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作者:阿妮婭
賽柏藍了解到,恆瑞已經停掉一般仿製藥的研究項目,只做創新藥和有核心價值的高端仿製藥。
▍恆瑞,停止仿製藥項目
今日(10月9日),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在北京雁棲湖召開,賽柏藍在會議現場了解到,因為仿製藥的競爭激烈,尤其是國家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後,批准得比較多,上市後的准入較慢;所以,在去年夏天,恆瑞已經停掉一般仿製藥的項目,只做創新藥和有核心價值的高端仿製藥。
對此,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表示:截至目前,專利到期的原研藥,該仿製的已經仿製完了,即使是距離專利到期還有較長時間的藥物,我們經過評估後認為其市場上的價值不高。因此,恆瑞從投入到產出比的角度衡量,認為投資價值不是太大——恆瑞應該把錢投在更有效的地方。
恆瑞也確實在這樣做,據了解,公司一直在持續不斷的投入研發,今年其研發支出會突破30億,目前已批准上市了5個創新藥,對整家公司的增長起到關鍵的拉動作用。
也就是說,恆瑞在更堅定的通過創新實現差異化競爭,在4+7、一致性評價的前提下,與其和大部分藥企在狹窄賽道上塞車,還不如走創新之路,找到自身的發展道路。
「恆瑞的管線中已有幾十個創新藥在研發,尤其是進入三期臨床的藥物,投入相當大,我們其他方面的開支可以省,但是創新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孫飄揚提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要改變企業的生存現狀,更有競爭優勢,必須走創新之路。」
▍這些企業,會找到生存空間
某種程度上,作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領軍企業,恆瑞的戰略調整對其他醫藥企業會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尤其是帶量採購下,首仿、難仿、改良型新藥以及能夠在技術上有所突破,具備持續創新能力的藥企會持續被市場看好,高銷售費用向高研發投入的發展模式將會逐漸改變。換言之,帶量採購會促進醫藥行業加大高端仿製藥的開發和創新藥領域的投入,加速產業升級。
賽柏藍了解到,全球重磅藥物基本均在10-15年達到銷售峰值,專利到期後,銷售額會迅速下降,即所謂的「專利懸崖」,而專利懸崖在國內卻十分滯後,無論原研藥還是仿製藥,國內價格都普遍高於英美兩國。
實際上,仿製藥在於薄利多銷,合理的生產利潤才是賺錢的基本邏輯,而不是用原研藥的價格去買仿製產品。
4+7帶量採購的思路也在於此,未來隨著帶量採購模式推廣和全國擴面,沒有技術壁壘的普通仿製藥將逐步回歸製造業利潤水平,仿製藥的「高毛利」時代宣告結束。
此時,具備品種持續推出能力的仿製藥企和高研發投入的創新藥企會更容易找到生存空間。
如果仿製藥企業過度依賴單一品種,極易受到新進入者的低價衝擊而大幅影響營收,那麼只有仿製藥企產品豐富且持續推出新產品,再藉助帶量採購快速開拓市場,這樣才能在未來招標降價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創新藥(尤其是首創新藥)憑藉上市後獨占期競爭少、降價壓力小等優勢,會給企業貢獻豐厚的利潤,這是仿製藥或Me-too/Me-better藥物所難以企及的。
▍創新藥,即將迎來爆發性增長
IQVIA 數據顯示,2017年創新藥占我國藥品銷售額比例約為5%。值得注意的是,該統計未納入大量基層醫療機構,實際比例會更低,而美國和日本專利藥銷售額分別為77%和56%,中國創新藥的銷售額比例有巨大提升空間。
而政策的利好也會推動創新藥的銷售增長:藥品審評/上市加速;建立國家藥品談判制度,創新藥納入醫保進程加快;與此同時,加強對輔助用藥使用的監測和限制,通過帶量採購騰籠換鳥,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更有價值的層面,如報銷創新藥。
據悉,到2023年,中國專利藥銷售占比有望達到30%。到2028年有望達到50%。中國創新藥產業或迎來爆發性增長。
此外,創新藥的風險主要來自研發投入巨大、研發時間漫長以及研發風險較高,因此,如果在技術上或業務模式上能夠有效縮短研發周期、節約研發投入或降低研發風險的企業,將更受青睞。
近年來,恆瑞醫藥不斷加大創新投入,從仿製藥企成長為仿創結合的藥企,再逐步成為完全創新驅動的藥企,市值從初上市的30億,增長100倍到如今的3000億,此次,恆瑞又開始暫停仿製藥研發,其戰略定位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