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一手捧紅
丁真成了年度現象級「網紅」
在滿屏的丁真背後
我看見更多年輕人為之付出的努力
沒想到丁真爆紅的路數是這樣。
先是因為一個淳樸笑顏的視頻意外刷屏,接著不到一天時間,「丁真黑歷史」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本以為這又是一個被圍觀、被消費,最後曇花一現的「網紅」範本,結果風頭一轉,他迅速被國企收編,成了家鄉旅遊大使。
直到第一支宣傳片再度引爆網絡。巨大流量面前,引得四川和西藏在線「掐架」,又欣起了一波各大城市官微令人鬨笑的搶人熱潮。
前天,央視下場用整整12分鐘來報道丁真,連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都連發3條推特,親自為這個藏族小伙站台。
意外又登上了日本電視台的丁真
一波又一波的熱度,堪稱今年官方最強「營銷」組合拳,除了齊心帶動全國旅遊宣傳,更是將丁真背後海拔4000米的家鄉小縣城推到眾人面前——
10天時間,理塘搜索量猛增620%,甘孜機票預訂上漲20%,旅遊熱度遠超北上廣。
就當丁真爆紅之後,大家又憂慮起過度娛樂化問題,「年度最強經紀人」的理塘文旅總經理杜冬冬直接發聲,為了保護好丁真,目前暫拒一切選秀、一切綜藝邀請。
有人說一開始認為理塘幸運得到丁真,後來又覺得是丁真真幸運地生在理塘。
這可能是我今年聽到關於草根「網紅」最好的故事。
01
被官方熱捧的「網紅」
20歲的丁真走紅,你不會覺得詫異。
就算一開始能躲過 微博、抖音上瘋狂刷屏的 「甜野男孩」洗腦笑容,接下來也很難不被理塘旅遊宣傳片擊中。
視頻中,藏族少年騎著白馬在草原上馳騁,他說, 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還是最愛我的家鄉。
很多人正是被這一幕打動了。一個令人嚮往的純凈、保持本真的世界,是丁真的世界,也是真實美麗的甘孜。
順著熱度, 「以為丁真在西藏」的話題成為微博熱搜,不少人都誤以為藏族小伙丁真在西藏。
之後四川文旅等官微便開始暗暗較勁,不僅發起話題「其實丁真在四川」,還讓丁真連夜提筆,曬出:「家在四川」四個大字。
但仍沒阻止西藏繼續蹭流量。丁真曾在採訪中表示,最想去的地方是拉薩, 「西藏日報」便明目張胆地隔空邀請:「我們在西藏等你。」
這場battle直接吸引各大城市加入一場亂斗。全國各地齊心邀請丁真去遊玩,雲南、山東、湖北等,紛紛曬出各地旅遊資源。
有強行跟四川觀察主持人套近乎的:
有看熱鬧,不嫌事大還想趁機撿漏的:
還有搬出文物,強行認親戚的,被人笑稱陝西文旅簡直是連夜打手電找丁真:
甚至不少人開始幫著家鄉p圖,「逼得」丁真都不得不再次抱著四川標誌性熊貓,呼喊大家不要再p了。
結果當然是p得更狠了。
這場大亂斗,最新的一集上演到:四川乾脆直接製作了一曲rap battle,將城市旅遊景點直接唱到歌里。
截至昨天,「全國各地都在邀請丁真」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達5.8億次,堪稱「史上最和諧打架現場」。
這場表面的亂斗,不僅讓丁真人氣暴漲,最大的贏家還是四川甘孜.
