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經費用來創造福祉該多好?神舟16上天后,果然又有人問了!

2023-05-31     以史為鑑

原標題:航天經費用來創造福祉該多好?神舟16上天后,果然又有人問了!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三名中國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成功進入空間站。

就在全國的稱讚聲音中,卻還有人站出來質疑:「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幾十年發展航天,究竟給我們自己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還說啥「僅僅是因為上天就證明我們很強大?超過了所謂的敵人?如果這些航天經費真的用來創造福祉,會有多少人感恩?」

其實這些話術擱在十年前的網際網路上,估計還有不少人會信了他的邪!但是這十年來,中國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全民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讓這些老公知的話術越來越沒有市場。

其實類似:「載人航天發射一次花費巨大,何不將這些錢拿出來捐給貧困區的人民呢?」的質疑,從有航天事業的那一天就有了。

如今截圖上的這些人都是拾人牙慧罷了。在許許多多的質疑聲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尚比亞修女之問。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蘇聯為了爭奪太空霸權,空間站、探月、探火等項目層出不窮,美國NASA更是燒錢大戶。

1970年,一位來自尚比亞的修女瑪麗·尤肯達(Sister Mary Jucunda)給美國NASA寫信質問: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你怎麼能捨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

圖註:恩斯特·施圖林格博士

NASA時任美國航空航天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副總監的恩斯特·施圖林格博士(Dr. Ernst Stuhlinger)後來給瑪麗修女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後來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公開發表。

在這封信中,恩斯特·施圖林格博士說道:致力於太空計劃有助於緩解乃至最終解決地球上諸如貧困與飢餓這樣的嚴峻問題。

施圖林格給修女舉例說明,太空計劃帶來的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天氣預報技術,會給農業帶來每年將至少增加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糧食產量。

而且從航天技術產生的技術革新會帶來更為精良的廚具和農具,性能更優的輪船和飛機,更準確的天氣預報和風暴預警,更好的通訊方式,更為有效的醫療器械,以及更好的日常用品和工具。

圖註:恩斯特·施圖林格博士送給尚比亞修女的,阿波羅計劃中1968年聖誕節在月球軌道上拍攝的題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

尚比亞修女的質疑和美國NASA的回答都成為航天史上的經典。

到了今天,航空航天技術的進步可以說不僅僅是對國家有重大意義,更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影響。

比如大家非常常見的嬰幼兒用的紙尿褲,最早就是因為美國太空人在太空里尿褲子了,尿液甩的哪兒都是,迫使科學家為了解決太空人生理問題,才斥巨資發明了紙尿褲。

再比如我們如今非常常用的導航軟體,都要感謝向太空發射的導航衛星和地面定位技術。

再比如天氣預報,我們能提前一周,甚至更久就能了解到在大海上空生成的颱風等級,並且預測颱風路徑,這一挽救了無數生命和財產的技術也是來自於航空航天。

……

在恩斯特·施圖林格博士回復尚比亞修女的1970年,美國每年大約有一千種由太空項目產生的技術革新應用於地面技術。

而到了今天,這一數據只會更多。

上面提到的只不過是航空航天技術轉移的一點點成功,更多的成果早就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了。

而且往大里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要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走出搖籃,去探索更廣闊的空間。

發射火箭建立空間站只是第一步,後面探月、探火、探索太陽系、探索銀河系、探索整個宇宙,這將是人類永恆的使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b6002880424360ebe07b74c932f40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