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小吃 豆醬沙尖 炊魚翅盒 東里豬腳飯

2019-08-19     愛食人

簡介

豆醬沙尖是廣東潮汕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潮州菜。

豆醬沙尖是潮汕人最喜歡的一道菜 ,此菜魚肉鮮嫩,豆醬香味,酥脆魚新鮮,肉比較硬實 沙尖魚那種魚香味和鬆軟帶韌的口感剛剛好。

做法

用料:

鮮沙尖魚500克,普寧豆醬60克,薑絲10克,蔥段10克,味精5克,麻油3克,清水300克,紅椒絲5克,生油10克。

製法:

(1)先將沙尖魚拍去魚鱗後,開腹去掉魚鰓,洗凈待用。

(2)將鼎洗凈放進清水,候水滾沸時,放進沙尖魚,倒入豆醬,放上薑絲、生油,用鼎蓋蓋密,煮約8分鐘,揭開蓋放上蔥段,紅椒絲、味精再煮一分鐘,放入麻油即成。

特點:

魚肉鮮嫩,豆醬香味。

簡介

炊魚翅盒是廣東汕頭市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

特點:

此菜色澤鮮艷,形似寶盒,清鮮爽嫩。以水發魚翅150克、宰老母雞300克、排骨300克、豬腳節300克、鮮蝦肉250克、雞蛋5個、火腿末10克、芫荽葉20葉、芹菜末7.5克、味精5克、精鹽5克、胡椒粉0.1克、料酒15克、雞油幾滴、上湯750克、蟹黃25克、醬油2.5克等製作而成。

做法

材 料:

水發魚翅150克、宰老母雞300克、排骨300克、豬腳節300克、鮮蝦肉250克、雞蛋5個、火腿末10克、芫荽葉20葉、芹菜末7.5克、味精5克、精鹽5克、胡椒粉0.1克、料酒15克、雞油幾滴、上湯750克、蟹黃25克、醬油2.5克。

做 法:

1、將發好的魚翅放在鍋內,加入姜蔥,料酒泡過撈起待用。

2、沙鍋里先架上竹筷後才墊上竹篾片,再把泡好的魚翅砌在鍋內,蓋上老雞,排骨,豬腳節,然後加入二湯,先用旺火煲滾,再轉中火,後用慢火約燉3小時,用筷子把魚翅針夾起時,若兩頭下垂即可加入味精、醬油,撈起待用。

3、將鮮蝦肉打爛(要剔去蝦腸),放在燉盅內加入味精、精鹽、蛋白各一半攪拌起膠,成蝦膠待用。

4、將一串蝦膠分別釀在20個小碟上(小碟要先塗上豬油),然後將魚翅放在蝦膠上面,又一次釀上蝦膠,再用蛋白抹滑,放上火腿末,芫荽葉、芹菜末、金筍花,放入蒸籠用旺火炊熟,取出魚翅,擺砌盤間,把原湯約100克調上味,用生粉水勾芡淋上即成。

特 點:

色澤鮮艷,形似寶盒,清鮮爽嫩。

簡介

東里豬腳飯是是廣東汕頭傳統的漢族小吃,屬於粵菜系。入口軟爛無渣、肥而不膩、香氣四溢、膠綿而不沾牙。選料方面,豬腳的滷製過程是在陳年老鹵湯的基礎上,酌量加入上好的醬油、冰糖、八角、豆寇、丁香、香菇、大蒜頭等原料,猛火煮開後放入豬腳,半個小時後改為小火熬煮,約3個多小時整個豬腳香汁滲透、皮肉軟爛,即可熄火。待鹵湯涼卻後撈去上層凝結之豬油,然後裝入沙鍋,一般每一個沙鍋裝4隻豬腳,再用保鮮膜覆蓋沙鍋口後置於冰櫃冷藏結凍即成。

豬腳飯最初起源於東里的街邊大眾食品--半碗疊,顧名思義,半碗疊即是在盛有半碗米飯的碗中疊上一、二塊用東里傳統滷水手藝滷製的豬腳供顧客食用。東里豬腳飯選用優質泰國香米煮飯,飯軟滑而富於彈性、入口香氣四溢。

東里的豬腳飯至上世紀80年代初才走上規模化經營之路,正式登上大雅之堂。鹵豬腳除供應店前顧客外,許多餐廳酒樓也慕名紛紛上門訂貨,好多顧客還特地購買鹵豬腳捎給遠在廣州、深圳、香港、台灣等地的親友,供不應求。

口感:

品嘗正宗的豬腳飯,感覺入口軟爛無渣、肥而不膩、香氣四溢、膠棉而不沾牙,達到了落口消融的境界,肘子豐富的膠質和蹄筋「筋、骨、肉的的錯綜複雜」體現得淋漓精緻,真是大飽口福,果然名不虛傳。

加入少許清水。水開了之後在轉入小火慢燒,隔一段時間後在翻一翻以防粘鍋。如果有材料的話就在鍋底加上一成竹編墊起就不會粘鍋了。直接熬到肉軟出鍋。

做法

製作過程

1.豬腳洗凈,放入沸水中氽燙約10分鐘,再撈出沖水待涼,除毛後洗凈、瀝干,接著放入160℃的油鍋中炸至上色後撈出,瀝油備用。

2.向油鍋中放入蒜仁、薑片、青蔥段略炸後即取出,備用。

3.取一砂鍋,先裝入作法2的材料與八角,再排入作法1的豬腳,最後加入所有調味料及水,用大火煮至滾沸後,轉小火蓋上鍋蓋,續鹵約1小時又20分鐘即可。

特點:

入口軟爛無渣、肥而不膩、香氣四溢、膠綿而不沾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IgPWm4BMH2_cNUg_Y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