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夥伴在問,我一直宅在家裡不出門,是不是就完全沒有感染的風險了?我買的蔬菜瓜果,是否會沾染新冠病毒?開窗通風會不會引毒入室?病毒會通過衛生間的下水道進行氣溶膠傳播?宅在家叫外賣安全嗎?我們一起來看今天的悅居科普!
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備相關條件
病毒存活時間不會太長
超市裡的蔬菜、肉和水果被人摸來摸去,上面是否會有新型冠狀病毒存活?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孫和才表示,如果病毒通過飛沫、直接接觸,傳播到蔬菜、肉和水果上,理論上能存活一定時間,但最長不會超過48小時。
病毒跟細菌不一樣,細菌可以在死性細胞上快速繁殖複製,而病毒只能藉助活性細胞,比如人、動物的細胞進行繁殖複製,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備相關條件,因此存活時間不會太長。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食物放置時間越長越好。孫和才表示,食物放置時間過長可能變質滋生大量細菌,吃了之後反倒對身體不好!
科學的做法是吃前用流水清洗,可以將附著在表面的病毒過濾掉百分之八九十,並記得不要生食,而應炒熟吃,水果的話最好削皮,病毒在溫度56℃狀態下30分鐘內能被殺死,而炒菜等溫度能達到100℃甚至更高,病毒能立即被殺死。
病毒除了通過飛沫、直接接觸傳播,還可能通過消化系統傳播,因此不建議大家吃涼拌菜等生食。
氣溶膠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特殊條件下才可能傳播
疫情的不斷發展,呈現出很多新的特徵,繼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糞-口傳播後,近期引起人們關注的是氣溶膠傳播。
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透露,有衛生防疫專家指出,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這個消息引起一陣恐慌:空氣傳毒還怎麼防?
通俗地講,為區別於潔凈空氣,常使用含塵氣體或污染氣體來稱呼氣溶膠。雲、霧、霾、飄在空中的灰塵,都是自然產生的氣溶膠;打噴嚏、咳嗽產生的微小飛沫懸浮在空氣中,是人工形成的氣溶膠。
目前,國家衛健委的診療方案和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都表示,氣溶膠傳播的途徑尚待明確。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解釋,某些特殊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一般的工作生活條件下,正確佩戴口罩防止飛沫傳播是足以保護普通群眾的。
不過,還是有人不放心,看不見的氣溶膠傳播該怎麼預防?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錢華表示,第一要勤通風。自然通風的通風量很大,開開窗,病毒稀釋到一定程度,風險就很低了,有條件最好多頻次開窗,如每兩小時開窗10分鐘。
第二,衛生間做好預防措施,沖馬桶時,蓋上馬桶蓋再沖;每個地漏灌上水,把水封做好,防止樓下的氣溶膠上來。
快遞包裹被污染的可能性小,
北京已經制定快遞和送餐人員防控指南
2月2日,深圳市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提醒,已出現3例屬於散發的社區傳播病例,均無明確暴露史。其中一病例為年輕男性,是一名外賣員,發病前14天一直在工作。
這個新聞一出,留守在家,生活全靠外賣快遞的人們突然心頭一跳:取外賣和快遞的時候會不會也被感染病毒呢?病毒會不會附著在上面?
中國疾控中心表示,根據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認知,其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一般情況下,快遞包裹在運輸過程中被新型冠狀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目前尚未有因接收快遞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報道。
其實,針對外賣以及快遞人員群體,有地方已經採取了相應對的措施。2月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賀雄表示,北京市已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快遞和送餐人員防控指南。
指南提出,快遞公司和送餐用工單位應做好工作人員的健康監測,建立每日體溫監測制度,並做好信息登記。用工單位應為快遞員和送餐人員提供足夠的醫用口罩和免洗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
用工單位應教育職工儘量減少聚會,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快遞員和送餐員應保持居室清潔,勤開窗通風。賀雄說,接收快遞還是安全的,但是雙方都要做好防護,外包裝最好不要帶到室內。
不過,在有新冠病毒肺炎傳播的地區,為了避免接觸傳染風險,中國疾控中心建議:
1、快遞員在處理和運送快遞包裹過程中需要全程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注意保持包裹的清潔,尤其要避免包裹在處理和運輸過程中被人員呼吸道分泌物污染表面。
2、取件人在家接收快遞時,與快遞員接觸前,最好佩戴好口罩和手套。處理完包裹後要及時摘下手套,並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取件人到小區門口取快遞時,出門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人員聚集。處理完包裹後要及時摘下手套,並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
此外,快遞外包裝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要求及時妥善處理。
各種渠道都存在一定風險。但是只要勤洗手、多通風,注意飲食衛生,宅在家還是比外出安全得多。
資料來源:科普中國公眾號
運營:《中國建築防水》雜誌社
蘇州悅居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主編:潘文亮
責任編輯:張弓心
版權聲明
本號為《中國建築防水》雜誌社旗下微信公眾號,任何報刊、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在未徵得本社同意的前提下,不得對本號原創作品進行轉載、摘編。如需轉載、摘編,需徵得本社同意,並向本社支付稿酬(個人微信進行轉發,分享,不受約束)。本著及時傳播的目的,本號會對部分精選文章進行轉載。轉載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聯繫到原作者,敬請諒解,同時請原作者在文章推送兩周內與本號取得聯繫,本號將按《中國建築防水》雜誌社的相關規定支付稿酬。
推薦閱讀:
點擊即可閱讀《中國建築防水·悅居》數字期刊
家裝防水與滲漏維修為何值得關注與重視?第四屆家裝防水技術與市場研討會在蘇州召開
金螳螂裝配式1.0內裝體系是怎樣一種存在?防水人組團參觀,告訴你答案!
《中國建築防水•悅居》編委會一屆四次會議在蘇州召開
「高手在民間——尋找防水堵漏工匠」評選結果揭曉!首批「防水堵漏高手」獲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