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插隊揮拳傷人還冒充市領導?什麼身份都沒有施暴特權

2020-01-05     長安觀察

照著護士胸口就是一記重拳,還威風凜凜地自稱為「市政府領導」,日前,西安一男子帶孩子就診時的行徑引髮網絡聲討。當地警方調查後表示,涉事男子為某網絡信息公司經理,目前已被行政拘留。

回顧此次傷人事件,原因極不光彩。原來,涉事男子帶患兒就醫時插隊遭到護士拒絕,輪到其孩子做皮試時,孩子哭了,男子就認為護士在報復並對護士大打出手,致其短暫昏迷。無禮插隊在先,暴力傷人在後,爭執中還想以「特殊身份」嚇唬人,簡直跋扈又無腦。

事件再度反映出某些人的病態心理,認為虛構個身份、耍耍官威就能為所欲為,潛意識裡覺得撒潑傷醫不是大事,只要自己「有權有勢」, 醫護人員只能「任我欺凌」。然而,暴力傷醫就是赤裸裸的犯罪。在法治社會裡,妄圖模糊焦點的僥倖行為只會把坑越挖越深。

醫務工作者治病救人,他們的安全和尊嚴必須得到保證,這與患者是何身份沒有任何關係。換句話說,從進入醫院就醫的一刻起,沒有所謂的「弱勢群體」和「特權階層」,有的只是普通醫患關係。前些天《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做出特別規定,「威脅、危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都要受到法律懲處,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鮮明的態度傳遞了一個信息:全社會對暴力傷醫事件零容忍。

從更大視野來看,如何從根本上杜絕傷醫辱醫值得全社會反思。目前,輿論對傷醫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某些事件本身極端惡劣,激起公憤;也有的與上述事件類似,當事人自作聰明為傷人行為再添「敏感因子」。但必須看到的是,除了能以法律追責的犯罪行為之外,醫護從業環境還存在很多「不友好」。比如,孩子看病又哭又鬧,一些家長一言不合就對醫生髮飆;有些人總帶著「質疑精神」看病,一旦醫生所言與網上搜索的「知識」不一樣,就覺得醫生要「謀財」……這些言語衝突中透著一些患者對醫生的不理解和不信任,而所謂的「雞毛蒜皮」其實是巨大的安全隱患。這個意義上,汲取種種慘痛教訓,涵養起尊醫護醫的社會氛圍勢在必行。如何在平時盡最大程度防止惡性事件發生,更是醫院和有關部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就醫是基本民生需求,人人都要跟醫院打交道,愛護醫護人員,何嘗不是愛護我們自己。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lqZdG8BMH2_cNUgJa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