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的8大變革:一場摧毀一切商業邏輯的降維打擊

2020-02-12   炒股跟Z走


這次疫情,考驗的不僅僅是每個人的免疫力,也是一個企業/國家的免疫力。

釘釘首次在蘋果應用商店超越微信登頂,一時收穫無數可觀用戶;騰訊一個遊戲一天就賺了20億,更多人開始關注線上教育、醫療、新電商等行業的投資和發展機會。

這次疫情會成全一批人,也一定會淘汰一批人,它考驗的不止是國家和企業的免疫力,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免疫力。

短期來看,線下服務業遭受重創,中小企業首當其衝,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到影響,這些負面影響不容輕視,應慎重對待,但不必擔心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還應看到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型、新技術帶來服務業創新、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速等積極變化

一是疫情影響肯定是暫時的,疫情結束後餐飲、娛樂、旅遊等相關行業在短時間內就能恢復。二是當前受到直接影響最嚴重的主要是線下服務業,受疫情影響,部分線下需求轉向線上,將進一步提升線上消費比重。線上服務雖然也受到物流配送等影響,但總體影響不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其中網上消費零售額106324億元,占25.8%。

疫情必定是一個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級的過程,免疫力強的個體/企業,會被加速升級,反之就會被加速淘汰。

這次疫情將以摧枯拉朽之勢,讓本該3~5年才能完成的變化,在短時間內席捲而來,這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的一次全面大體檢,催促我們全面調整自己。

對於企業來說,要知道世界上所有偉大的公司,都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而我們現在經歷了兩次病毒的洗禮,我相信必然會有一部分企業邁上新的台階!

決定一個人最終高度的,往往並非起點,而是拐點,機遇都在拐點!

企業應該變革、創新,才能自救,就拿京東崛起來說,京東最好的發展時期是非典之後,那個時候人們不敢在線下有大量的接觸,不敢上門,不敢到店,所以那個時候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做最好了,京東就在危機中把握了這個機會,迅速崛起。

最近有個電影《囧媽》,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徐崢看到電影沒有辦法在影院上映,所以他就帶頭破釜沉舟,跟位元組跳動合作,直接免費給群眾看,線下影院被顛覆了。

徐崢打破了傳統的慣性,衝破了枷鎖,電影不但賣了66.5億,而且後面帶來的影響力和附屬產品將會帶來多大的收入。

2003年非典成就了阿里、京東,2020新型冠狀病毒成就了徐崢。所以只有變革、創新,企業才能自救。

雖然對諸多小微、民營企業來說,疫情衝擊之下,「活下來」已經成了一個樸實的奢望,但這次疫情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以下8個方面的變革——

01技術變革——你的算法邏輯是什麼?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變宅了,也就意味著大家同時在線的頻次和時長瞬間增加了,這讓多少平台的運轉壓力驟然加大?

對於線上線下打通的平台來說,它考驗了你的接單能力/倉儲能力/配送能力/客服能力,比如美團/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等;

對於純線上的平台來說,它考驗了你的運算能力/推送能力/匹配能力,比如今日頭條/抖音/百度/淘寶等等;

而對於純線下的企業(傳統企業)來說,情況是完全相反的,它們可能要經歷連續幾個月的蕭條期,於是我們終於深刻發現了一個問題:那種純線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是非常脆弱的,外界環境稍微一變化,就處於被動地位

運算能力,將是未來一個企業的根本能力。以美團為例,它的AI人工智慧+大數據,經過三年周期/5代版本的更迭,全國高峰期每小時執行約29億次算法,每天調度全國60萬活躍騎手,可完成超過2000萬訂單的配送,平均配送時長從41分鐘縮短至30分鐘。

再比如2019年的淘寶雙11,它的訂單創建峰值更是創下新的世界紀錄,達到每秒54.4萬筆,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流量洪峰

再看抖音,它之所以僅僅用3年的時間用戶數量遙遙領先,原因恰恰是抖音獨特的「內部算法」,AI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方式給每個人、每個帳號、每條視頻內容都貼了N多標籤,機器+人工的雙重審核機制,再通過八級流量池的不斷闖關,實現讓內容找人而非人找內容,把最合適的內容推給最匹配的人,這正是「抖音有毒」的秘密所在。

而如今經歷這次疫情,這些平台有了超越自己峰值的機會!

