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個護心的方法,可能讓心臟陷入更糟的境地

2020-04-27     生命時報

控制體重、飲食均衡、積極鍛鍊……這些護心原則眾所周知,可現實生活中,遵守這些原則並非易事。而且,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心內科專家麥可·卡特勒博士經過多年調研發現,人們在護心方面還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一:我的「壞」膽固醇高,但「好」膽固醇也很高,所以兩相抵消,不用擔心。研究發現,「壞」膽固醇和「好」膽固醇同時升高,並不代表健康。而且,「好」膽固醇升高,同樣會帶來患心臟病的風險。

建議:40歲以後,最好每年檢查一次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必須把膽固醇水平控制得比正常人更低,最好每3~6月就到醫院做一次膽固醇檢測。

誤區二:他汀類藥物有很多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研究表明,7%~15%的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會出現肌肉疼痛,但這並不像心臟病和腦卒中那樣危及生命。若患者體內「壞」膽固醇長期過高,且不遵醫囑服藥,反而會誘發心臟病和腦卒中。

建議:堅持服用他汀類藥物,可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水平,預防死亡、心臟病、腦卒中的發病風險,且在血管手術中起著疏通動脈的作用。如果你在服用他汀過程中出現身體不適,可諮詢醫生嘗試其他藥物,或使用長效他汀類藥物,看是否更容易耐受。

誤區三:我經常鍛鍊身體,所以不用「忌口」。研究表明,經常鍛鍊並不代表你能隨心所欲地吃。奶酪、冰淇淋、高脂肪紅肉、黃油等食物富含飽和脂肪,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即使你經常運動,其中的一些飽和脂肪也會進入你的動脈,造成堵塞。

建議:每周進行4次鍛鍊,平均每次40分鐘;注意飲食,多吃魚類、雞肉、蔬菜、水果、豆類、橄欖油等有益心臟的食物。

誤區四:我不吃雞蛋,其中的膽固醇會傷心臟。學界關於雞蛋攝入量與心血管病發生率之間的關係一直爭論不休。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研究人員在長達32年的跟蹤調查後發現,每天吃1個雞蛋並不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對於亞洲人來說,每天吃1個雞蛋,患心血管病的風險還會降低8%;與每天不吃或很少吃雞蛋的人相比,每天吃雞蛋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降低18%,中風死亡風險降低28%。

建議:大家可每天適量食用雞蛋,每周吃3~6個最適宜。健康早餐還可有更多其他多種食物,比如全麥麵包、純酸奶和水果等。

誤區五:牛羊肉不利於心臟健康,要少吃。研究表明,每份較瘦的牛羊肉中,僅含2克或更少的飽和脂肪,其中還富含蛋白質和鐵,適量食用對身體健康有益。

建議:如果你想吃牛羊肉,可選擇瘦一點的。早晨吃了雞蛋,午餐或晚餐再吃50~75克瘦牛羊肉,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bpBu3EBnkjnB-0z5J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