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條電影
引子
我會去看周日那期體育專場的《吐槽大會5》,除了球迷的身份,也真是被朋友圈給活活安利地動心了。
尤其是,好幾個平時不怎麼冒泡的、在我心中品味頗高的朋友,也說著自己「笑劈叉了」,夸這期節目「史上最佳」。
待我再看到熱搜,嚯,微博也很會造話題,直接給《吐槽大會》「封神」了。
我周一看的這期,看的過程嘛,就和看前幾季《吐槽大會》一樣。
笑不出來。
之前只是單純的冷漠臉,這次,不僅笑不出來,還伴隨著陣陣不適。
兩年多前了,我寫過文章吐槽了第三季《吐槽大會》 (戳此回看) ,當時我說,這節目多數時候其實都是在「表演吐槽」,是假吐槽真洗白。少有的幾期出彩的,比如曹雲金那期,比如馮瀟霆那期國足的, 都是真的戳中了痛處,大家才覺得,夠狠,豁得出去,有點意思。
按這個標準,這期周琦、郭艾倫的體育專場,那肯定算出彩的。
一年半前世界盃的失敗,中國男籃跌到歷史最低點。關鍵之戰周琦最後的發球失誤,郭艾倫全場低迷只得1分,包括周琦在NBA的灰頭土臉,郭艾倫打球獨不傳球…從「雞蛋灌餅」、「波蘭人」,到訓練懶散、娶空姐老婆,這些過去一年多,被球迷追著周琦屁股罵的硬核槽點,節目一股腦來了個打包。
狠嗎?但凡了解的,都會有這感受:
何止是狠,簡直是 羞辱。踩著腦袋再撒泡尿的那種。
那,我想聊的就是,這期精彩的節目,為什麼讓我不適?為什麼我思考再三後,覺得有必要把這不適講出來?
以及,在這精彩背後,我們又能看到哪些時代真相?
1.
為什麼不適?
一直追下來的都知道,《吐槽大會》第二季開始,每季都會做體育專場,之前做過專場主咖的分別是馮瀟霆、鄒市明、孫楊和張繼科,其他參加過專場的,還有林丹、李小鵬、鄧亞萍、潘曉婷、王仕鵬等等。
我們可以涇渭分明地把這些人,分成兩組:
功成名就的運動員,和國足。
第一種是大多數,大家都是各自領域的冠軍、成功者,身上沒什麼真槽點,唯一有的孫楊也是避重就輕;
第二種正好反過來,國足,永遠的loser,槽點無數,於是也最出彩;
而周琦和郭艾倫,以上兩種都不算。
他們沒拿過啥成績,但也算是當下男籃的領軍人物。就像他們代表的國字號男籃,曾經在90、00年代有過輝煌,近幾年陷入低谷,19年世界盃失敗後,甚至連奧運會都沒資格打了。可要說糊到國足那種水平,肯定也沒有。
但恰恰是這種不上不下的,最尷尬。
金牌等身,退役了選擇上上綜藝,沒毛病;從祖上就一爛到底,索性躺平任嘲,也能理解。
為什麼不上不下的男籃,會讓我不適?
這裡就要說一下,競技體育和娛樂圈的根本不同了:
混娛樂圈,討喜的方式太多了。哪怕專供審丑的——比如張大大——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競技體育,獲得尊敬和喜愛的方式,就這兩種:
第一就是勝利,贏家通吃、成王敗寇,哪項運動都是如此;
第二,就是始終追求卓越、不斷向強者挑戰、向紀錄衝擊的體育家魅力。
換句話說,身處殘酷的競技體育,如果您一不是贏家,二沒什麼上進心和好勝心,就不配被人尊敬,也不會得到多少喜愛。
而我在這期節目中看到的、坐在那裡樂呵呵面對羞辱式吐槽的周琦和郭艾倫,甚至連競技體育最基本的 羞恥心,都沒有了。
所以啊,范志毅真罵得對,這就是臉都不要了。
那位說了,既然來了,就肯定就做好準備了,人家周琦不笑難道還黑臉嗎?再說了,能開得起玩笑,笑對過去的尷尬,怎麼就是不知羞恥了,我還覺得是放下包袱,知恥後勇呢。
這個問題呢,我是這麼看:
那一次恥辱的失敗,那一次直接葬送了中國男籃的失誤,我們在這不做拔高,不提什麼傷害了中國男籃的尊嚴和過往輝煌,單說作為個體球員的周琦、郭艾倫。
這可才過去一年多,您二位,一沒退役,二沒什麼好成績好表現,然後就坐那笑得沒心沒肺…
這真的就是不知羞恥。
也不是說,這事兒就永遠不能拿出來吐槽了。有句話怎麼說的, 只有成功人士,才配憶苦思甜。現實生活對不對另說,但在競技體育,就是這個理兒。
最鮮明的對比,中國足球名宿范志毅,在這期節目中關於國足的所有自嘲,大家就都看得非常開心,也會覺得,這就是范志毅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沒別的,人家有這個自嘲的資格。
當然也有人站在運動員角度分析,覺得他們也是人,總是需要放下。
三表龍門陣昨天站在運動員角度分析,「周琦能與誰和解?運動員怎麼與周遭的世界和解呢?」然後舉了義大利球星托蒂的例子,當年被球迷各種嘲,托蒂索性出了一本《托蒂笑話集》。你們不是笑我嗎,我自己比你們笑得還猛。
但托蒂和周琦,那是一個檔次的球員嗎?還真不是勢利,競技體育,巨星任嘲,是謙虛是氣度,周琦任嘲?不好意思,您先把球打好再說吧。
哪天周琦、郭艾倫帶領中國男籃重回世界前八了,哪怕在亞洲找回顏面了,過往那些黑歷史,放開了隨便聊,沒人管你。
2.
