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侗姑娘在向遊客推銷楊梅
走進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坳上鎮,舉目眺望,山上標準化改良種植的萬畝楊梅樹連片成林,山中步道蜿蜒串聯各個景點供遊客遊玩體驗,山下加工基地農工旅文融合深挖楊梅附加值。在這背後,是靖州充分挖掘「江南第一梅」的品牌價值、升級楊梅產業的一份初心使命。靖州抓住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這一契機,積極探索「種植基地+加工園區+研發中心+商貿物流+文化旅遊」五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新業態,將楊梅「紅果」變「金果」,把坳上鎮打造成令遊客流連忘返的最甜「楊梅小鎮」,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品質品牌 楊梅「紅」遍九州
在坳上鎮木洞楊梅產業園,一個個山頭上,經過嫁接培育、標準化種植的楊梅樹鬱鬱蔥蔥,整齊劃一,讓人賞心悅目。
「標準化種植的楊梅樹高不超過 2米,樹冠不超過 3 米,行距保持 4 米……」說起標準化種植,梅農盧登科如數家珍。以前自家楊梅樹是哪裡方便種哪裡,樹高普遍超過5米,既難以採摘,又不便於管理,楊梅優果率低。這也是當時坳上鎮楊梅林普遍面臨的問題。
叫好又叫座,品質是關鍵。如何提質?把好生產關是前提。靖州出台《靖州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3-2025)》《靖州楊梅特色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5)》 等文件,對標準化品改種植的楊梅林每畝補貼400元,開展技術培訓,推動楊梅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制定楊梅生產系列地方標準並升級為省級標準,普及標準化種植,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採取物理辦法防治病蟲害,保證楊梅無毒、無殘留、無污染。
而銷售端品控是關鍵。「楊梅形狀只接受飽滿的圓形,大小均勻,不接受有斑點、有傷痕的果實;楊梅色澤必須發黑,重量在25到35克之間……」靖州喜樂購電子商務公司負責人李巧華說,每一顆楊梅都要經過嚴苛的「競爭」,才能到達消費者舌尖,完成這場甜蜜的邂逅。
「最優質的楊梅才有最強的市場競爭力,最響亮的品牌才有最廣闊的市場。」坳上鎮黨委書記尹策偉表示,坳上鎮的楊梅從種植到銷售,每一個環節對品質都嚴格把控,全力打造「靖州楊梅」品牌,這是靖州楊梅「紅」遍九州的秘訣,也是每一個靖州楊梅人將始終堅守的初心。
觸網上線 楊梅跑贏「24小時」
「現在我們村頭就有順豐的物流點,網上接單,從採摘到發貨不超過3小時,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說起如今楊梅銷售之變,響水村梅農黃萬國感慨萬千:「以前沒有銷路和合適的運輸方式,只能在樹下賣、家門口賣、農貿市場賣,賣不出好價錢。」
楊梅雖好吃,但是個「嬌滴滴」的主兒。它沒有「外衣」,不適合「長途旅行」,也受不了長時間「冷漠」,離開樹梢後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狂奔」向愛梅之人的舌尖。如何讓楊梅更快甜到消費者口裡,甜進梅農心裡,這是坳上鎮發展楊梅產業必須攻克的難題。如何破題?靖州縣委政府打出了「辦節會拓渠道+政策加持電商+引企業建冷鏈」的組合拳。
——舉辦楊梅節,「聯網」合作增渠道。靖州縣委政府早在 2013 年就開始每年舉辦一屆楊梅節,通過與各大電商平台合作,打通網上銷售渠道,通過產銷對接會、多社區聯動、網上楊梅節等促銷活動,為靖州楊梅搭建起「線上+線下」結合的營銷推廣平台。
——加強政策引導,實現「楊梅網上賣」。縣委、政府搶抓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的契機,建起靖州楊梅商城和電商創業孵化基地。從2016 年開始,按照「電商企業+基地+貧困戶」和「電商基地+合作社 (企業) +物流快遞」的新型模式,將電商作為農村發展的「催化劑」,解決農戶農產品的銷路問題。每年財政投入100萬元專項資金大力實施電商「小步快跑」行動。截至目前,靖州已建成124個村級電商服務點,網站、網店500餘家,網絡電商扶貧平台實現縣、鄉、村全覆蓋。
