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給孩子包餃子吃,於是拿出了絞餡機來絞蔬菜餡。孩子看到了,還挺有興趣的,過來還幫我絞了一會兒。等我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就把絞餡機清洗乾淨,放在了陽台上,等水分蒸發完就準備收起來。
絞餡機
我看到孩子在陽台玩,還特意叮囑了他一聲:"這個機子裡面有刀片哦,你可千萬別碰它,小心弄傷了手。"他答應著,繼續看書。於是我進廚房包餃子去了。
結果吃飯的時候,孩子有點痛苦的對我說:"媽媽,手疼。"我一看,孩子右手的中指上有一個很明顯的刀口,我心疼極了,先給他消了毒,然後問他:"這是怎麼弄的啊?"他剛開始不說話,後來才不好意思地說,他去動了絞餡機,很好奇那個刀片是怎麼回事,結果碰了一下,手就被劃傷了。
我說:"媽媽不是提醒過你嗎?怎麼還去動它啊?""我就是很好奇。"孩子回答說。"你這好奇心太大了,下次媽媽提醒你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了,不能做危險的事情。你看現在手指多疼啊。"他點了點頭。
唉,說實話,帶個孩子真不容易。雖然做媽媽的千叮萬囑,還是抵不過孩子強烈的好奇心,甚至不怕受到傷害。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小膽大"吧。
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內在驅動力,激發和引導著孩子探索、認識、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家長更可以通過孩子的好奇心,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和鼓勵,培養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專長。
這是好奇心的優點。但是好奇心的缺點卻也不能忽視,就像我家孩子一樣,哪怕是我已經提醒過了,還是不顧危險的想要去感受一下,這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最後讓自己受傷了。
好奇心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孩子意識不到危險,容易傷害到自己。
寫道這裡,我突然就想起來幾個月前的一件事情:一個孩子和大人一起走在路上,大人在前面走,孩子在後面跟著。孩子看到旁邊的維修路段有防護網蓋著,於是就好奇的在那裡跳來跳去的。結果一腳踩空,掉進了沒有蓋井蓋的下水道里,瞬間就丟掉了性命。而大人也只在孩子驚呼的瞬間發現孩子不見了,跑到井口已經沒有了孩子的蹤影。
所以說,孩子的好奇心真的不是什麼場合都適合。
也就是說,孩子的好奇心既有利,也有弊,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夠正確的引導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也許孩子就會成為下一個愛迪生;如果家長任由孩子的好奇心泛濫,或許孩子就會傷痕累累。
那麼如何正確的對待孩子的好奇心呢?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在自我保護的前提下激發自己內心的好奇心?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家長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模糊不清的。"
這句話就說明了好奇心對一個人,尤其是對孩子的重要性。孩子正因為有了好奇心,而變得更加勇敢和上進。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先學會保護好自己,然後再在好奇心的引導下認識更多的新事物。
— 1 —
帶孩子了解不同的場景
我們要給孩子進行提前的預演,讓孩子在不同的場景中,感受不同的氛圍,學會分辨安全和危險的信號。
1 馬路上:
孩子們到了大街上總是會顯得格外活潑好動,但是馬路上車來車往,隨處都有安全的隱患。如何增強孩子對馬路安全的認識呢?
