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關係緊張:親子互動的原則掌握好,輕鬆伴孩子快樂成長

2019-10-19     小風車媽咪

今天有個朋友問我:「親子互動對於孩子的成長重要嗎?」她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性的出差,會十天半月的見不到孩子。而一見面的話題總圍繞著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她和孩子的關係因為這個總是很緊張。她說:「我也想好好陪她啊,可是這不是因為我工作忙嘛。」我對她說:「親子互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都很重要。掌握好方法,就算是再忙,也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親子互動,改善你們之間的關係。」她聽了,似信非信的點了點頭。

矛盾激化的母女

親子互動對於改善親子關係,增加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交流、情感、了解等,是非常有好處的。那麼什麼是親子互動呢?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親子互動指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相互交往活動,具有血緣性、親情性、長期性等特點。

很明顯,親子互動,指的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活動,而且這個活動是相互的,不是以單方面的意願為主的。比如有些家長會不顧孩子的感受和愛好,來安排一些孩子不喜歡的活動。這樣的話就達不到親子的目的,反而增加親子矛盾。

親子活動對於孩子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點:親子互動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參與,父母在和孩子一起互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彼此的愛和責任,孩子也能從中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濃濃的愛意。

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通過語言交流、肢體動作的接觸、思想的火花碰撞等,讓孩子了解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

比如在一個遊戲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難題,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面對父母信任的目光,孩子肯定會努力想辦法解決。當問題順利解決的時候,父母可以表達出對孩子的肯定和讚賞「你能想出這麼棒的辦法,真是一個有想法的好孩子。」而這個簡單的讚賞,卻能讓孩子的內心獲得父母的肯定,增加孩子對父母的感情。

第二點:親子互動能夠培養發掘孩子的興趣特長

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親子互動的形式也有很多種。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安排不同的親子活動,並且父母可以通過孩子在不同的親子互動之間的表現,幫助孩子找到他感興趣的事情,引導孩子加以堅持和發展,培養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長和興趣。

比如:萌萌是一個比較安靜的小女孩,平時就喜歡畫畫,而且媽媽發現萌萌對顏色的搭配有著自己的敏銳度,經常會出人意料的選色、配色,畫出來的畫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所以媽媽就引導萌萌在畫畫方面的興趣,對萌萌的畫作進行肯定和讚賞,以激發萌萌對畫畫的持續愛好。現在雖然萌萌才上一年級,但是經常參加畫畫比賽,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小畫家。

第三點:親子互動能夠讓父母及時的掌握孩子的心理狀態

溝通了解

親子互動的目的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那麼在父母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通過孩子的愛好、語言表達、行為等的變化,來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可以及時的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的加以引導和糾正。

我家孩子最近比較著迷奧特曼,經常會拉著我一起看奧特曼的電視劇。雖然站在大人的角度上來說,這部電視劇拍得一點也不好,還充滿了暴力的元素。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奧特曼就是打怪獸的大英雄。所以我在陪孩子看的時候,就會對他說:「奧特曼是保護人類的英雄。你要學習奧特曼堅強、勇敢、不怕疼痛、善良的精神哦。」這樣就淡化了奧特曼的暴力對孩子的影響,轉而讓孩子注意到了奧特曼的堅強勇敢。

第四點:親子互動能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無論說多少話,做多少事,都不及好好的陪孩子一會兒,做他喜歡做的事。前面我們提到了,親子互動具有血緣性、親情性和長期性的特點。那麼在這種特點下,親子互動能夠讓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對自己用心的陪伴,孩子就會建立對父母的安全感。這是基於對父母的信任。

因為父母愛孩子,所以才會用心的陪伴孩子,而愛是孩子最好的信任。「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做好」;「我們永遠都站在你的身後哦」;「今天我們玩的可真開心啊」;「爸爸媽媽很愛你哦」、、、、、、這些話語都能增進親子關係間的信任。

了解到了親子互動的好處,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在生活中和孩子做好互動呢?

在這裡,我想到了央視少兒頻道的一個關於親子的廣告:美好的生活其實很簡單:給你一個擁抱,陪你一起閱讀,陪你下盤棋,踢一場足球,看一場電影。

做孩子喜歡做的事

這個廣告就說出了孩子的心聲。我記得那是寒假期間,孩子在央視少兒就看到了這個廣告,然後對我說:「媽媽,你都沒有好好的陪著我。」我說:「媽媽不是一直都在陪著你嗎?」「你都沒有陪我下過棋,踢過足球,也很少帶我看電影。」面對孩子滿是委屈的小臉,我的心裡既感覺好笑,也有一點失落,我似乎錯過了什麼。從那一刻開始,我就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感受他需要我怎麼樣陪伴,需要什麼樣的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的形式有很多種,但是其基本的原則就是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點,家長的參與為展開點,目的是讓孩子和家長都從親子互動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一、做孩子感興趣的事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是親子互動,那麼就要多以孩子的身份去考慮問題,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和項目,陪孩子一起完成,享受其中的樂趣。

