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期,江浙行省轄有今江西這些地方,有你家鄉嗎?

2019-12-17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浙江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與江蘇、安徽、江西、福建、上海等四省市相鄰,瀕臨東海,自古為魚米之鄉,是典型的山水江南,歷史上是我國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浙江歷史悠久,古為吳越之地,秦漢時屬會稽郡,兩宋時設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元朝設江浙行省,到明初析蘇南屬直隸並設浙江省。

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經過明清完善,現在仍為我國主要行政模式。元初,行省也僅為設廢頻繁的監察區,後逐漸演變為正式行政區,元中期以後穩定為十個行省,江浙行省就為其一,江浙行省,全稱為江浙等處行中書省,

江浙行省設立初名稱、治所多變。元滅南宋後,於1276年於原淮南東路路治揚州設江淮行省,統轄原南宋統治核心區域兩淮(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兩浙(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及江南東路之地。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江淮行省徙治杭州並改稱江浙行省,1286年又遷省會於揚州,改稱江淮行省,1289年終定省會於杭州,定名江浙行省。公元1291年,江浙行省長江以北部分(原淮南東、西兩路)劃歸河南江北行省,長江以南部分仍稱江浙行省,到公元1299年福建行省撤銷,其地改屬江浙行省,此後江浙行省省域較為穩定。

建制穩定後,江浙行省除轄有今江蘇、安徽長江以南部分,浙江、福建全省外,還轄有今江西東北部,即贛東北的饒州、信州等地。兩宋時期,江南地區有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到元朝時江南西路改為江西行省,江南東路、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屬江浙行省,而今贛東北的上饒、景德鎮、鷹潭等地市北宋時為江南東路所轄,到元朝時隸屬於江浙行省。其中,江浙行省所轄今江西省地區的建制有饒州路、信州路及鉛山州。

饒州路,兩宋為江南東路饒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饒州路,除1282年至1283年短暫屬江西行省外,均為江浙行省(江淮行省)所轄。饒州路路治鄱陽縣,轄鄱陽、安仁、德興三縣及樂平、余干、浮梁三州,共三縣三州,大致為今江西省景德鎮市全部,饒州市鄱陽、德興、萬年、余乾等縣及鷹潭市余江縣等地。

信州路,兩宋時為江南東路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信州路,路治上饒縣。信州路轄上饒、貴溪、玉山、永豐、弋陽等五縣,大致為今江西省上饒市市區及玉山、永豐、弋陽、橫峰四縣及鷹潭市除余江部分。

兩宋時,鉛山為江南東路信州轄縣,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鉛山升縣為州,鉛山州為江浙行省所轄。明初,鉛山復降為縣,屬廣信府(原信州路),現在鉛山為江西省上饒市轄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r92IW8BMH2_cNUgtD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