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蛋,鹹鴨蛋與糯米的完美結合,最新潮,也最能體現傳統端午

2020-06-23     草草啖鹽說蜜

原標題:糯米蛋,鹹鴨蛋與糯米的完美結合,最新潮,也最能體現傳統端午

草草啖鹽說蜜

——吃鹹的說甜的胡謅亂侃

糯米蛋爆紅也就近幾年的事,它不是傳統美食,但卻與端午息息相關。

端午節,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是吃粽子祭屈原,南方人的粽子多以糯米為主要食材。糯米粽可甜可咸,花樣繁多,卻都是端午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而汪曾祺的一篇《端午的鴨蛋》,讓我們知道江南的端午,有吃鹹鴨蛋的風俗。

其實,端午節,在我家也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吃紅鴨蛋,鴨蛋水煮後染上紅膏,很吉祥,徐先生(我媽)的說法是「端午吃紅鴨蛋,夏天遇到西北雨才不會中暑」。

西北雨就是雷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閩南有一首童謠《西北雨直直落》是這麼唱的:

西北雨 直直落
鰂仔魚 欲娶某 鮕鮐兄 拍鑼鼓
媒人婆仔 土虱嫂 日頭暗 找無路
趕緊來 火金姑 做好心 來照路......

這首歌很形象地描繪了西北雨落下來的境況,天昏地暗、雷閃電鳴......

突如其來的大雨,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裡,是很受小孩子歡迎的,所以才會有這麼生動的擬人故事。

但西北雨則很危險的,因為西北雨落下來的氣勢很猛烈,會把地上的暑氣瞬間激起,人如果不小心嗆到從泥土裡發出來的熱浪,很容易中暑。

端午吃紅鴨蛋,能不能預防中暑另說,重要的是,這成了我家節日的傳統飲食。

而我今天把鹹鴨蛋和糯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款新的飲食方式——糯米蛋,既有鴨蛋的精華,也有粽子的糯米味,既新潮又別致,不是傳統美食,但最能體現端午傳統。

【糯米蛋】

糯米蛋用的是生鹹鴨蛋,而為了這道新潮別致的糯米蛋,我於一個月前的520特殊的日子裡,腌制了一小缸鹹鴨蛋,就為了端午能有這麼一份愛的美食。

生鹹鴨蛋的腌制方法,請看我去年獲得某平台獎勵的文章《端午吃鹹鴨蛋嗎?做法超簡單,只要注意這幾點,冒油出沙沒問題》

一、準備食材:

生鹹鴨蛋18個、圓糯米200g、瘦肉180g、香菇8朵、乾貝18顆、蝦仁18隻、豬油g、紅蔥頭20g、味極鮮、料酒等。

糯米蛋等於生鹹鴨蛋釀糯米,所以是以鹹鴨蛋為殼,糯米等食材為餡。

而這道美食,生鹹鴨蛋和糯米是固定的,其餘的配料,你喜歡什麼就用什麼吧,隨意會帶來好心情。

二、操作過程:

1、先來處理餡料:

圓糯米浸泡8小時,我一般是早上上班前浸泡,晚上下班回家瀝干水分待用;

瘦肉切成丁;

香菇、乾貝和蝦仁泡發;

泡發後,將香菇切碎,紅蔥頭切碎。

2、餡料準備停當,我們來炒米:

豬油爆鍋,放入紅蔥頭一起爆香;

將香菇碎放入,炒出香味後,放入瘦肉丁,翻炒均勻;

少許味極鮮和料酒,不用再加鹽,鹹鴨蛋本身有鹹味,而且重鹽對身體也不好;

將瀝干水分的糯米倒入香菇瘦肉中,一起翻炒均勻,出鍋待用。

3、餡料處理好了,再來處理最重要的鹹鴨蛋,這個環節可要認真看!

鹹鴨蛋清洗乾淨;

取一把剪刀,在鴨蛋大頭的邊角處輕輕敲一個洞,何為大頭?你可以將鴨蛋拿起來對著燈光照,有一邊是空的,那就是大頭;

敲一個小孔後,用剪刀剪一個天靈蓋,將天靈蓋拿掉,別剪太大了,蛋黃不會掉出來為佳;

然後將鴨蛋裡面的模摳掉,倒出蛋清;

蛋清沒辦法全部倒掉,那麼重中之重的步驟來了:

一定要清洗蛋黃!鹹鴨蛋的蛋黃是硬的,將清水灌入蛋殼中,將蛋黃旁邊的蛋清洗掉,這樣一來不會太咸,二來成品更好看!

4、餡料和鹹鴨蛋都處理好了以後,我們就來釀:

用一把小湯匙,舀起糯米飯往裡灌,記住瘦肉和香菇要均勻往裡塞,然後在適當的地方放入泡發好的大蝦仁和乾貝;

中間要用筷子將糯米飯塞緊實一點;

最後舀三兩小勺清水進入糯米蛋中,這樣煮出來不會夾生。

5、糯米鹹蛋黃釀好以後,碼整齊,口子向上;

大火燒開,上鍋蒸50分鐘。

開蓋,一鍋特別養眼的糯米蛋就做好了。

糯米蛋之所以新潮,是因為它符合現代人的飲食要求與審美,糯米蛋容量小,所釀的糯米不會太多,而糯米不好消化,小小的糯米蛋對胃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當然你也不能看著好就多吃哦,那會胖死的。

而端午節,無論是粽子、還是鹹鴨蛋、亦或是傳說中的吃紅鴨蛋預防西北雨中暑,都不如來個糯米蛋更簡單。

糯米蛋,完美地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最能體現如今的端午。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
喜歡請點贊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
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
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gVN4XIBnkjnB-0zMB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