我們可以在家裡和孩子做過馬路的遊戲,甚至可以製作簡單的紅綠燈標誌,讓孩子看著不同顏色的燈,決定自己的行為:綠燈表示可以前進;紅燈表示等候。過馬路的時候,要先向左看,再向右看,防止視區盲點。
同時還可以和孩子做關於車輛轉彎、前進的遊戲,讓孩子明白在等紅綠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主道上行駛的車輛,是不是需要轉彎,幫助孩子熟悉車輛的燈所代表的含義:左邊的燈亮,代表車輛要左轉,右邊的燈亮,代表車輛要右轉。
這樣孩子在馬路上的時候,看到車燈亮起,就會明白這輛車是想向哪個方向轉彎,做到心裡有數。
2 公園裡:
公園裡風景優美,對於孩子們來說樂趣無窮。但是家長卻不能掉以輕心。
我們可以和孩子演一場測試的遊戲:孩子在一邊玩的開心,這個時候,走過來一個阿姨,對孩子說:"小朋友,我看到那邊有一隻很可愛的小狗,你想去看看嗎?"這個時候,就要提醒孩子:這是一個危險的場景。不認識的人打招呼,要保持戒備心理,及時找到自己的家人。
很多時候,在公園裡,也會遇到一些維修的區域,或者禁止入內的區域。孩子們總是對禁止的事情格外的關注,總想去一探究竟。
我們可以找一些關於禁止、維修等的圖片,來告訴孩子,這些區域的危險性,為什麼不能去。更需要讓孩子認識這些標誌,時刻提醒自己。
電梯里:
作為我們每天使用的工具,電梯看似是很平常的。但是依然也遏制不住孩子的好奇心:這個按鈕是做什麼的?那個按鈕按一下會怎麼樣?孩子的小手如果動一下的話,可能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我們可以指定一個類似的電梯按鈕的圖片,當孩子按到哪個按鈕的時候,我們就配合孩子做出相應的動作。開門:我們就假裝進入電梯,然後按樓層。如果孩子按到了警報按鈕,我們就裝作很驚慌的樣子。以此來增加孩子對電梯按鈕的認識和強化亂按按鈕所帶來的後果。
— 2 —
做好防護的措施
縱然我們提醒了孩子千萬遍,可是孩子的好奇心一旦動起來,可能都要忘記。所以防護工作必不可少。
隨時提醒:
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每當孩子顯露出自己的好奇心的時候,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做到隨時提醒。
"這個東西很鋒利,容易傷到你,要小心,不要碰它";"不要踩在井蓋上,很容易踩翻掉下去";"跑慢一點,轉彎的時候要注意"……我還經常會用一些看到的事情作為例子給孩子看,讓孩子意識到我並不是在嚇唬他,而是真的有這樣危險的事情發生。
這樣提醒的次數多了,孩子的心裡就會產生自我預警,看到類似的情況或者在相似的環境里,就會格外的注意這方面的警示。
做好防護
家裡的桌角要貼上防撞貼;電源插座要隨時斷電或貼上插座貼;飲水機的電源要注意關閉;廚房的刀具等要收好;陽台要安裝防護欄……
妹妹家的小寶兩歲了,每天最愛說的話就是"不摸電",邊說邊搖頭,樣子很是可愛。這就說明妹妹在平時特別注意對他強調電的危險性。只是孩子還太小了,雖然意識到電的危險,仍忍不住用小手去扣電板插頭,所以妹妹給家裡所有的插座都插上了插座貼。
— 3 —
教會孩子正確的方法
當孩子對一個事物產生好奇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怎麼樣做才能既保證自己的安全,又能順利的完成。
我家孩子最近迷上了做飯,經常在我做飯的站在我身邊觀看,同時表達想要參與進來的意願。於是我邊做邊給他講解:蒸米飯應該先打開電飯煲,取出內膽,倒入一碗大米,然後把大米沖洗乾淨,再加入適量的水。我甚至讓他自己用手指去感受到底應該加入多少的水量。然後一定要把內膽外側的水跡擦乾淨,才能放回電飯煲里。蓋好蓋子,按煮飯按鈕就可以了。
自從教給他怎麼蒸米飯後,幾乎每次蒸米飯的時候,他都很主動的要求自己去做。
這樣一來,還增加了孩子對勞動的興趣。
好奇心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動力,只有勇於嘗試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這個世界。只是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時刻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所以當我再問孩子還要不要摸那個絞餡機的時候,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再也不那麼魯莽了。"
你家也有這樣的好奇寶寶嗎?一起和我聊一聊吧。
我是小風車媽咪,80後寶媽,有一個可愛開朗的孩子,我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煩惱和快樂,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故事。
往期回顧:
https://www.toutiao.com/i6801338602677600772/
https://www.toutiao.com/i6800910202536198668/
https://www.toutiao.com/i6799578151358824964/
https://www.toutiao.com/i679545008274223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