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孕期間,寶媽要做NT檢查和唐氏篩查,這兩項檢查有什麼區別呢?
一、NT檢查。
首先來說一下NT檢查,也叫「早期唐篩」,全名叫「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檢測」。
NT檢查其實是檢查B超,就是用B超的探頭對著胎兒的後脖子部位進行檢查。一般在孕11~13+6周進行。
在這個時期,胎兒的後頸部會出現一道透明帶,叫做「頸項透明帶」,通常情況下,透明帶的厚度在3毫米以內正常。
醫生們發現,當這個透明帶的厚度超過3毫米的時候,某些染色體疾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會升高,比如唐氏綜合症胎兒,頸項透明帶的厚度通常要大於3毫米。
等過了13+6周,頸項透明帶就會被胎兒的淋巴系統吸收,檢查時看不見了,所以在12周前後進行檢查結果最為準確。
二、唐氏篩查。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常說的唐氏篩查,也叫「中期唐篩」,唐氏篩查的時間一般是在懷孕第15~20周,最佳時間是在16~18周之間。唐氏篩查的檢查方法是抽孕婦的血液進行檢查,是篩查染色體疾病的方法,主要篩查18-三體和21-三體。
什麼叫三體呢?正常的人一共有23對染色體,它們都是有編號的,分別是1到23號。每對染色體是兩支,如果在哪一對染色體上多出來一支,就叫做三體。
我們平常最常見的就是21-三體,就是21號染色體上多出來一條染色體,也叫先天愚型。這種患兒有著特殊的面容,一般眼距寬,眼裂小,眼角朝上,鼻根低平,頭圍小,脖子短,身材矮小,易伴先天性心臟病等畸形,白血病發病率也比常人高20-30倍。有個挺出名的演奏家周周就是唐氏兒。
在原來沒有進行唐氏篩查的時候,我的一個大學老師曾經生出來一個患唐氏綜合徵的孩子。一旦這樣的小孩出生,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所以進行唐氏篩查非常重要。
抽孕婦的血並不能直接檢測出胎兒的染色體,而是要檢測孕婦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和游離雌三醇的濃度,並結合孕婦的年齡、體重、孕周等方面來判斷胎兒患先天愚型的危險係數,看屬於高危風險還是低危風險。
有一些寶媽35歲以上生孩子,光年齡就已經是高危因素,做不做唐篩意義不大。如果孕婦檢查結果屬於高危風險,還要進行羊水穿刺,提取胎兒的DNA,最終確診。
三、NT檢查和唐氏篩查的意義。
NT檢查和唐氏篩查所查的內容是不同的,檢查的方法也不相同。但是這兩項檢查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都可以對唐氏綜合症的胎兒進行篩查。
NT檢查和唐氏篩查是對某些疾病的早期篩查,如果在篩查中發現風險較高,引起注意,進一步檢查確診,防止先天畸形兒的出生,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這兩種檢查都不是最終的確診手段。
在NT檢查和唐氏篩查中得出異常結果,只能說胎兒患某種疾病的幾率高,但是並不能說胎兒就是得了這種疾病,只有羊水穿刺可以明確的告訴你,胎兒是不是患有某種疾病。
所以,如果在NT檢查中發現異常,或者是唐氏篩查中發現是高危,沒有必要馬上流產,最好要等羊水穿刺細胞學檢查的結果出來以後再做決定。有一部分篩查異常的胎兒在後來的羊水穿刺細肥學檢查中發現正常。
今日話題:懷孕的媽媽們,這兩項檢查你們都做了嗎?歡迎分享互動!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天使媽咪育兒】婦產科執業醫師,執業藥師,一手讀書寫作,一手陪娃成長,堅持科學理念,養育聰明孩子。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點贊、收藏、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