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後重上3100,能否重演2019年一季度的上漲?

2020-01-08   炒股跟Z走


市場情緒的亢奮,在一段時間內「對沖、掩蓋」了市場內在風險的釋放,滬指能夠保持在3100上方「一段時間」。

滬指時隔8個月後重上3100,創業板更是逼近1900點,對2019年4月份的高點進行了實質性的「挑戰」。

從內部環境看,A股仍然受制於「強監管、風險外溢」的壓力,而從外部環境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務實的鼓勵消費、扶持科技」則有助於A股獲得「走牛」的經濟基礎,那麼,A股的走勢究竟如何判斷?

個人認為,短中期內,A股的此輪反彈仍然受制於強監管、風險外溢等「內部風險」的釋放,能夠重演2019年一季度的上漲行情,就已經「善莫大焉」(筆者更傾向於認為,相對於去年的「春季行情」,今年還「應該適度降低對上漲空間的過度預期」);

而從長期看,如果俺們能夠真正的踐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不超發貨幣」,那麼,我認同姜超先生在「貨幣政策不再大開大合,A股得以不再暴漲暴跌」的基礎上,對「未來(估計不是一兩年的事)A股長牛」的判斷(個人認為,可能用「期待」更合適一點)!

雖然對「結構性改革成功之下」的A股中長期遠景,一直傾向於「積極樂觀」,但對短中期走勢,則是相對「審慎」的。

究其原因,既有A股自身的「小環境」因素,也有宏觀經濟的「大環境」條件。

從A股內部的「小環境」說,我們更加看重的是,「去槓桿(儘管政策措辭改為了『結構性去槓桿』,強調『宏觀槓桿率的穩定』)、強監管(針對金融系統的監管壓力只會增加)」的大環境下,資本市場尚未從「規範」階段「過渡」到「發展」階段,最新的例證就是,日前公布的「2019年度十大反腐熱詞」當中,「金融領域反腐」赫然在列。

從總部到地方,從國內到海外,從銀行到證券,金融領域「大鱷」「內鬼」的集中落馬,成為2019年金融反腐的顯著特點,按照一趨勢,2020年仍然是「強力監管年」——2020年1月7日,證監會公布的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某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專門組織操盤團隊,通過自買自賣等異常交易手法,製造該公司股份交投活躍假象,藉機減持股份,大額套現。決定書顯示,當事人林軍等人被重重罰了17億。

而隨著註冊制的逐步成熟,推廣到整體證券市場的速度也將提速。而根據博覽財經分析的,未來A股全面實施註冊制,實際上是有關方面對股市不再「兜底」的分界線,意味著市場整體風險溢出,簡單說「炒股」虧損的可能性將增大。

而外部的「大環境」看,由於貨幣超發消失,貨幣政策緊縮的預期改善,使得股市的估值企穩回升,加上消費、科技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也成為A股的領漲板塊,俺們才有在A股「吹牛」的本錢!

隨著決策層有意「控制貨幣超發」(中國的貨幣增速從此前若干年的「兩位數」,降到當前僅為8.2%),如果我們的貨幣增速維持在8%左右,就可以支撐中國經濟保持5%左右的中速增長,同時通脹維持在3%左右的溫和區間。那麼投資中國股市,一方面可以獲得企業盈利每年8%的增長,還有2%的股息率回報,合計就是每年10%左右的回報率。

換言之,「穩健的貨幣政策」才是股市能夠轉「牛」的「經濟基礎」

因此,從內部環境看,A股仍然受制於「強監管、風險外溢」的壓力,而從外部環境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務實的鼓勵消費、扶持科技」則有助於A股獲得「走牛」的經濟基礎,那麼,A股的走勢究竟如何判斷?

對此,個人認為,「強監管、風險外溢」的壓力,將更直接的傳遞給投資人的預期,將在短中期壓制市場情緒,即使滬指「時隔8個月」再次邁上3100點,也並不能就此消弭上述壓力,更多是市場情緒的亢奮,在一段時間內「對沖、掩蓋」上述風險,使得指數能夠保持在3100上方「一段時間」;

而外部環境的改善,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消費、科技等行業政策,真正起作用,必然是中長期的影響(消費、科技政策或許在即期對投資人情緒的刺激相對直接,但更多是帶動板塊的上漲,難以如貨幣政策的「穩健」那般,改變整個市場的「宏觀環境」)。

鑒於此,筆者認為,短中期內,A股的此輪反彈仍然受制於「內部風險」的釋放,能夠重演2019年一季度的上漲行情,就已經「善莫大焉」(更傾向於認為,相對於去年的「春季行情」,今年還「應該適度降低對上漲空間的過度預期」);

而從長期看,如果俺們能夠真正的踐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不超發貨幣」,那麼,我認同姜超先生在「貨幣政策不再大開大合,A股得以不再暴漲暴跌」基礎上,對「未來A股長牛」的判斷(個人認為,可能用「期待」更合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