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位於我國華北地區,其東濱渤海、西靠太行,北為燕山和張北高原,環抱京津,在我國具有獨特的地位,省會為石家莊市。河北歷史悠久,舊稱直隸,因地處黃河以北而得名,又因古為冀州,戰國為燕、趙兩國之地,又有「燕趙大地」之稱,簡稱「冀」。
河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且名城、古縣眾多。現在,河北有十一地市,此為建國後經過複雜政區演變發展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河北各城市也發展迅速,尤其是進入新世紀,石家莊、保定、邯鄲、唐山等地市城區範圍迅速擴大,近郊多縣撤縣改區,而也有兩個縣改為了縣級市,分別是承德平泉、唐山灤州。
平泉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地處河北、內蒙、遼寧三省交界處,為河北省縣級市,由承德市代管,素有「通衢遼蒙、燕趙門楣」之稱,為「雞鳴三省」之地。平泉是紅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有人類居住,春秋時為山戎、東胡之地,戰國時納入燕國版圖,秦時屬右北平郡。
平泉儘管歷史悠久,但歷史上長期未形成統一的行政區劃,這與其所處地理位置有關,是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遊牧、漁獵民族相接之地。平泉地處冀北燕山丘陵區,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多為軍事重地,相傳契丹就發源於此,是「契丹祖地」,而今平泉境內遼、金遺址眾多。
平泉市域建制始自遼時,遼於今境置有澤州、神山縣,縣為州治,金時澤州改為惠州並省神山縣入州,明初於惠州城設會州衛,明中期廢棄,以上為平泉早期所存建制,而今平泉建制始自清朝。清初,八溝發展成為溝通關內外的商貿重鎮,雍正七年(1729年)於此設八溝直隸廳,此為平泉建制之始,乾隆時降八溝廳為平泉州(承德府轄),平泉為「聖地平泉」之意,民國初廢州為平泉縣。民國時,平泉改屬熱河省,1956年熱河省撤銷後隸屬於河北承德至今,2017年4月改為縣級平泉市。
灤州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地處處燕山南麓、灤河西岸並因此得名,現為河北省縣級市,由唐山市代管。灤州,舊稱灤縣,歷史上曾為冀東地區的重要中心、戰略要地,是古孤竹國所在,而今灤州建制則始自契丹,而灤州也是我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
灤州春秋戰國屬燕,秦時廣設郡縣為遼西郡所轄,但自秦至唐均未形成穩定的建制,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後占領平州(今盧龍),析平州設灤州並置倚郭義豐縣,此為灤州建制之始。元朝時省義豐縣,其地由灤州直領,灤州先後為興平府、平灤路、永平路等所轄,明初改永平路為永平府,灤州為永平府所轄散州直至清末。
灤州是我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清末隨著平灤煤礦開採而行省,民國初廢州為縣,灤州改為灤縣。建國後,灤縣一直為唐山(唐山專區、唐山市等)所轄,1958年甚至短暫改為唐山市灤州區,2018年7月灤縣改為縣級灤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