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經濟第二城市排名

2020-03-27     西一安鮮

目前在我國省域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較多省內各地級市經濟發展失衡的現象,如果我們只把目光聚焦在各省經濟頭名的城市上,這樣的經濟失衡現象還無法客觀地反映出來,因此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各省「經濟第二市」為參考依據,對各省的排名位次進行一個新的梳理,看看有哪些省份是真的經濟強勁,而又有哪些省份各市經濟嚴重失衡。

在全面對比各省經濟第二市的GDP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下2019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GDP排名,有了各省的經濟總量排名,再來對比各省經濟第二市GDP排名,兩相對比對於反映省份經濟發展是否失衡起到顯著效果。

製圖:西一安鮮

通過上圖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福建、上海、安徽、陝西、雲南、內蒙古、山西、貴州、新疆9省市經濟總量排名相較於2018年有所上升,其中以福建和貴州增幅最為顯著,GDP增速分別達到了7.6%和8.3%,全國排名也分別上升了2位和3位。那麼以上省份中GDP排名第二的城市在全國各省份中表現如何呢?

製圖:西一安鮮

通過上圖數據對比我們發現,各省第二城市位列全國前6的城市中除了寧波以外,其他5座城市廣州、南京、濟南、福州和瀋陽均是省會城市,這也意味著同省內的其他地級市經濟表現居然強於省會城市,同時這6座城市所屬的省份GDP在全國排名也處於前10位(唯一排名第15的遼寧省,近十年來面臨經濟轉型,十年前遼寧省GDP位列全國第7位)。

那麼有沒有哪個省份經濟排名全國靠前,省內第二城市經濟卻排名落後的呢?有,四川省!

四川省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615.82億元,位列全國省份第6位,但省內第二城市綿陽2019年僅完成了2856.20億元,位列各省第二城市經濟排名第16位,與省份經濟排名相差10個位次。

這一現象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四川省內各地級市與省會城市成都經濟發展存在嚴重失衡,省內GDP排名第一城市的經濟總量居然是第二城市的近6倍。

即使以上城市均是所在省份中GDP排名第二的城市,然而依然無法擺脫其中部分城市2019年GDP下降的發展態勢。

其中河北省石家莊市、內蒙古包頭市、黑龍江大慶市三座城市2019年GDP相較於2018年,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這三座城市均地處我們華北、東北地區,均是重工業及資源型城市,近年來正處於經濟轉型期,短期內或許還將持續較緩的經濟增速。

通過以上排名我們不難發現,省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省內多個地市的協同、協調發展,這一點河南省得到了充分認識,2020年3月,河南省發布《關於支持洛陽以開放為引領加快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

《意見》中強調緊緊抓住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全面提升洛陽副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要開闊視野,站位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全局,以更加長遠的眼光、更加開放的格局,在國內區域競爭中厚植優勢,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要選准路子,堅持錯位發展、協調發展,建設區域經濟中心、全國先進位造業基地、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加快構建洛陽都市圈,形成輻射豫西北、聯動晉東南、支撐中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河南打造鄭州+洛陽經濟發展的「雙引擎」是河南經濟發展的需要,洛陽市在歷史文化、城市規模、經濟總量、戶籍人口等方面具備作為經濟第二引擎的客觀條件,而作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洛陽是黃河沿線少有的大型城市,完全可以作為重要空間支點大力發展。

從我國目前各省份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排名全國經濟前列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省省內均有兩個甚至多個經濟強市,而全國經濟排名第五的省份河南,也在積極拓展省內除省會以外的副中心+新的經濟增長極。

從河南省打造洛陽經濟副中心的舉措來看,湖北和陝西也試圖儘早打造以襄陽和榆林為中心的省內經濟副中心,形成省域經濟增長的雙引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QRJOHEBfwtFQPkdGc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