2020年是5G全面商用之年,而AI人工智慧+大數據+5G+區塊鏈,將給很多的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隨著「雲計算」進入到「霧計算」、「甘露計算」,各種及時性敏捷性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計算方式,將會使整個社會的運營效率大幅度提升

那麼我們每個人必須思考一個問題:你的企業算法的邏輯是什麼?你是如何找到用戶的?你是如何給你的用戶匹配最合適的產品的?你藉助了最先進的算法工具了嗎?

如果沒有,請反思!

02認知變革——最底層的商業邏輯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認知的區別。

人認知的改變,往往來自於突發事件,比如汶川地震之後,本就喜愛休閒的四川人更懂得如何生活了,大家樂觀而悠閒。

這次疫情之前,我們只顧埋頭賺錢,為了錢我們犧牲健康,我們倡導996的作息,但是經過這場病毒,人的認知很可能發生徹底改變。

人只有在兩種東西面前才能不把錢當回事: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而現在這兩種挑戰同時擺在我們面前。

大家終於發現:免疫力,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才是可以摧毀一切商業邏輯的降維打擊。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賺錢」才是做重要的事情,今天很多人開始明白「健康的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社會交際」才是生活方式的重心,今天很多人開始明白「欠家人一個長情的陪伴」,溫暖的家才是生活的中心;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商品選擇越豐富越好」,今天很多人開始明白「原來一套睡衣就可以過春節」,選擇越多,人越迷茫,「有限選擇」比「海量選擇」更能讓人獲得幸福感;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擴大資產規模」才是企業擴張的有效手段,今天很多人開始明白「持續穩定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的現金流」才是企業長命百歲的關鍵;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把產品銷量做大」才是企業盈利的關鍵,今天很多人開始明白「基於強關係的高信任度、高黏度、高活躍度的用戶」才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資產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估值」是CEO奮鬥的目標,今天很多人開始明白企業賴以生存的產業鏈上,每一個「價值創造者」都不能被忽略,而要以區塊鏈的技術將他們的貢獻一一確認,並得到合理回報

在商業升級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小看人們認知的升級,認知決定了人的行為,是社會運行的最底層邏輯,這個邏輯一旦改變,商業的結構將被重構和再造。

03習慣變革——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小心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這次疫情給人們帶來生活習慣上的改變,保守的估計也得持續三個月,而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

而如果一個人呆在家裡,每天都用手機APP買菜、買肉、買米、買水果、買零食,試想一下21天之後,他可以出門去逛商場超市了,但是很多人依然會選擇用手機買菜、買肉、買米、買水果、買零食,因為習慣了。

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習慣一旦形成,想要改掉那是難上加難。

一個果粉,很難去更換安卓的手機,原因很簡單,作業系統不習慣;一個可口可樂的忠愛者,很難去嘗試百事可樂,原因很簡單,口味不習慣;一個吃慣了中餐的人,跑到歐洲旅行2周回來,居然瘦了5斤,原因很簡單:吃的不習慣;

一個用右手吃飯的人,突然有一天,右手受傷了,被迫用左手吃飯,他居然用勺都會把飯撒到地上,原因很簡單,用的不習慣。

接下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盒馬、每日優鮮買菜買水果送到家,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短視頻和直播的方式來購物,越來越多的人會習慣用抖音、快手做生意賺錢,越來越多的人會習慣線上學習分享經驗……

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淘寶、京東、起點中文網、前程無憂,讓原本線下的模式轉變到了線上。而2020年的武漢肺炎,將會催生一大批知識付費達人,直播帶貨網紅,讓原本圖文表達的方式轉變為視頻與直播

大家要記者一句話:所有的變化,不會因為任何事件的發生而停滯,相反,它們只會加速到來!

