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種菜技能,到底有多強?看完絕對吃驚!!!

2020-02-17     農事開元

要說中國人的隱藏技能,結帳時的湊整找零技巧絕對冠絕全球。亞洲蹲這種看似平常的姿勢,也是我方獨有。

常常被忽略的種菜技能也算一個。

猶記得前幾年,「連仙人掌都養不活」是年輕人的生活技能標配。而現在,豆瓣上名為「我在陽台種菜吃」的話題,都有了超過400萬瀏覽量。

那些年起早貪黑在網上「偷菜」的執念,說不定,都是種菜基因在作祟。

中國人灑下的種子,占領了世界

中國人思維上的條件反射很有意思。

看到A國小龍蝦泛濫成災了,我們的第一反應:建議打包幾個中國人出口到A國,維護生態平衡就靠我們了。

而看到某處有塊空地,中國人:這氣候這降水,種點啥不好呢!

任何時候,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有中國人的存在,他們就能在那兒種菜。

比如這座擁有百度詞條的菜園,就是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的父母們,在陪讀之餘開墾出來的。

可能是唯一一座擁有百度百科的菜園

你讀書來,我耕田。在勤勞勇敢閒不住的家長的栽培下,中國留學生與中國蔬菜一起,茁壯成長。

與這個邏輯類似,在國外,要想辨別哪棟房子住著中國人,就看門口院子裡種的是花還是菜。

一般的澳大利亞人家,院子裡的草地修剪得當,輔以鮮花點綴。而隔壁的中國丈母娘,早已把一畝三分地安排得明明白白。

左:澳洲鄰居的草地花園;右:中國丈母娘開墾草地種大蔥

今天挖個坑,明天扒一下土,把花園裡的花全部換成菜。看到中國丈母娘這宛如「糞坑」的藕缸,外國女婿小小的眼睛裡露出了大大的疑惑。

然而一切疑慮,在豐收的時節畫上了句號,無論哪國人都逃不過「真香」定律。

隔壁坐擁花園的鄰居,也學起了中國老太太種菜,暗自開始了一輪中澳battle。

不過,在這一屆網友看來,這位澳洲選手已經輸在了起跑線。

要說種菜領域的紫禁之巔,以「貧瘠」著稱的非洲大陸絕對是神仙打架、高手過招之地。

首先是來自進可扛槍、退可插秧的中國維和部隊的「降維打擊」。

他們率先實現了「維和」「種菜」文體兩開花,背起的行囊里,除了老乾媽和火鍋底料,就是各式各樣的蔬菜種子。

完全不需要金坷垃,中國人的地里就能結出糧食。

可這世間哪有什麼來之不易?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在盧安達,當非洲保安在院子裡沐浴晨光的時候,這棟房子的中國主人正在玉米地里賣力除草,一時讓人分不清誰是主誰是雇。

在盧安達,當其他人都三過荒地而不入的時候,中國師傅已經默默地把絲瓜、辣椒、青菜安排上了。

甚至還挖了個迷你魚塘,任一牆之隔的馬路如何喧囂,中國師傅在菜地里悠然自得。

過去,非洲人種菜是把種子埋土裡,靜靜等待奇蹟的發生。中國人的到來讓他們知道,原來還有翻地、灌溉、施肥一整套組合拳。

工地上跟著中國師傅做工的非洲小子,別的沒學會,先學會了種菜。

施肥除草、鬆土移栽,除了膚色,他的架勢已經跟勤勞勇敢的中國農民沒有差別。

在「軍民」結合的路線方針指引之下,非洲的土地已經結起了來自中國的碩果。

極地、沙漠、太空……種種極限條件,都無法阻攔中國人把種子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

愛上種菜的背後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耕大國,中國人和土地的關係可謂緊密。

在農村種,進了城,創造機會也要繼續種!

住樓房的,學會了充分利用陽台的空間和光照。

學會了一物多用,

甚至還自建生態系統,開始立體化種養殖結合。

不得不說,這種時候,有錢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只需一座獨棟別墅,就能享受不被打擾和限制的耕種時光:

來源:農業網Agronet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7MhhHABjYh_GJGVoG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