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話說:中國人愛放鞭炮,日本人更愛煙花。這句話講得不無道理,我們在日劇中經常看到的浪漫煙火場景,不僅僅是畫面美麗才拍出來的,更因為日本人對於煙火特殊的情緣。
據記載,鞭炮和日本煙火同屬源於中國唐代的爆竹工藝,這項技術流入日本後當地人通過不斷改進內部製作物,逐漸發展並誕生出新的煙花。
「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用朱自清的話來形容日本煙火,也許更為貼切。
19世紀日本繪製的煙花插畫
最初,煙花並不是作為慶祝的意義存在的。當時日本瘟疫流行,災難頻發,為了消除厄運,也為了讓百姓心有寄託,於是日本幕府決定以放煙花的形式作為祭典,期待以聲音和光趕走惡邪,所以煙花對於日本人而言,也象徵著和平、光明和希望。
即使到了現代,日本依然保持著觀賞煙花的傳統愛好。
日本煙花大會
在日本,每年有近4500場煙花大會,在當晚綻放的上萬朵煙花,不僅是送給觀眾的盛宴,更決定了誰才是全日本第一的煙花師。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曾經理所當然的以為煙花大會上的煙花和我們平時買的煙花一樣,雖然可能會貴一些,也不過是跟著音樂節奏點燃更多流水線生產的煙花罷了。
但是煙花大會上的煙花,都是煙花師們用幾乎一整年的時間,用生命與各種危險的可燃物打交道,精心設計和純手工製作的藝術品。
手工煙花
對於遊客而言,煙花大會是休閒娛樂的好機會,對於年輕的煙花師今野祥來說,這卻是實現他作為一個手藝人的夢想的一刻,卻也是極其危險的一刻。
日本許多手藝都是代代相傳,今野祥卻完全是被煙花俘虜了,才毅然成為煙花師。生於秋田的他,從小學開始學習滑雪,到中學的時候甚至參加了全國高等學校綜合體育大會,是一名出色的滑雪運動員。但是某年夏天,一次製作煙花的打工經歷改變了他。
今野祥
「讓人欣賞煙花,和自己去看煙花的心情完全不同,我忘不了那種感覺。觀眾席里響起歡呼聲的時候,覺得自己做的煙花仿佛觸動了人心。煙花師,原來是這樣有趣而偉大的職業。」
於是他的打工,變成了全職工作。20齣頭就入行的他,到現在做煙花已有7個年頭。每一年的時光和汗水,都貢獻給8月里天空中的一瞬。每一次綻放,都是他冒著生命危險,親手創造的美麗。
製作煙花中的金野祥
製作煙花的第一步是設計配方,混合火藥。木匠出錯,也許會丟了手指;但是煙花師稍有差錯,下場就是沒命。不同的化學物質,燃燒時會有不同顏色的火焰,而一種顏色的火藥配方,就需要不下13種化學成分。每一種化學成分單獨存放都沒有危險,但是混合起來便成為了威力巨大的武器。
煙花師在混合火藥時,面前粉末的分量不過一臉盆的麵粉,但是若有一點火星或者靜電將其點燃,威力能夠把山炸出一個洞。一旦悲劇發生,可沒有山擋在煙花師和火藥之間,一瞬間,也許連全屍都找不見。
混合火藥的過程
1955年,一件煙花倉庫爆炸的事故震驚了全日本。東京墨田區的一家玩具用煙花批發店「井上花火店」倉庫猛然爆炸,16人當場死亡,2人不治身亡。18位死者中,有4位的遺體在爆發點兩百米以外的地方找到殘害,已經炸碎到無法復原的程度。
1989年,橫濱山下公園的一次煙花大會上,原本應該在空中綻放的煙花點燃後卻原地爆炸,引起了一系列的連爆,不過短短几十秒,就奪走了兩位煙花師的生命。
當年的事故
就在去年的7月29日,大恆花火大會上就發生了煙花低空炸裂的事故,一枚直徑60cm左右的煙花幾乎在平地爆炸,所幸沒有人員傷亡。但若煙花發生炸裂事故,第一個遭殃的一定是守在邊上的煙花師。
今野祥的同僚三浦隆平說:「一開始不懂才做這行的,知道了它的威力之後越來越覺得可怕。」為了創造出更美的花火,新火藥配方的研發也是必要的,這就意味著煙花師要花更多時間和火藥打交道,冒生命之險追求美。但是今野祥沒有後悔過。