04關係變革——角色重組,「關係鏈」變成「價值鏈」

這次疫情,由於很多傳統商業處於停滯狀態,讓很多人意識到謀生方式需要多元化,讓很多人不得不考慮開發自己的第二職業,兼職等等,這將催促個體經濟和自由職業的加速崛起,將使很多「消費者」變成「消費經營者」,而且這部分群體的力量會更加強大,乃至於為消費者代言,向廠家奪權。

在傳統的經濟模型當中,研發者、生產者、投資者、經營者、消費者之間是有清晰的邊界,而今天這些身份之間的邊界也變的越發模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成為了消費經營者,而這些人反過來影響研發者和生產者,按照他們的意願和偏好進行「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再由他們組成的「扁平化渠道」實現「精準化營銷」。

網紅帶貨,網紅為粉絲定製產品,就屬於這種模式。未來很多網紅/大V/意見領袖/明星,都擁有自己的固定消費群,乃至於自己的品牌。

簡而言之,未來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這三大角色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傳統企業的結構將被拆散,需要以價值為中心,進行一次關係重組。

這次疫情之後,人與人的關係將變的更加獨立,並且走向網絡協同,也因此傳統的辦公方式,傳統的公司架構都將受到影響。

未來人與人再也不存在上下級關係,執行關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經濟體,通過價值確認的方式,記錄每個人對整個價值產生的貢獻度,從而進行價值分配,產業鏈將由原來的「關係鏈」變成「價值鏈」,人與人之間看似更加鬆散了,但是協同性也更強了

05品牌變革——螞蟻雄兵,海量小眾品牌崛起

這次疫情的處理方式和03年的非典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人群」為中心去設置所有的流程/措施/目標,「人群」的問題解決了,疫情就穩住了。

同樣的邏輯:傳統的社會格局是按「商品」劃分的,不同的商品劃分到不同的場所,然後人們要圍繞這些場所去轉,比如美食街,家具城,小商品市場,服裝一條街等等;整個社會都是以「商品」為中心。

未來的社會格局是按「人群」劃分的,不同的人群生活在不同的社區里,然後商品和服務要圍繞人群去轉,整個社會都是以「人群」為中心,或者說「社群」是未來社會的基本單位。

以「人群」和「社群「為中心的時代,商品是怎麼產生併流通的呢?

可以參考「蜂群模式」,即:每一個蜂群當中,都有一個「蜂王」和少量的雄蜂及數量眾多的工蜂組成,雄蜂和工蜂對蜂王非常忠誠。每一個蜂群都有很好的自運營能力:一隻優良的蜂王年產卵總數可達10萬粒以上,每一隻工蜂都能採集花蜜分泌蜂王漿,繁衍後代的同時供養蜂王。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紅開創自己的品牌,就像一個蜂王一樣,配合的團隊就像雄蜂一樣,緊密配合蜂王,而數量眾多的粉絲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網紅,購買網紅推薦的產品。

未來也會有小而美的團隊,獨立運作自己的精眾品牌(只服務於垂直細分領域的一小部分精眾群體),他們願意為品質買單,願意為情懷買單,願意為圈層買單。而圍繞這個品牌聚合起來的一個「蜂群」,又會形成一定的自運營和自裂變機制。

不論是網紅IP還是精眾品牌,其本質都是IP的人格化和品牌化,具備人格化的品牌才能牢牢吸引一批忠實的用戶

也因此,中國經濟將出現一大特徵:那就是海量小眾品牌的崛起,這也是明顯的優勢

前段時間,ZARA出現了在中國關店的新聞,就連快200年的老牌巨頭公司——寶潔都退市了,很多人看沒看透背後的本質,這說明像這樣的全球性巨頭,正在被一群「螞蟻雄兵」蠶食!

這群螞蟻雄兵就是海量的中小品牌,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小眾品牌,藉助小紅書、抖音等媒介迅速攻占年輕消費群體的心智,正在如雨後春筍般噴涌而出。

在中國哪怕搶占1‰的市場,也有龐大的1400萬群體,也足夠讓一個品牌活好、做強

06傳播變革——尋找「超級傳播者」

這次疫情爆發之初,鍾南山院士就曾提醒社會,一定要謹防「超級傳播者」,這說明本次疫情的擴散,不再取決於多少個感染個體,而是取決於有多少個強勢個體。

這個邏輯在未來的商業傳播上同樣適用。

今天動輒幾千萬粉絲的網紅達人並不鮮見,尤其像很多短視頻網紅,別人關注你都是圖個熱鬧,然而能夠真正起到意見領袖的人卻屈指可數

網際網路已經從早期追求點擊量的「流量思維」,升級到了追求粘性的「留量思維」,也可以說從「公域流量」到「私域留量」的升級。

所謂「公域流量」,追求的是平台對用戶的數據採集,形成越來越清晰的用戶畫像,再進行廣告推廣和引導消費,本質上還是依賴於「用戶主動找內容」,在此前提下觸發的相關廣告推薦。而天貓、京東、美團的這種模式,強化了平台的「中心化」作用,但是高昂的流量獲取成本,讓越來越多的商家望而卻步。

