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一家人都在幻想孩子的樣貌,期待孩子的出生。孩子出生之後,每個新手媽媽、爸爸除了有之前的興奮之外,內心也多了一種情緒就是焦慮。因為在看到寶寶之後,他們才知道寶寶這樣小,這樣脆弱,和自己想像完全不一樣,很多新手爸媽都不會抱新生兒。
包裹新生兒,其實對寶寶很有好處
新生兒出生之後,護士都會給寶寶準備一個包裹,能夠讓寶寶睡得更加踏實,可是為什麼新生兒要被包裹起來呢?主要源於以下兩個原因。
1、減少驚跳反射,睡得好
新生兒在媽媽肚子裡時,是在子宮的環境內生長,一旦離開媽媽子宮的環境,來到對於寶寶來說完全陌生的地方,寶寶的不適應是在所難免的。為了緩解寶寶的不適應,可以通過包裹的方式讓新生兒更自在,也可以減少俗稱的驚跳反射。很多寶寶出生之後,都會有這樣一種情況,外面稍微一點反應都會引起寶寶的反應,伴隨的行為就是一驚一驚的,其實這就是驚跳反應,有的時候,明明安安靜靜的,寶寶也會這樣。驚跳反應出現之後,寶寶就可能開始大叫、哭鬧,並不利於寶寶的睡眠。相反,如果將寶寶包裹在襁褓中,寶寶會感覺和子宮的環境是一樣的,睡得會更踏實。
2、寶寶在子宮中就是被緊縛,包裹會增強安全感
另外,寶寶在子宮裡生活了十個月,就是這樣一種被束縛的感覺,和媽媽朝夕相處的日子,他們能夠感受到媽媽的心跳、話語,和媽媽之間的距離更加的小,所以也更能體會媽媽所帶來的安全感。寶寶出生之後,看著陌生的周圍,一下子失去了依靠,內心會不適應。前期寶寶基本都在睡覺,通過這種包裹的方式,在寶寶的潛意識裡能夠感覺到自己仍然在媽媽的懷抱中。增強孩子安全感,心裡會更踏實。
如何正確包裹新生兒?
包裹新生兒看似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工作,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大部分人想像的那麼容易。實際在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方式不當,會束縛孩子的發展,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所以家長給孩子包裹的時候,一定要學習正確包裹寶寶的方法,切勿憑藉自我感覺去隨意發揮。
首先,準備一塊包裹寶寶的毯子,將毯子鋪平在床面上,擺放成菱形,菱形有四個角,把菱形的最頂端角折起來。折好之後,把寶寶放在折起的那部分,寶寶的頭需要放在毯子的外面。
第二步將寶寶的左邊胳膊平放,將右側的毯子拉起向左裹,這時候要把寶寶的左邊胳膊和左邊的身體都要包進去。寶寶的身體比較小,肯定有超出寶寶身體部分的毯子,可以嵌在寶寶的身後,越緊越好,這個時候寶寶的右胳膊還是在外頭活動的。
第三步把寶寶身體底下的另一部分菱形腳折起來,在寶寶的右邊部分,可以不用包的太緊,包裹的時候注意一定不是蠟燭包,如果是蠟燭包的話,寶寶是不能夠動彈的,襁褓式包裹中,寶寶的腿腳不應該被束縛,依然可以活動,這樣才有利於寶寶的發育。
第四步就是關於寶寶可以活動右手的包裹,這時候需要把寶寶的右手平放在寶寶的右側,然後將左側的毛毯用力裹住寶寶的右手。
第五步將寶寶順利地抱起,將右側的毛毯塞在襁褓里,包裹新生兒的正確方式已經結束了。在包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寶寶的臀部和雙腿不能裹得太緊,包裹得太緊,寶寶的腿部就會繃得直直的,反而不利於寶寶骨骼的發育,嚴重的情況還會造成關節的脫位,所以包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另外,包裹新生兒的方式,一定要注意上緊下松,有些寶寶2個月之後可能就已經想要翻身了,這時候就不再適合約束寶寶的行為了。
每個新手父母,都需要去學習科學的育兒觀念,緩解自身的焦躁和不安,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寶寶順利的成長,這是每個父母應該做到的,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關心和呵護。孩子出生之後,世界從一開始只有父母,到擁有很多,但最終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母給不了孩子最好的,儘量給孩子自己最大能力能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