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今年收成

2020-02-14     農事開元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從傳統的小農經濟來看,如果農民收成不好,那麼就沒辦法養活自己的一家人,即使現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要是農業出現問題,這一年依然會不太平。

古時候的人們沒有相應的科學技術來保證莊稼的收成,農民完全是靠天吃飯,比如說每逢大旱之時,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只能向老天求雨,除此之外毫無辦法。

而現在,農業出現大問題的機率已經很低了,大旱之時我們可以人工降雨,還有滴灌技術保證作物茁壯成長,科學家們甚至完善了無土栽培技術,使得農作物在實驗室里就能長大。

雖然古時候不能有效解決天氣變化帶來的農業風險,但農民們絕對不是坐以待斃,在漫長的耕作時間裡,祖祖輩輩積累下了足夠的經驗能夠指導人們將風險降到最小。

比如說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句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就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民的智慧,那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呢?這裡的「二月」指的是農曆二月。而「九」指的是從冬至這天開始,每過九天分一組,第九天稱為「一九」,第十八天稱為「二九」,以此類推,一直要數到第八十一天,才預示著冬天結束,春天的到來。

那這句俗語就是說,要是這八十一天在農曆二月份之前就結束了的話,那麼今年很有可能收成不好,就需要人們特別照顧莊稼,杜絕一切可能導致絕收的苗頭。

這句俗語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綜合了現有資料,認為還是有據可依的。

首先,「數九」結束之後春天就要來了,到時候天氣轉暖,農民就要開始播種了。但這時候氣溫還不足以讓地下的昆蟲甦醒,有的昆蟲對農作物有益,它們要是沒有出現,農作物很可能從發芽開始就營養不足,秋收的時候肯定不會顆粒飽滿。

等到天氣足夠暖和,農作物也長成了幼苗,這時候昆蟲甦醒了,但那些有害昆蟲餓了一個冬天,就會啃食剛出土的作物幼苗,使得能順利長大的幼苗變少,更加大了顆粒無收的機率。

還有一個更致命的原因是,春天來得太早,很容易出現一種農業上避之不及的現象——倒春寒,它不僅對農作物的打擊很大,甚至也會影響人的健康。

「倒春寒」是指春天回升的氣溫突然降低,通常是一夜之間就發生的,人們來不及給作物保溫,就導致很多作物活活凍死的土地里,這時候重新播種又來不及,大大減少了作物產量。

而對人來說,由於氣溫突然降低,人們無法防範,於是很多人都會得流感,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更有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會患上呼吸道疾病,讓人心疼。

所以說,要是「數九」在農曆二月份結束,那按陽曆的話就是三月份了,這時候作物和人們都做好了迎接春天來臨的準備,氣溫也通常會穩步回升,算是給一年開了個好頭。

那麼今年的「數九」有沒有落在二月份呢?答案是肯定的,2019年的冬至是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往後數八十一天就到了2020年農曆二月十八,今年農民伯伯們會有好收成的。

不過作物的成長除了天氣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共同作用,比如說人們施肥、除蟲的勤勞程度,作物生長過程中使用的科學技術有多先進等等,都會影響秋天的收成。

因此,只依靠古人流傳下來的智慧是遠遠不能成為一個好農夫的,我們還是應該以勤勞為本,在長期的耕耘中自己總結經驗,再輔以先進的知識,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來源:高端農業。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I4OQnABjYh_GJGVqF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