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糖葫蘆

2019-11-14     愛食人

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美食,由山楂球、糖衣、竹籤所串起來的民間特色小吃之一。紅艷艷、黃澄澄的山楂球一顆咬進嘴裡,酸酸甜甜,回味無窮。冰糖葫蘆是老北京廟會上最常見的傳統小吃之一。冰糖葫蘆,使很多人就能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又酸又甜的味道,至今記憶猶新。冰糖葫蘆老少皆宜,它具有開胃、養顏、增智、消除疲勞、清熱等作用,因而更加受到人們的青睞。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直至今日仍是受人們喜愛吃的可口食品。

冰糖葫蘆歷史

一些人的印象中,提及冰糖葫蘆,總會自然就想到山楂冰糖葫蘆,甚至認為冰糖葫蘆就是山楂味的,實則謬矣。早在宋代,《燕京歲時記》就有關於冰糖葫蘆製作技法的記載,「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里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這麼豐富的「素材」,說明冰糖葫蘆本就是用冰糖將果實串食的一種技法,裡面的「內容」自古便是因人而異,種類繁多。只不過,在我國的北方,以山楂為原料的冰糖葫蘆最為普遍,也最為人熟識,不僅是山楂在北方更容易種植購得,取材方便,同時山楂具有消食化積、破氣散淤、清熱等功效,適合冬日飯後食用。山楂的鮮酸配上冰糖的涼甜,乃一種絕妙的味蕾享受,紅彤彤的顏色在新春佳節之際也顯得格外紅火喜慶。

來源:圖蟲

冰糖葫蘆典故

提起冰糖葫蘆的來歷,不得不說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宋光宗,名趙惇(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趙眘的第三個兒子。那是紹熙年間,趙惇最寵愛的黃貴妃有病了。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御醫用了許多貴重藥品,皆不見什麼效果。皇帝見愛妃日見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無奈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口味,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

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把山楂串起來,經過多年製作,逐漸積累經驗,形成冰糖葫蘆傳統的做法。清朝年間,冰糖葫蘆在各地盛行,茶樓、戲院、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成為我國傳統小吃。

老北京冰糖葫蘆哪家正宗 信遠齋九龍齋不老泉

信遠齋的冰糖葫蘆當時可稱糖葫蘆中的精品。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一文中記述道:冰糖葫蘆「以信遠齋所制為最精,不用竹籤,每一顆山里紅或海棠均單個獨立,所用之果皆碩大無比,而且乾淨,放在墊了油紙的紙盒中由客攜去。」

北京信遠齋食品廠的前身是信遠齋蜜果店,始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原址在東琉璃廠,創辦人姓肖(一說姓劉),該店兩間鋪面賣貨,後院作坊加工,自產自銷,主營季節應時當令的精美食品。例如:夏季經營清涼飲料酸梅湯,從農曆芒種起賣到處暑;入秋加工各種蜜餞,含海棠、紅果、杏乾等,從霜降開始賣到春節以後;冬季自製糖葫蘆、糖墩兒和果仁糖粘。由於真材細做,貨真價實,產品聲譽歷久不衰。尤以風味獨特的酸梅湯、酸梅鹵、酸梅糕,在文人墨客、社會名流中享有很高聲譽,梅蘭芳、尚小雲、馬連良等經常親臨光顧。

民俗學家唐魯孫先生對燕京的風土人情、遺聞軼事知之甚詳,他的《中國吃》里「北平的甜食」一文,是從當年九龍齋的冰糖葫蘆說起的。「擺攤子的糖葫蘆大家都說『九龍齋』的葫蘆最好,其實您要是問我九龍齋在什麼地方,真正老北平也說不上來。我只知道大柵欄東口外馬路上,每天華燈初上,支著一個大白布蓬子,拉上一盞五百燭光大燈泡,攤上正中擺著一座玻璃鏡,上頭漆著『九龍齋』三個大字那就是九龍齋了。」

不老泉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址在琉璃廠,紀曉嵐對不老泉的糖葫蘆非常欣賞,曾題寫「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詩句自嘲。該店製作食品的原料,挑選極為嚴格。冰糖葫蘆的製法更是別具一格,山楂選用山東出產的優質金星山楂,輔料選用金黃色的冰糖。然後挑選上好的紅果去核,串成一串,但果與果之間要留一定的空隙,使每一個紅果均勻地沾上冰糖。有的還將果子切一個口子,夾上自製的細豆沙、核桃、山藥泥,外面薄薄地貼上一層黑豆沙,豆沙上再擺列不同形狀的白瓜仁,而後沾上冰糖汁。外觀紅、白、黑三色分明,食之甜酸脆綿,清香利口。

製作冰糖葫蘆,熬糖最關鍵

製作冰糖葫蘆既簡單又不簡單,關鍵技術是熬糖。冰糖其實是砂糖,放在紅銅或黃銅的大勺里熬。熬的時候一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容易發粘,吃時會粘牙;而火候太大,不僅顏色重且吃起來發苦。二要把握稠度,稠了蘸不起來,稀了掛不住。另外要將山楂去核,去核不能將山楂一切兩半,要用小刀在山楂的中間一轉。將核取出後用竹籤穿上,然後放到熬好的熱糖里滾一下。熱糖冷卻後,便成為晶瑩透明的糖葫蘆了。

在簋街做了十幾年冰糖葫蘆的張師傅表示,熬好的糖稀呈金黃色,筷子挑起可見拉絲,而放入冷水中則可迅速凝固。蘸糖同樣也很需要技巧,傾斜鍋底,將山楂串入鍋快速旋轉,一秒一串。若一次性做得多,還得反覆加熱糖漿,否則糖漿冷卻,容易蘸多。外面這層糖如果裹厚了,一口咬下不見果,也是失敗的。透明的糖殼得薄而均勻,既不能太硬,也不能軟得粘牙,以入口酥脆為宜。

時至今日,價廉物美的冰糖葫蘆依然是北京的知名小吃。現在不僅在春節熱賣,而且在情人節、五一、十一等節假日也賣得很紅火。冰糖葫蘆花樣翻新,種類繁多,除了紅果(山楂)外,有山藥的、山豆子的、橘子的、荸薺的、香蕉的、獼猴桃的,還有紅果夾餡的:蜜桃餡、豆沙餡、棗泥餡等。

購買地址:北京各大商場、超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6I3aW4BMH2_cNUgph9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