扮成女人」,「從甲板跳進救生艇,踩傷了女乘客」,以此來諷刺中國人不懂「紳士風度」,是「災難面前逃跑的懦夫」。
甚至還有媒體說,如果發生災難,中國人首先會救男人。
那個偷偷上了救生船的鐵達尼號船主,也是白星公司的董事長布魯斯·伊斯梅在回到美國後備受譴責,他也選擇中國人作為自己的擋箭牌,「中國乘客偷偷躲在座位底下」……
這些被渲染的假新聞也傳到了中國。
當時,林語堂主編的雜誌刊物《西風》就有這樣的文章——《鐵達尼上的國恥》。文章照搬了西方人對六位中國人的描述,也給他們貼上了「卑鄙」、「偷盜」、「貪生怕死」等貶義詞,「四個中國人鬼鬼祟祟地躲進一直救生艇的船底」,認為他們不守秩序,「是我們的奇恥大辱,中國又多了一個國恥」。
《申報》也在報道時引用美國媒體的文章,將原文中形容兩名國人被踩踏致死(crushed to death)翻譯成「壓爛而斃」。
在一波波的反華浪潮中,這6個中國人的命運,被埋藏在了歷史煙塵中。
2016年,英國導演羅飛(Arthur Jones)從研究海洋歷史的朋友那裡得知了這6個中國人的故事。
他說,「鐵達尼號上有700多名倖存者,基本上都有記錄,(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來自哪個國家、家人是誰,只有這6個中國人,好像從來沒人知道」。
之後,羅飛和美國海洋歷史學家施萬克開始查閱資料、尋找證據,希望能查清這段歷史,製作一部紀錄片。
這件事情,也得到了《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支持。
他們通過社交網絡徵集線索,並通過資料找遍了中國、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地,試圖尋訪到這6個人在倖存之後的生活。
當他們開始追尋這段歷史,尋找到這6個人的家屬的時候,這6個人的後人,或不曾聽自己的長輩講過這段歷史,或根本不想和外人講述這段歷史。
幸好,有了這部紀錄片。
03
沒有被寫進歷史書的歷史
現在說說前面提到的《排華法案》。
為什麼在1882年的美國,會有《排華法案》的出現?為什麼不是排其他國家?
1860年代,美國興起西部大開發,一條橫穿美洲大陸的鐵路——美國太平洋鐵路正在轟轟烈烈地修建。
但是,修建進度太慢了!
開工兩年,才修建了60公里。人手不夠,工人消極怠工,那時候的白人工人嫌棄修鐵路太辛苦,都是當時鐵路公司面臨的問題。
於是,當時有人提出招募中國勞工。費舍金援引當年《紐約時報》中的一段報道說,「當工作繁重又困難時,白人就會找到華工」。
招募到的中國勞工不僅吃苦耐勞,而且學習速度非常快。公司乾脆請人到中國招募勞工。
那時候的中國,正處在清朝末年,經過列強的入侵以及太平天國的戰亂,一片荒蕪。無數人為了生計,乘坐帆船,冒著九死一生來到美國加入鐵路勞工的隊伍。
這些中國人,不怕苦不怕累,工資拿得比白人低,活卻乾得比白人好。
當時,在美國的華工總數有6.3萬人。鐵路修建完成後,他們全部失業。為了求生,他們不計工資、不計勞苦,什麼工作都做,打破了本地工人原本安逸的生活。
他們(特別是愛爾蘭裔白人)認為華工奪去了他們的工作機會,於是集體湧向華工聚集的地區,殺害華工,燒毀房屋。
當時畫像中被醜化的中國人
事情的另一面是,鐵路修成之後,西部的很多企業就被東部財閥控制了,人們不滿的情緒無法觸及大財閥們,只能遷怒於修建鐵路的中國人。
1882年5月6日,美國政府簽署《排華法案》。1886年,西雅圖市更制定特別立法,強迫華人限期離境。從此,美國西部各州,「排華」更是成為民主、共和兩黨爭取選票的口號。
中國破開了封閉的長城,而美國人忙著砌牆排外
那時候,白人有句諺語——「怪異莫測的華人」(Inscrutable Chinese)。當時中國人的形象是傅滿洲。
或許我們真的可以說,是中國人太勤勞了,勤勞到別人無法偷懶,所以才被排斥。
2004年,在西班牙的埃爾切出現了一場針對中國商人的youxing。中國商人的店鋪被砸,被燒,被搶,究其原因,是中國貨物價廉物美。
埃爾切是製鞋大國西班牙的主要產鞋地,但隨著中國鞋的到來,埃爾切鞋城裡有七成鞋子變成了中國生產,市場中也越來越多中國人以及奇怪的「溫州話」。
但我們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奴顏婢膝換不來尊重,很多人到現在思維模式還是晚清的。
最近也發生了不少事,有護士被外籍人士打的,有外籍人士插隊的。中國人總是以禮讓他人,在這些問題上也依舊優待著這些外籍渣滓。
全世界大概找不出第二個國家像我們這邊這樣那麼優待外國人的。
很多老外的財富密碼就是來中國喊幾句「我愛中國」。在中國的生活比他們在自己國家好上幾萬倍就是那位鄧主任一樣的人「跪」出來給他們的。
什麼時候先優待自己的國民,什麼時候不優待外國人,不給外國留學生莫名的優惠政策才算是真的大國自信了。
不然一邊喊著別人歧視中國人,一邊自己先矮化自己的同胞,永遠得不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