為什麼必須講出來?
以上,說了不少競技體育的東西,那位又說了,你個寫電影的,跟這扯這些幹嘛?
我也想過,是不是要來較這個真,畢竟對多數觀眾,無非看個熱鬧而已。
不過,看到過去兩天這個話題在網絡上的發酵,還是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強調一下,咱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哪。
看看上面這三個話題,如今的社交平台,就是做連續劇一樣地在瘋炒流量。其中的訣竅就是:
把一個人的一大段完整的發言,砍頭去尾挑出其中一句有煽動力的,藉此吸引眼球。這就使得,話題變成了兩個人的具體矛盾,或者說是兩大群體的爭執。
目的就是一個:
引戰。
先是范志毅吐槽中國男籃不要臉,然後接著王仕鵬「加入」戰局,最後再由某個口無遮攔的大V公開挑起矛盾。
看看王仕鵬微博下面那些口誅筆伐的評論,就知道這次流量炒得有多成功。
范志毅真的跟中國籃球有仇嗎?王仕鵬真的恨國足嗎?
又有多少人會去認真聽完王仕鵬那段五分多鐘的發言,然後試著理解一下,他到底在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
這就是社交網絡最詭異的地方:
都說真理越辯越明,但如今,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最後只會越辯越亂,最後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一開始在討論的,到底是什麼。
3.
這一代年輕人
不過,有一個問題,是我現在依然還在思考的,就是:
周琦和郭艾倫,包括楊鳴,為什麼會同意來上這期《吐槽大會》?
因為我也看到消息說,節目組提供的酬金,不過六位數——年薪2000萬+的周琦,怕不會為這幾十萬,就抗下如此之大的輿論壓力吧。
可在錄節目前一定會明確吐槽內容的前提下,他們就是來了。
我想來想去,覺得答案只能是,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吧。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背後的行事邏輯:
三四十歲以上的中國人,從小大多受的是悶頭苦幹的教育,少說、多做,用成績說話。同時,他們也背負了更多集體賦予的壓力與榮譽感。但這些東西,從男籃96黃金一代,到姚明、王仕鵬,再到周琦、郭艾倫,的確正在變得越來越淡薄。
個人的意志,正在一點點衝破集體的束縛。
這麼說有點像是給周琦洗白,但從下期預告中也能看到:
周琦給球迷道了歉、表了態,郭艾倫也做了一番不卑不亢的激情演講。這都在傳遞一個情緒:
過去那個大包袱,你們這些老人們,愛背就一直背著吧。不管未來球兒打成什麼樣,不管中國男籃還能不能東山再起,反正老子現在就是要邁過去了。
我依然不認可他們選擇的這個方式,但尊重他們做出這個選擇的自由。
結語
最後想說的是,寫這些並不是為了說服和改變誰,只是想在滿屏「笑瘋了」和「封神了」之外,對那些和我有類似不適感受的朋友說一句:
你不是一個人。
不舒服就是不舒服,我們的想法,也應該大聲地說出來。
以及,再吐槽幾句《吐槽大會》。
第五季到現在,最出彩、或者說最出圈的兩段吐槽,分別來自范志毅和許知遠,兩個圈外人。
其他人,吐來吐去,都是些陳詞濫調,甚至開始頻繁地做「人身攻擊」。
李誕一直配合假笑,也很累吧。自己不也第一期上來就說,本來不想辦了,結果還是非辦不可。
原因嘛,不言而喻。
如果大家到最後,就只是為了錢在做節目,為了脫口秀的長遠考慮,哪怕非辦不可,咱也別辦了吧。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置置頂哦~
如何星標我們:
【壹條電影】互動群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你們的【在看】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AeDQHgBMMueE88vuj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