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中國又要求合作,美副總統的擰巴發言透露了什麼信號?

2019-10-27     長安觀察

彭斯,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做過律師和脫口秀主持人的他口才了得。但許多中國人熟悉他,是因為其頻頻對華「開炮」。去年10月,彭斯發表第一篇「對華演說」時,就被美國媒體認為是特朗普政府對華發動「新冷戰」的檄文。

一年後,彭斯再度發表涉華演講,將中國的經貿、香港、台灣、宗教等政策攻擊了個遍。比如,他聲稱中國過去的外交政策和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內地每關閉一家工廠,北京就會拔地而起一座摩天大樓」。比如,他就香港問題抨擊耐克和NBA,指責它們「向中國金錢和市場的誘惑叩頭」,表態自己「將和香港站在一起」。

「一派胡言」——王毅外長近日用四個字評價彭斯的言論。此前,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專門予以回應,她說:「我們奉勸美國一些人好好照照鏡子,認清自己的問題,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再滿世界大放厥詞,早點收起那套損人不利己的把戲。」

外交部鐵嘴接連回懟,態度鮮明、擲地有聲,表達了我們的態度。彭斯的此番演講基本延續了去年的套路和論調,將美國相對衰落的部分原因歸結於中國,同時在話里話外傳遞著一種「痛心疾首」:似乎當初是美國手把手帶領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幫助中國建立了市場經濟體系,可這些付出沒有讓中國成為美國的擁躉、照搬美式政治制度,反而一直在走自己的路。

可見,彭斯的對華態度透著濃濃的冷戰思維,完全否定了中國根據本國國情建立政治體制的合理性。同時,他抱有「救世主心態」,覺得是美國成全了中國的崛起。我們不否認新中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外部環境,但必須看到,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相互交融,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

更重要的是,外因終究要通過內因起作用。這就好比在一定合適的溫度下,雞蛋可以變成小雞,但在任何溫度下,不可能把石頭變成小雞。中國發展成績的取得,歸根結底是靠中國人的艱苦奮鬥,不是美國的施捨。

在「一派胡言」之後,彭斯還拐了個彎,他說美國不想與中國脫鉤,強調了美中兩國領導人的個人友誼,並且表示希望美中關係給兩國人民都帶來更多福祉,達成一個比較美好的關係和未來。

相較於一年前,彭斯的這一表態顯得帶有幾分「暖意」。只是,對於美國政客,我們還得聽其言、觀其行。一個對華鷹派的示好能帶有多少真心實意,實在難以讓人感到樂觀。

總體來說,彭斯為什麼要發表一通有些擰巴的演講?這篇演講又傳遞了什麼?

作為特朗普班底中最受重視的一員,彭斯很大程度上代表著美國共和黨保守派的意見。他肯定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強硬態勢,無非是要為明年的大選服務。

特朗普在就任時曾宣稱要讓美國經濟增長超過3%,但他還沒有達到這個目標,美國經濟增長就從去年的接近3%下滑到現在的接近2%。以彭斯為代表的一些人猛打「中國牌」,或可被視作共和黨的「自救」。

當前,中美新一輪經貿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為簽署階段性協議奠定了重要基礎。彭斯演講的論調,著實與雙方努力方向不符。正如有觀察者所言:美國的政治精英們需要正視對華搞壓制能力的局限性,做出推動中美關係朝著真正緩和的方向改善。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拓展合作,中美就有可能做出一個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整個世界的正確選擇。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w1NEW4BMH2_cNUgxk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