但是很多的時候,我們家長都在打著「為你好」的名義,逼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歡或者不感興趣的事,這樣的結果就適得其反。比如孩子喜歡跳舞,你偏讓孩子當眾表演唱歌,孩子自然心裡委屈,甚至會和家長對著干。

所以我們家長在掌握了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同時,就要多以孩子的意願為出發點,這樣才是親子活動的初衷目的。

我家孩子性格安靜,喜歡玩拼裝玩具,尤其是樂高機器人拼裝。那麼在他玩拼裝的時候,我會幫助他整理零件,傾聽他的解說,同時幫助他錄像留念等。在他對現有的模型進行改裝,或者自己創造出新的模型的時候,我就會及時的給予他肯定和鼓勵「不錯,你改裝的真好,這個造型好特別。」

孩子通過這樣的互動,既動手動腦,又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會增加對自己的信心和勇氣。

二、家長的高度參與

參與其中的媽媽

既然是親子活動,就是需要家長的參與,親近自己的孩子。所以需要家長真正的參與到互動中,而不是分成兩面派: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家長在旁邊做自己的事。看起來好像是在陪伴,在親子,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交流或者說互動。

我們提倡親子活動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讓父母和孩子多相處,多了解,尤其是父母要多關注自己的孩子。所以當我們要陪伴孩子,進行親子互動的時候,請父母一定要全心全意的對待,真正的參與到孩子的行為中去。

比如睡前的親子閱讀,不只是簡單的讓孩子讀,父母聽,又或者是父母讀,孩子聽。我們可以讓孩子選一個故事,我們一起進行閱讀,討論故事裡的情節,看看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什麼,學習到什麼。這才是親子閱讀的目的。

三、與孩子交流心得

我們來說悄悄話

所有的情感都是以交流為基礎的。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也需要語言的交流。語言的存在讓我們能夠更直接的表達我們的情感,抒發我們內心的想法。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有表達的慾望和需求,也渴望能夠和父母多溝通、聊天,這樣能夠讓父母了解到自己的想法,讓父母聽到自己的心聲。所以我們父母要以平等、尊重的姿態來和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勇於說出自己對某一件事或者某個人的想法,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需要父母來解釋說明。

有一次我在和爸爸聊天的時候,孩子就一直想插嘴,我用眼神示意他不要打斷我們的談話,然後等我們兩個談完了事情,我就對孩子說:「你有什麼事啊?」孩子一臉不高興的說:「你們都不理我。」我溫柔的抱著他,對他說:「剛剛爸爸媽媽在談事情,你隨便插嘴是不禮貌的行為,有什麼事要等別人講完後再說。」孩子點了點頭,然後我又對他說:「現在我們談完了,你可以告訴我你有什麼事了嗎?」孩子有點好奇的問:「你們剛才在說什麼事啊,我想知道。」哈哈,這個淘氣鬼,原來是好奇啊。

四、互動形式的多樣性:與孩子的親子互動的形式,根據孩子的性格的不同,也是有很多種的。

遊戲:針對思維活躍、愛動腦筋的孩子來說,遊戲互動是最好的選擇了,無論是五子棋、拼圖、還是猜謎語、智力闖關等,都很合孩子的口味。這類孩子喜歡挑戰高難度,喜歡拼搏,喜歡贏的感覺。父母在和這類孩子親子的時候,要多引導孩子平常心,看淡成敗,參與最重要。

閱讀:對於喜歡安靜的孩子來說,閱讀也是一項不錯的親子互動。父母和孩子一起看還喜歡的圖書,一起閱讀書裡面故事,感受故事裡面的情節的曲折變化,感受作者的用意。多閱讀,能夠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量,提升孩子自身的氣質,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很有道理的。

運動:活潑好動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運動。他們好像天生精力充沛,有用不完的勁。和這樣的孩子進行互動,家長的體力很重要。比如陪孩子來一場踢球比賽,陪孩子打一場羽毛球,又或者在周末的時候陪孩子爬山、騎行等進行鍛鍊。愛運動的孩子,性格都比較外向活潑,通過運動能夠讓孩子的性格更堅韌。

發現大自然的奧秘:對於細心愛觀察的孩子來說,美麗的大自然有很多的奧秘哦。秋天來臨,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小螞蟻找食物,準備過冬;一起看樹葉為什麼會變黃,然後一片一片的從樹上落下來;感受天氣一天天的變涼,白天變短,晚上邊長、、、、、、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等著我們一個個的去發現。

五、快樂最重要。

作為親子互動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增加孩子的內心幸福感的指數,培養孩子做一個內心健康、陽光、溫暖、有愛的孩子。

所以我們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孩子的快樂為基礎,陪伴孩子度過美好的童年歲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NGs8G0BMH2_cNUgpm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