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痰,新冠肺炎救治重點

2020-04-08     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 殷凱生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檢測樣本是咽拭子,其優點是取材方便,缺點是假陰率高,容易漏診。3月28日,《臨床傳染病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採集新冠病毒感染者痰液樣本進行病毒載量檢測,有更強的敏感性,可減少假陰性結果,也有助於評估治療效果。

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殷凱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咽拭子是在咽喉部進行採樣,而咽喉作為消化道、呼吸道交會部位,如在採樣前吃東西、喝水等可能暫時將咽喉部表面病毒帶走,從而影響採集樣本陽性率。痰液檢測更加準確是因為新冠病毒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肺部,痰液是從下呼吸道和肺部返上來的,不易受到進食或喝水等因素的影響。目前,臨床上還是以咽拭子檢測為主,而沒有廣泛採取痰液標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被檢者通過咳嗽才能獲得痰液,而咳嗽會增加上呼吸道病毒的釋放和擴散;另一方面,咳嗽反射較弱的被檢者,要通過鼻導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操作較為複雜,且會增加醫護人員感染風險。

殷凱生表示,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間隙中的杯狀細胞,和黏膜下層的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呼吸道黏膜上皮存在許多協同規律擺動的纖毛,向咽部方向擺動比較有力,肺泡方向則較為舒緩,這樣就能將「纖毛-黏液毯」上黏附的灰塵、細菌、病毒等異物顆粒向咽部傳送,最後通過咳嗽反射咳出。人們在健康狀況下痰液量很少,氣道黏液的形成和清除保持動態平衡,但新冠肺炎患者由於病毒攻擊呼吸道,導致杯狀細胞的「工作量」大幅上升,黏液量(痰量)增多,就會變成細菌和病毒增殖的培養基,導致分泌物黏性增加或變為膿性,超出並降低了纖毛的「推送」能力。於是,大量黏液流入肺泡並聚集,病人便會喘不上氣、缺氧,甚至有淹溺感。此外,用於挽救患者生命的正壓呼吸機,有時也會促使患者的痰液向外周小氣道和肺泡推移。

曾經完成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遺體解剖的專家提出,臨床醫生需高度重視患者呼吸道和肺泡中的分泌物和痰栓,解決痰栓問題或許可使部分輕症病人避免發展成重症。痰栓其實就是痰液增多,堵在患者氣道內而形成的栓子。臨床上,對於比較早期的病人可通過服藥緩解,比如增加纖毛擺動功能的藥物(如β受體激動劑、福多司坦),還有減少黏液分泌和黏稠度的藥物(如鹽酸氨溴索、桃金娘油)。對於呼吸衰竭的患者,可氣管插管輔助呼吸,但要注意氣道濕化,以防痰痂形成阻礙通氣,或通過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用生理鹽水做支氣管肺泡灌洗。

病情康復後,新冠肺炎患者可能還有痰液殘餘,引起氣道黏膜損傷及氣道梗塞等不良後果,因此即使居家,還是要注意排痰訓練。殷凱生建議進行膈肌和腹肌等呼吸肌肉的康復鍛鍊,並介紹了兩個動作:1.縮唇呼吸,通過鼻腔吸入空氣,撅著嘴巴緩慢用力地呼出氣體;2.腹式呼吸,將左右手分別放在上腹前以感受呼吸,用鼻子吸氣,腹部鼓起,再緩緩吐氣,使小腹收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Z2aZXEBrZ4kL1ViZF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