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總醫院女醫生被砍傷,暴力傷醫必須嚴打重懲

2019-12-24     長安觀察

今天凌晨,北京再度出現暴力傷醫事件。據報道,民航總醫院一名醫生在值班期間被人持刀砍傷,隨即被送往急診室急救。直到中午12點半,急診內的警察仍未散去,下午1點左右,警方現場勘查的人員進入搶救室。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朝陽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暴力傷醫踐踏的是法律紅線,損害的是公共利益。近些年,從扇醫生耳光、逼醫生下跪、踹懷孕護士等「打醫侮醫」事件,到多地時有發生的惡性傷醫事件,醫生執業環境之困一直是輿論痛點。持續不斷的傷醫、鬧醫、辱醫行為,讓本應救死扶傷的醫院,成為令人提心弔膽的「前線」。更令人不安的是,執業環境的高危,讓許多有志者打起「退堂鼓」。據統計,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約10萬人。最易產生矛盾的兒科,在個別地方已面臨停診之患。

曾有很長一段時間,許多院方本著息事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對於醫鬧能忍則忍,讓許多醫患衝突成了「糊塗帳」,無形中助長了傷醫辱醫者的氣焰。一些打擊醫鬧的規定里「號召性」內容太多,「宣示性」懲戒太多,「實質性」處罰不夠,很難讓違法者有設身處地的真實「痛感」。近年來,有關部門開始集中出台一批法律法規,嚴打傷醫辱醫行為。比如,2015年,刑法修正案正式將「醫鬧」入刑;再比如,2018年28個部委聯名發出《關於對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的失信行為責任人實施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讓醫鬧者一處違法,在考公務員、高消費等方面處處受限。

但再度突發的暴力傷醫事件表明,相關管理舉措和法律體系依然需要繼續完善,各大醫院的安保工作和風險防範需要繼續加強。嚴懲暴力傷醫者,這既是在保護醫生群體,也是在守護整個社會。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fKdO28BMH2_cNUgYw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