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豪:新時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與學校行動

2019-12-04     校長學院

2019年11月29-30日,由北京聖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主辦、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承辦的「2019年高中教育發展論壇」在南師附中舉辦。六百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廳長、局長、高中校長、教師齊聚一堂,共話「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與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教育學博士 邵志豪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教育學博士邵志豪做了《新時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與學校行動》的主題報告。以下為主旨報告主要內容:

我將圍繞「新時代高中育人方式變革與學校行動」做一些思考和實踐的相關彙報,更多內容涉及到的是學校具體如何落地、如何落實。

新時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思考

育人方式是學校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內形成的育人理念、內容、方法和評價的統一教育形式。構建一所學校育人方式需要釐清五個問題:第一,人的哲學;第二,時代特徵;第三,未來趨勢;第四,國家需要;第五,學校文化。

(一)育人方式改革的哲學基石:從全面發展走向自由個性

個體發展的越全面,個性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個體個性發展的越深入,全面發展的水平就越高。在這樣理解基礎上,新時代育人方式的構建必須包含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兩方面的內容。通過全面發展使學生成「人」,通過個性發展使學生成「才」,成為自覺、自由的獨立個體。

(二)育人方式改革的時代特徵:從通才專才走向「T型」人才

知識經濟時代,強調的是較高的綜合素養、創新能力,強調學生個性化培養。

這種T型人才當中,學生培養要有知識的廣度,又要有知識的深度,橫向部分是學生髮展的共性部分,滿足社會對人的素養要求;縱向部分是個性部分,滿足社會對人的能力要求。

(三)育人方式改革的未來趨勢:從核心素養到創新能力

未來教育的增長點必然是培養創新能力和個性化的教育。中國高端教育智庫校長會理事長徐啟建也談到了未來10年中國學校教育所尋找的『新增量』會表現在兩個方面:高中階段突出表現可能是科學高中這一新形態的崛起;而義務教育階段則應該是非智力因素相關課程的普及。

(四)育人方式改革的國家需求:從實施素質教育走向發展素質教育

從具體上看,新時代發展素質教育的內涵有四個方面:第一,從教育目的講,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第二,從教育內容講,核心內容是「五育並舉」。第三,從教育方法講,新時代發展素質教育要以學生身心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為立足點,以鮮明的創新能力和個性優長為創新點,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優秀學生。第四,從教育結果講,為國家儲備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東北師大附中學生培養定位

(一)學術型中學:新時代學校發展定位

實驗性、研究型是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辦學特點,學術、創新、自覺、友善是這所學校的發展理念。2017年,學校將「堅持教育家辦學,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的學術型中學」確立為新時代學校特色發展的定位。面向全體,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是東北師大附中堅持發展的「四全」素質教育。學校育人理念就是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把課程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充滿關心而不是競爭的校園裡健康成長,成長為學術型學生。

(二)立體發展:新時代學校發展模型

一所學校的發展取決於持續發展、協調發展和特色發展。立體發展模型的長×寬×高組成這個學校發展品質,這些方向能走多遠,取決於這個學校的原點,就是它的理念、定位和目標。學校提出的堅持教學家辦學是理念,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是目標,學術型中學就是定位,指引著學校以學科建設和學術型教師培養為核心的持續發展,以制度建設和學術型校園建設為保障的協調發展,以課程建設和學術型學生培育為重點的特色發展,構成學校整個發展的模型和體系。

學術型中學建設的治校方略,就是突出「學術為基、學生為本、學者為先、學風為要」,具體實施的策略就是「四位一體」的立體實施模型,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學術型學生。

(三)學術型學生:新時代學生培養定位

學術型學生應該具備更強學習力,更強意志品質,更強批判精神和理性思維能力,具備更大的社會責任和家國情懷,能以民族復興,人類發展為己任。自律、自覺、自信、自由是學術型學生的必備品格,自主學習能力、堅強意志品質、高階創新思維、社會責任擔當是學術型學生的核心素養。有知識,會學習;有學識,善創造;有見識,能創新;有膽識,敢擔當,這是我們詮釋的學術型學生關鍵特質,對應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需要。

新時代東北師大附中育人方式改革實踐

(一)「1248」模式:新時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附中方案

「1」:一個目標

培養自覺自律,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學術型學生。

「2」:兩個要點

第一,全面發展是育人的立足點,面向全面發展,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養優秀學生。第二,個性優長是育人的創新點,面向個性發展,培養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學生。

「4」:四項策略

「四位一體」學術型學生培養策略:學科-課程-社團-平台。其中學科、課程是以課堂為主陣地,社團、平台以活動為主渠道,為學術型學生培養搭設一個綜合培養策略。

「8」:八維路徑

與大學人才培養有效銜接,從基礎理科,新工科,人文社科,科技創新,語言文學,體育特長,藝術創意,國際理解這八個類別人才培養,為學生搭設一個通向未來的立交橋。

(二)一體化:新時代德育發展的發力點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體化這一大方向不動搖

學校進行主目標、主陣地、主渠道、主基調、主路徑、主標準,橫向一體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抓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育人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時代主題。

2、抓住思政課程一體化這一關鍵點不放鬆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學校積極推進課程目標一體化,課程體系一體化,課程內容一體化,教材體系一體化建設,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

(三)紮根課堂:新時代智育發展的著眼點

1、堅持「四位一體」課堂育人理念這一核心不偏離

課堂教學堅持正確價值觀念塑造、必備品格養成、關鍵能力培養、基礎知識落實「四位一體」育人理念。

2、堅持「五以」教學思想這一大方向不動搖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為基礎,以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為中心,以師生雙主體共同成長為原則,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深度融合為過程,作為指導課堂教學的核心思想理念。

3、抓住課程改革這一關鍵點不放鬆

課程是學生培養的核心關鍵點,學校也為此建設了學術型課程體系,全面落實國家課程,突出建設五大特色課程群,即附中通識課程,大學先修課程,博雅學堂課程,學術錘鍊課程,生涯規劃課程,是引領學生學術性成長。

(四)創新能力:新時代教育未來發展的聚焦點

學校在高中階段,把STEM課程作為常規課程開設。信息技術模塊教學改革把人工智慧課在高中也作為常規課開設。在人文社科人才培養方面,我們深化研究性學習的改革創新,推進了研究型人才培養。

東北師大附中的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營造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環境。在這個充滿關心的環境中,學生獲得了全面的發展,並積極追求成長為更加個性化、更加智慧、更有創新能力的獨立個體。這些優秀的學子終究會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也會成為學校實現「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中學」發展目標的有力證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Uje1G4BMH2_cNUg-J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