煙花大會,背後卻是在「玩命」的男人
煙花球
「任何一發煙花,只要有一點差池,我就不會在這裡了。能夠堅持到現在說不定只是運氣好而已。但是哪怕有這樣的風險,也想做出美麗的煙花。」
這種手作的煙花,尺寸和我們平時買到的煙花相差很大。全都是球體,大的能夠有一個籃球那麼大,小的也有鉛球大小,內部則是同心圓一般層層疊疊的結構。
一層是黑色的小火藥球,叫「星」,我們也稱為亮珠,我們看煙花看的就是燃燒的亮珠;一層則是作為燃料用的「割藥」,也就是把亮珠推到空中指定位置的開爆藥。
燃料擺放的位置
煙花師的第二個工作,就是製作這些黑色的小球——「星」。
把直徑只有2mm左右的陶瓷顆粒放在不停旋轉的機器里,手工加入混合了水的火藥漿,旋轉過程中火藥不斷附著在陶瓷小球上,亮珠逐漸成型。然後根據乾濕的程度,加入粉末狀的火藥,如此反覆。成型後的亮珠放入盤中,利用日光晾曬乾燥。
把亮珠曬乾燥
為了讓煙花更加炫目多彩,一顆亮珠點燃時往往會有多種顏色的變化。為了做到這一點,煙花師就需要按照層次和順序加入不同配方的火藥,做成的亮珠內部便會是同心圓般的多重結構。
亮珠的形狀必須向完美的球形靠近,不然炸開的時候就會有圖案不均勻的現象,煙花自然也就沒那麼好看了。
要做出完美的球形,只能靠煙花師反覆的作業和練習,通過調整上火藥的量和速度來決定。
均勻的球形
在火藥瀰漫的環境中工作,煙花師的臉和身體上都會沾滿了灰灰的藥粉,顯得灰頭土臉的。今野祥和同僚們就是這樣每天帶著「炸藥面具」一起吃飯,但是他們都毫不在意。如果這是製作美麗煙花必須付出的代價,那髒就髒好了。
「組裝」煙花球
想做出一個綻放出完美球形的煙花,不僅火藥球「星」要夠圓,拼成煙花球的時候也要圓,填充的開爆藥也要圓,更要均勻。煙花師今野祥會按照自己設計的煙花樣式,把點燃後會有不同顏色的亮珠一層一層地放入紙殼中,而每層亮珠之間需要均勻地填入碎石子狀的開爆藥。
開爆藥決定了亮珠燃燒的位置,如果某側開爆藥不足,這個方向的亮珠就會提早點燃,煙花就變成了癟了的足球形狀。
不成功的煙花就像被吹歪的臉
分開兩部分填充的煙花合併後,便成為了一個由各種球體組成的球。最外層包裝所用的,是長條狀的茶色和紙膠帶,對於高溫劇烈爆炸中的火藥來說,如果煙花表面某處的膠帶稍微纏薄了一些,火藥就會從這裡「逃跑」,讓煙花變得奇形怪狀,所以必須用一條條的膠帶纏出接近完美球體的形狀才行。
包裹好煙花之後,再次放到日光下進行晾曬,一隻只渾圓如保齡球的煙花們靜靜等待著太陽下山,到晚上喧囂地綻放。
包裹煙花
為了一年一度,一度又僅有不到一分鐘出場時間的煙花大會,當然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燃放和調試。試燃煙花的時候,今野祥和同僚會仔細觀察煙花的聲音,綻放後亮珠燃燒的速度和「開花」的時機並一一記錄。
就算配方是一樣的,火藥的效果也會受到貨源批次的影響,所以每周煙花師們都會測試一次新煙花的效果,保證在那個關鍵的時刻不會出任何差錯。
測試煙花
經過將近一年的製作和反覆調整,才能製作出確定將在大曲煙花大會上出場的煙花。而這個時候,今野祥卻反常地坐在電腦前反覆斟酌著。這是除了煙花本身的效果,不得不考慮的一個步驟——根據當晚播放的音樂,設計煙花點燃的時間。
就如為煙花編舞一般,每一個舞步都要踩著音樂,煙花師要以百分之一秒為單位,把數十種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煙花安排到最合適的時間點。
調整煙花時間中的今野祥
煙花再美,如果因為時機不對雜亂無章地上場,一年的心血就會白白浪費。
這樣反覆的準備與製作,一直延續到煙花大會的那天。經過一整天的布置和晚上緊張的候場點火之後,今野祥坐在沒有觀眾的角落裡,和往年一樣,他什麼也不做,只是靜靜抬頭望天,等待著心中的那朵花。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