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汽車來說,有幾點非常重要——可靠性、補充能源的便捷性以及續航里程,在這三者面前,操控性和舒適性這些要求都暫且不談。因為這三者是作為汽車最基本的東西而存在,當然一些高性能車可以忽略續航里程這一點,大部分的家用車都在朝著這三個方向不斷的努力著。
燃油車如此,電動車也是如此。
從目前來看,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以及能源補充的便捷性都存在極大的問題。由於大多數的電動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變速箱,特別是在高速行駛的時候,由於轉速的大幅度增加,耗電量相比於城市低速行駛時明顯增加,這一點與燃油車正好相反。目前由於充電樁數量以及分布遠遠不夠,再加上充電時間相比於燃油車高很多,就導致了充電樁更加容易緊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就是說要讓電動車使用方便,必須同時大幅度的提升續航里程以及充電樁的數量,這樣才沒有里程焦慮。
基於續航里程、充電樁數量/分布以及充電時間都沒有得到解決,所以目前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會將電動車作為唯一用車,一般還有一台燃油車。純電動車大多數時候在城市代步,上下班通勤,這樣不僅駕駛感受更舒適,也讓用車成本大幅度降低,到了周末遠途出行的時候,燃油車就會派上用場。
此前也有過電動車一路開到高原的例子,但是配備了充電車。雖然車輛達到目的地,但是配備充電車的方式既不便捷,更沒有性價比可言,甚至讓人感到迷惑,這樣去到人煙稀少的地方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如果是單車進藏,效果就不一樣了,足以證明目前的條件已經可以支持電動車遠距離出行,因為川藏線算是一條配套設施不怎麼「豪華」的國道,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久前,威馬汽車組織了一次純電車型進藏的體驗活動,這是一次全程超過5000km的長途跋涉,期間還經歷了人跡罕至的無人區。其實類似威馬EX5這樣的純電汽車進藏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充電,其實相比於續航里程來說,充電樁的分布更加重要,即便是續航有1000km,沒有充電設施也是白搭。目前的威馬EX5之類的純電動車輛基本上都可以使用220V的電源充電,只是對於電流的需求更高,理論上說只要通電的地方基本都可以充電。
由於是藏區,雖然通電,但是很多地方的電纜並不能承受著麼大的電流,所以導致即便有電也無法補充的情況,好在這一現象畢竟算是少數。其次就是一些更偏遠的地區存在供電不穩定,容易出現停電,如果到了一個地方急需補充電能,但是遇到停電就非常尷尬——可能面臨著要多待一兩天等待來電。
而威馬EX5進藏主要就面臨著這兩大問題,而這兩大問題也的確讓車上的乘客緊張了幾次,畢竟在偏遠的地方看著電量不斷的下降,並不是一件讓人放鬆的事情,好在最後都有驚無險。
電動車在高原駕駛擁有一大優勢——高海拔帶來的空氣稀薄對於車輛動力幾乎無影響。對於燃油車來說,由於高原氣壓降低,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進氣減少導致動力減弱的問題,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更是如此。但是電動機只要輸入的電流不變就不會影響動力,所以高原對於電動車來說沒啥影響。
但是電池對於溫度的變化很敏感,熱不得也冷不得。由於高原早晚溫差極大,即便是在夏天早晚溫度也很低,如果夜間行車溫度較低會導致電池活性下降,影響電動車的動力,當然這是目前各種技術的動力電池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希望未來能夠得到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威馬EX5的藏區之旅過程當中,充電幾乎沒有花錢。當然這不是因為充電便宜,而是因為沒有像城市內的充電樁,幾乎使用的是家用電源。所以當地居民或者是旅館老闆並不好量化充電所消耗的電量,同時也是出於熱心沒有收取電費。
未來充電樁布局跟上的話,就不會這麼便宜了——當然綜合下來,電動車單位距離的能源成本依然低於燃油車型。
註:部分圖片源於網絡,請作者聯繫我們,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