「公域流量」好比大江東去浪淘盡,你只能在江邊飲一瓢,再多的流量其實跟你是沒有多大關係。

「私域留量」是你在江邊開一道水渠,引入江水到自己的池塘當中,雖立潮頭,看大江東去,卻有了自己的池塘,你就可以養魚養蝦養蟹了,經營好這一池塘,才能創造無限可能

如何擁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是每一個商家/網紅考慮的核心問題。除此之外,我們要想迅速的推動品牌建設,提高知名度,必須得密切關注「超級傳播者」。我們賦予他們一個新的名詞「精域鎏量」(精域,垂直細分圈層化的精眾群體。鎏,成色好的黃金。)

這個公式足可以說明價值程度的高低——

1個精域鎏量價值>100個私域留量價值>10000個公域流量價值>1000000個泛域瀏量價值

(1個愛的死去活來>100個愛意萌生>10000個有點喜歡>1000000個覺得漂亮)

簡而言之,我們將經營的重點投放在將「公域流量」巧妙轉化成「私域留量」,進而篩選出那些「超級傳播者」的「精域鎏量」,那將起到事半功倍、基業長青的效果。

07財富變革——賺錢的能力,不如賺錢的管道

這次疫情,讓人們對財富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過去更多人喜歡追求穩定的收入方式,例如工資,而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蔓延,越來越多的企業難以快速復工,過去看似穩定的收入,都變的不那麼穩定了。那什麼樣的財富模式才能構建起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呢?

與其擁有更多的錢,不如擁有更多的時間。因為有錢未必就自由,但是擁有自由的人一定有錢。我們經常說的財務自由,真正的財富自由是時間自由+財務自由+心靈自由。

與其自己很會賺錢,不如讓自己更值錢,因為會賺錢是人找錢,是被動式的,而值錢是錢找你,是主動式的。埋頭賺錢的事往往很辛苦,你一旦值錢,賺錢就會越來越輕鬆

與其擁有賺錢的能力,不如擁有賺錢的管道。通過社交工具鎖定你的高信任度、高黏度、高活躍度的用戶,然後給他們提供你獨特的產品或服務價值讓他們離不開你,然後再讓他們帶來新的客戶,用內容引流,用直播帶貨,用社群分享,實現裂變和倍增,這種機制就是一個財富管道。

這種模式將廣泛的適用於服裝、食品、娛樂、在線教育、健康養生、心靈療愈等領域,這些都是剛需,而且不會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

08城市變革——疏大於堵,智慧城市到來

這次疫情,我們不得不採用「封城」的措施,才能穩住疫情的發展,要知道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因為一次病毒而封過一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但是不「封城」根本無法穩住疫情。

因此,這也呼喚智慧城市的到來,智慧城市運行,需要的是各種信息的監控與合理的判斷和處置機制,基於AI人工智慧+大數據+5G+區塊鏈技術,會給城市管理者提供更為科學的決策模型,更為快速的響應方式。

智慧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能夠對身體的各項指標實現實時監測,如果出現血糖升高或者尿酸增加,就會開啟預警機制,如果連續三天出現持續升高的情況,那麼系統就會告知人,需要調整飲食或是及時就醫了。要用「治未病」的意識來防治「重大疾病」的出現,才能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武漢的每一個市民的情況都被掌握,每一個人都可以被精確追蹤,每一個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麼我們這次處理起來會更加井然有序,這就是智慧城市的價值。

有了智能城市,我們就再也不會「封城」,當年大禹治水為什麼能成功?因為它採用的是疏通而不是堵,只有在弄清了水的流向脈絡的時候,才能去疏通。

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應鏈、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都會全面數據化,甚至具備了人工智慧的災備預測等等。這體現整個社會的管理水平,相信經歷這一次疫情,中國在智慧城市上又會前進一步!

以上,就是中國正在發生的八大變革,每一個人和企業,都要在這次的變革中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