——引進冷鏈物流,實行「快遞樹下駐」。引進順豐、京東等大型企業,順豐專門配備了 45 輛冷鏈車,在後山溪、艮山口、坳上、二涼亭、鋪口等地開設了 23 個收寄點;開設了長株潭、深圳專線。只要是貼有「楊梅」標籤的快遞包裹,都將單獨跟蹤,優先派送,保證這種「最嬌貴」的水果能儘快送到買家手中。目前靖州楊梅可到達全國177個城市,省內24小時內就能送達。
「今年我家的優質楊梅果以 140 元每件的價格,賣到了長沙、杭州、南寧等大城市,供不應求。」黃萬國說,如今再也不愁好楊梅賣不掉的問題。
對於有多年電商銷售經驗的張洪城來說,他的感受也頗深:「2014 年以前,全縣很少有楊梅是通過網際網路+物流賣出去的,短短几年變化太大了,去年我們好農貨電商平台銷量有 4.5 萬件,今年接近5萬件!」
如今,遍地開花的快遞站點和電商平台,擔負起了為梅農們解決「一下樹就上市」的重任,徹底改變了銷售全靠「喊」,運輸全靠「帶」的現象。
龍頭帶動 楊梅身價翻了番
六月楊梅紅似火。今年的六月,木洞楊梅產業園也是熱鬧非凡——「大家排好隊不要急,貧困戶的收購價每斤一塊七,一般農戶的每斤一塊五。」廠區工作人員一邊維持秩序,一邊收購村民採摘下來的楊梅。
「我們收購的這些次品果主要用於榨汁釀酒,經過釀造工藝製作,一斤次品楊梅果的價值能從一塊五提升到十幾塊,大大提高價值。」該公司總經理武世新告訴記者,廠區每年要收購近千噸楊梅次品果,生產的木洞、東魁、烏梅等楊梅紅酒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
楊梅屬於季節性特彆強的產品,每年上市供應的時間只有20天左右,楊梅鮮果中只有20%的鮮果進入了消費者的舌尖,其餘80%都進入了各大龍頭企業,如何挖掘好次品果的潛力價值,讓每一顆楊梅物盡其用,讓梅農真正實現增收,是當地政府曾經面臨的一道難題。
經過詳細調研,靖州決定大力發展楊梅深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先後招商引資建成了佰諾酒業、一品東方、湘百仕等龍頭企業,發展楊梅深加工,並積極與北京航天育種技術開發中心、浙江農科院、湖南農大等科研機構開展產研合作,研發的楊梅果汁發酵生產楊梅果酒、果醋工藝,填補了國內楊梅深加工技術空白,極具市場潛力。
在今年 6 月舉辦的中非經貿博覽會上,靖州「一品東方」楊梅汁飲品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確定為第一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晚宴指定飲品,獲得嘉賓們一致好評。
農旅一體 楊梅特色游成名片
「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靖州縣坳上鎮楊梅觀景台的玻璃棧道上,萬畝梅林就在我腳下 ;我旁邊的這顆楊梅樹就是擁有 520 年樹齡的楊梅樹王,好有歷史感。」福建 99後青年學生李光福發布在抖音上一段「楊梅之鄉遊記」視頻,獲得了上萬名網友的關注和點贊。
近年來,坳上鎮依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經濟,修建楊梅觀光道、楊梅長廊、風雨橋,建成了2218畝的楊梅展示園、採摘體驗園,楊梅鮮果也經過包裝、加工,楊梅鮮果也經過包裝、加工,變身時尚綠色產品。「園區變景區、企業變酒莊、產品變文化」的農旅一體發展模式初具雛形,高效農業帶動生態旅遊讓百姓們的口袋越來越鼓。2019 年,2019湖南靖州楊梅節暨產業扶貧促銷活動在木洞村楊梅台隆重開幕,吸引了全國各地近 6 萬名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日接待遊客 3000 人以上,實現農村休閒觀光旅遊收入1000多萬元。
除了「中國楊梅生態博物館」旅遊景區萬畝楊梅游,靖州「千載非遺」苗族歌鼟、「女兒王國」侗寨岩腳、「楚南雄峰」飛山、「國家公園」排牙山勝景等豐富的旅遊資源也聯合發力,正吸引各方遊客紛至沓來。
一顆楊梅正托起一個產業,甜蜜千千萬萬百姓的生活。尹策偉透露:「今後坳上鎮還將繼續藉助楊梅產業,建設特色楊梅小鎮,走農旅一體化發展道路,豐富產業業態,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祝繼冠 何嫘 黃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