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不能說快樂要說安康?假的!

2024-06-10     以史為鑑

一到端午節,很多人都說端午節要說端午安康,不能說端午快樂,理由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跳江,是一個嚴肅、悲傷的節日,因此不能說快樂,要說端午安康!

其實啊,這完全是一個謠言!

端午節的祝福語變化,真是非常明顯滴體現了現代漢語是如何受到網際網路謠言影響的。

我印象中,四五年前的端午節,大家還都在互相祝福端午節快樂;

然後一個所謂國學博主發了條博文,說端午是紀念屈原的,要嚴肅不能說快樂,要說安康。

本來就是一個半吊子博主胡說八道的話,不知道咋滴就開始瘋傳,眼睜睜滴看著「端午安康」直接破圈,大家端午節群發的消息裡面基本上都是安康,很少有快樂了……甚至現在一些官方號端午祝福都是「端午安康」…

其實端午節來歷很早,遠遠早於紀念屈原或者伍子胥的說法;

在歷史記載上,每年五月初五是一年之中開始熱的時候,這個時候各種毒蟲出來活動,因此五月被稱為惡月,五日是惡日,因此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就是惡月惡日。

這天有很多的禁忌,甚至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要丟掉,比如著名的孟嘗君就是端午生日,要不是他母親想得開,孟嘗君小時候就被丟掉了。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嬰默然。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史記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嬰默然。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史記

但是到了後來,隨著南北雙方的融合,端午除了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還一直是很歡樂的節日,從民間到皇室,端午這一天一定是歡歡樂樂的過大節。

唐明皇李隆基就在端午大宴群臣,並寫文說:端午美君臣之相樂。

根據《夢梁錄》記載,宋朝在端午要觀看水嬉,看各種音樂會,還要給王公大臣贈送衣服香料畫扇等等節日禮物;

而民間就更歡樂了,《東京夢華錄》里說,端午前東京街道上會叫賣桃枝、柳枝、葵花、蒲葉……家家戶戶都把它們擺在門口。到了端午這一天,人們還會相互邀請吃飯,歡度佳節。

在敦煌出土的《端午相迎書》也寫道:「喜逢嘉節,端午良辰,獻續同歡……"

到了明清時期,端午節在北方還被叫女兒節。明沈榜在《宛署雜記》中寫道:「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已出嫁之女亦各歸家,俗呼是日為女兒節。」

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這一天北京城裡都要互相贈送粽子,還要送櫻桃、桑葚等水果,加上五毒餅,玫瑰花等等。

「京師謂端陽為五月節,初五日為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之。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貽,並附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李,及五毒餅、玫瑰等物。」

「京師謂端陽為五月節,初五日為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之。每屆端陽以前,府第朱門,皆以粽子相饋貽,並附以櫻桃、桑椹、荸薺、桃、李,及五毒餅、玫瑰等物。」

《日下舊聞考》上還說,端午這天,北京人都跑到皇家的天壇一帶結伴避暑喝酒,哪怕沒有水系的城市玩不了龍州競渡,也要一起出門遊玩。

「踏青本清明故事,獨燕京以五月五日避天壇松林、高梁橋、柳林、滿井,藤陰結伴攜觴者甚眾。近咸集於金魚池上,他處皆間寂矣。」《帝京景物略》:「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曰避毒也,過午後,走馬壇之牆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

「踏青本清明故事,獨燕京以五月五日避天壇松林、高梁橋、柳林、滿井,藤陰結伴攜觴者甚眾。近咸集於金魚池上,他處皆間寂矣。」《帝京景物略》:「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壇,曰避毒也,過午後,走馬壇之牆下,無江城系絲段角黍俗,而亦為角黍,無競渡俗,亦競游耍。」

這些資料都證明古代端午就是一個很歡樂的日子,根本不是啥嚴肅悲哀的紀念日子。

造謠一句話,闢謠跑斷腿,端午這天,大家就該快快樂樂的。

以史為鑑祝大家端午快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c6d3d19c7f0b2cfd303821bbb698c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