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越大越「費」手指!兩個動作測你的手是否「過勞」了

2020-05-06     生命時報



這個連休5天的五一,是繼2008年「五一」黃金周變為3天小長假後,假期最長的一次!

你的假期是怎麼過的,是大掃除、健身、做美食、跟朋友小聚,還是躺在床上玩手機?

「機」不離手的你,手指可能已經悄悄受傷了。《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教你兩個動作測出「手機手」,並附上一套放鬆手指的動作,有手機的人都可以練起來。

受訪專家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 何盛為

解放軍第252醫院骨關節外科醫師 龔龍

兩個動作測出「手機手」

雙手是我們全身最靈活的部位,如果做下面這幾個動作費力或者疼痛,感覺手指像「卡殼」了,就要當心自己患上了狹窄性腱鞘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機手。

點贊、比心

  • 如果無法順利豎起大拇指,做「點贊」的動作,可能是拇指根部得了腱鞘炎;


  • 如果無法順利「比心」,可能是食指根部得了腱鞘炎。


這兩種腱鞘炎又叫做「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起病初期在手指屈伸時產生彈響、疼痛,嚴重時關節不能屈曲或伸直,所以又有「扳機指」的稱號。如果卡壓神經,還可能出現無力、手麻的症狀。

握拳尺偏

除了拇指和食指,手腕部也是腱鞘炎的高發地帶。

將拇指握於掌心,然後使腕關節被動尺偏(往小拇指處使勁),如引起橈骨莖突處(大拇指這一側的手腕)明顯疼痛,就表明可能存在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

螢幕越大越「費」手指!兩個動作測你的手是否「過勞」了

哺乳期女性(經常抱孩子)、頻繁從事家務勞動者更容易患這種腱鞘炎。

大屏時代,手機越來越傷神經

好好的腱鞘為什麼要發炎?除了長時間玩手機,可能還要怪你的手機尺寸太大了。

當手機進入大屏時代,5寸、5.5寸稱為主流,手機對腱鞘的傷害也正在蔓延開來。

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雙層套管,長時間玩手機,肌腱長期過度摩擦容易導致肌腱和腱鞘的損傷,慢慢形成炎症甚至腫脹。

  • 小手掌玩大手機,拇指就要長時間保持外展,長時間就會使得肌腱過度摩擦和關節囊擠壓造成勞損。
  • 如果手指反覆重複某一動作,還會造成指神經受傷,出現手麻、無力的症狀。


什麼尺寸的手機最適合你?

一般來說,手機的寬度最好不要超過虎口到食指第一節的距離,3.5寸至4寸的手機比較合適。


目前新出的手機尺寸都比較大,使用時最好用雙手握手機。

一套手指操拯救雙手

每隔5~10分鐘就變換握手機姿勢,時不時的換不同的手指操作手機,經常活動手指、手腕,都能稍微緩解大手機帶來的疲勞感。

每天做做拉伸動作,也能增加拇指的運動範圍和靈活性。

  • 掌心向上、手指併攏,先把拇指向側面伸出,與其餘四指呈直角;然後把拇指收向手心,指向小手指的底部,保持10秒鐘。


  • 接下來,用攥拳的形式閉合和張開手指,也可以用抓握小球的方式來鍛鍊。



  • 在五根手指指尖綁一根橡皮筋, 打開五指,儘可能拉伸橡皮筋,感受到拇指有伸展感。



  • 患側手肘支撐在桌面上,手腕自然下垂;另一側手握住患側手除拇指外四指,向下按壓它們,感受手腕與拇指根部有拉伸感,保持15~30秒。



最後做腕關節繞環,順時針、逆時針分別做5次。這套動作每天可抽空進行2~3次。

提示

假期結束後,也別讓手機成為你的「自我隔離牆」。閒暇時不如散散步、吃點美食,或者讓自己靜下來看看書、聽聽音樂,才不會讓光陰虛度。

本期編輯:張傑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YS553EBfwtFQPkdIX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