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貨幣超發」、維護「溫和通脹」,A股才有資格「吹牛」

2020-01-08   炒股跟Z走


在滬指翻越3000點的前後,坊間各種「牛」不絕於耳(大國牛、強國牛、科技牛……)。

除了羅列貿易博弈緩解、經濟下行「有緩和跡象」等宏觀因素外,北上資金、外資,以及國內「長期資金」持續加大對A股的投入,也是一大「利多」神器,而隨著近期銀保監會發布「鼓勵居民儲蓄投資資本市場」的相關「意見」,諸多分析更是將此作為「看漲2020」的一大利好。

好則好矣,但上述「利好」似乎都不是決定A股能否長期走牛的「決定性因素」。

注意到,按照姜超先生的相關分析,除非杜絕「貨幣超發」、維護「溫和通脹」,A股才有資格「吹牛」!

眾所周知, b「溫和通脹」(3%左右)最有利於以股票為代表的金融資產的增值,而惡性通脹、或者通縮則不利於金融資產的表現

而最近10年來的「貨幣超發」,使得國內一直處在「實質性通脹」狀態,姜超先生的相關統計顯示,過去10年,中國廣義貨幣M2的年均增速為13%,包含表外貨幣之後的銀行總負債年均增速為15%,均遠高於同期8%的GDP增速。這意味著雖然中國的通脹率表面上不高,但真實的通脹預期一直居高不下,貨幣一直在對內貶值

在上述「貨幣超發、實質通脹」的背景下,中國股市一直牛短熊長、暴漲暴跌,出現連續兩年上漲更是「極小機率事件」——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過去10年只在2014年和2015年出現過連續上漲,而且2015年的漲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與之相反的是,在過去10年,中國的房市表現的異常堅挺,從未出現過連續兩年下跌。以全國百城房價為例,在過去10年中除了在2014年小幅下跌,在其餘的年份均保持穩定上漲。

……

那麼,為什麼過去10年中國房產增值,而A股表現平平?

為何到了19年A股「大幅增值」(筆者個人認為,更準確的說是「一季度大幅上漲」,後續持續回調,年底略有回暖),而樓市表現平平,P2P甚至大幅貶值?

與此同時,近年來,看著A股「跌跌不休」,國內投資人「艷羨」美國股市「長牛」,確實,自1980年代以來,美股出現了長達40年的牛市;

而上述「反差、異狀」的根源,其實都與「貨幣超發與否」有關!

從國內來看,由於「貨幣超發」帶來的「實質性通脹」,使得「資源稀缺」(尤其是一、二線城市被限制城市規模之後)的房地產,成為吸納「超發貨幣」的蓄水池(土地的供應是有限的,所以大家理所當然把房地產看做是對抗貨幣貶值的核心資產,將13-15%的貨幣增速視為買房的預期回報率,而一二線城市房價的真實漲幅也與之非常接近);

而A股的「無限量IPO、再融資+不退市」,使得其在應對貨幣超發的時候,反襯出「供應有限」的一二線城市房產更能保值,而且房子可以用來住,尤其是自住的情況下,投資人對租金回報率並不敏感。但是股票作為金融資產,在貨幣超發的環境下,真實通脹率和真實利率水平都是居高不下,這就使得股票相對於其他高收益率的金融資產失去了投資價值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居民貸款總額預計會達到8萬多億,比2007年增長了近6倍。而在2007年中國偏股型基金的規模就達到了3萬億,直到2019年重新回到3萬億。資金的持續流入進一步強化了房價上漲,而資金的持續流出使得股市長期不漲。

從國際來看,美國的1970年代也發生過貨幣超發使得房產增值、股票貶值的情況。當時美國的廣義貨幣保持在兩位數增長,但是經濟增速只有3%左右,貨幣超發產生了高通脹。而在高通脹的環境之下,房產成為最佳的保值資產,房價漲幅大致接軌貨幣增速。而高通脹引發了央行的貨幣緊縮,高利率使得股市估值大幅下跌,美股整整10年都沒有漲。

而進入1980年代之後的40年,美國的物價既不高也不低,長期保持在3%左右,美國人稱之為大緩和時代,其實就是溫和通脹的時代,結果出現了長達40年的股票牛市

為什麼溫和通脹的環境下出現了股市的長牛行情?因為股市的估值穩定,同時業績保持穩定上漲。在過去40年,美國的通脹率平均大約是3.3%,這也是投資在股市中靠漲價所獲得的回報;再加上2.6%的經濟增長,合計貢獻的回報率是6%,這也是美國同期的GDP名義增速以及企業盈利增速。此外,美國股市的股息率約為2%,加上去以後就是8%的回報。最後,由於通脹長期保持溫和,央行不用緊縮貨幣政策,美國股市的估值水平在過去40年每年平均提升2%,再加上去以後就是10%的年化回報率。由此可見,溫和通脹確實是最有利於股市長牛的環境。

而在過去的40年,美國之所以能夠保持溫和通脹,在於其貨幣增速保持穩定,M2增速長期保持在6%左右,比經濟增速高出3%左右,這意味著通脹預期也非常穩定,保持在3%左右

理解了美國過去數十年資產價格表現的歷史,就可以解釋2019年中國股市大幅反彈的原因。其實也並不是因為經濟表現得更好了,19年3季度的GDP增速降至6%,幾乎是過去30年的新低。

真正的原因其實是貨幣超發消失了,貨幣政策緊縮的預期改善了,使得股市的估值企穩回升

過去中國股市表現不好,主因是估值下跌。過去10年股市中的企業盈利年均增速高達11%,但是貨幣超發使得滬深300指數的估值每年下跌8%,因而滬深300指數只有2%左右的年化回報率,加上2%的股息率,合計的年化回報率約為4%。

但是當前中國的貨幣增速僅為8.2%,貨幣增速和GDP增速的缺口在2%-3%左右,這意味著通脹預期完全可控,因而哪怕豬價大漲推高了短期通脹水平,央行也不用收緊貨幣政策。在19年末和20年初,央行相繼下調了5bp的公開市場利率和50bp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依然是寬鬆的取向。

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才是股市能夠轉「牛」的根本原因。展望未來,如果我們的貨幣增速維持在8%左右,就可以支撐中國經濟保持5%左右的中速增長,同時通脹維持在3%左右的溫和區間。那麼我們投資在中國股市,一方面可以獲得企業盈利每年8%的增長,還有2%的股息率回報,合計就是每年10%左右的回報率。

也就是說,只有保持「溫和通脹」、杜絕「貨幣超發」,未來10年的中國股市才有希望演繹美國過去40年的故事,出現股市的長期慢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