據去哪兒網數據顯示,自11月16日起,前去甘孜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近2成,17日單日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90%,酒店預定量也較去年同期增長111%。
不僅旅遊火了,甚至售賣甘孜產品的電商平台也火了,連丁真佩戴的同款耳墜最高月銷量都達到865件。
02
「丁真是我們唯一的牌「
四川搶丁真,拋開營銷、打趣的成分,甘孜理塘是真的需要關注,需要流量。
丁真的家鄉理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比西藏拉薩還高出500米。
就像當地文旅總經理杜冬冬說的,之前無論怎麼宣傳,搜索理塘永遠都和高反、缺氧聯繫在一起,很多遊客一看就勸退了。
在丁真出現前,這個小縣城最大旅遊IP還要靠300多年前,反覆熱炒的倉央嘉措。
你可能想像不到,旅遊業對理塘究竟有多重要。
今年2月份才脫貧的理塘縣,2000年,農村總人口的96.75%還處於絕對貧困狀態。
受制於偏遠且高海拔的自然環境,縣城總共只有3家工業企業。唯一一家礦業公司,採礦資源質量還在持續下降。
為了脫貧理塘縣做過很多努力,僅僅是今年,就舉辦過「最美康巴漢子」等多個活動,但水花都不高,沒有引起關注。
丁真爆火後,很多人會擔心他會被營銷過度,成為工業娛樂化的犧牲品。
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其實杜冬冬表現得更焦慮,像是一個大家長,「會擔心過度消費會毀了孩子,對丁真、對理塘都不好,但也擔心拒絕這個、拒絕那個,錯過了大家對丁真的熱情,對理塘的熱情。」
帶著種種擔心,他還是替丁真暫時拒絕了所有綜藝活動、選秀節目。他知道這個從小跑在馬背上的少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一份淳樸、自然,全部源於他生活的那個世界。
「對選秀公司丁真可能只是一張牌,但對於整個理塘旅遊業而言這是唯一的一張牌。」
丁真簽約的理塘文旅公司是理塘縣國資委下屬國有公司,每個月工資3500元,有五險一金。除了工資,他的直播和廣告收入,公司都不會參與分成。
杜冬冬眼中,丁真並不是一個工具人。作為公司正式員工,他會接受系統培訓,學習中文、學習辦公軟體,學習發微博。
而在理塘做旅遊大使,丁真需要拍視頻,做導遊,擔任9個微型博物館,包括倉央嘉措博物館的導遊和解說員。
杜冬冬很清醒,也知道網紅的生命周期很短。他甚至替丁真做好了準備,「我們有信心把孩子培養成,他不紅了甚至可以做講解員,可以去做導遊。」
正是因為把丁真和理塘旅遊的共同成長都看作一份責任,這位最強經紀人才會思考如何保護和培養丁真,讓這份流量儘可能保持下去。
03
流量和熱度當然是種力量
接受新京報採訪時,杜冬冬一直感慨地稱,丁真是上天送給理塘的禮物,應該認真培養和呵護。
但其實擁有像杜冬冬這樣頭腦冷靜、思想既開闊又會玩的地方年輕人,又何嘗不是理塘的幸運呢?
早在去年,理塘縣濯桑鄉下汝村書記任敏就成為了媒體報道的對象。因為工作時總是背著一個雙肩包,裝著文件材料、貧困戶的信息資料等,所以她有了「背包書記」的稱號。
這位92年的書記是在微博上被人熟知的。她會經常給一個大V博主介紹當地的風景,郵寄一些當地高原的特產, 博主受感動,義務性地幫她做宣傳。
曬出來的土特產有氂牛肉、雪菊、黑枸杞等等,不僅產品設計精美,完全不輸大城市的水準,還在網上打通了售貨渠道,今年產品已經全部售空。
除了書記會「玩」,一位甘孜的同學,在豆瓣上發帖稱,甘孜上每個縣城都有融媒體,甚至還有自己的資訊app,方便每個藏民了解新聞。
另外甘孜開展了網紅經濟,抖音上許多藏族網紅,都在為家鄉努力,為當地農民帶貨。
或許我們根本就不用擔心丁真的未來會如何,生活在這片土地之上,努力創新的人,遠比我們更懂網際網路規則,也更加珍惜、熱愛理塘。
今年當丁真的宣傳片一火,甘孜旅遊便迅速發布了門票全免政策,當地酒店5折和機票最低1折起的消息。
這樣的敏銳洞察與層層布局,才最後讓理塘真正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旅行地。
放眼望去,滿屏的「丁真」,我看到卻是這場現象級熱度背後,無數人對 杜冬冬、任敏這樣熱愛腳下土地,並肯為之付出努力人的認同。
真希望像丁真這樣的「網紅」越來越多,真希望越來越多像理塘這樣美麗可愛的地方,能被發現、被用力稱讚。
文、編輯/昌圈圈
資料來源新京報視頻、封面新聞、微博
圖片來自網絡以及時間島,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十六鋪生活家愛買好物
(點擊圖片查看)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J9LHXYB2uKmW_kOVN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