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比爹大3歲?這兩天,一則奇葩新聞引發關注。
原來,重慶市三江街道復興村原黨支部書記羅玉良為了騙取低保金,篡改了兒子的年齡,改後兒子竟比自己還大三歲。而更讓人驚異的是,就靠著這麼個拙劣的「作弊」手法,其竟然能矇混9年之久。
說起來,近些年類似花式騙保的案件屢見不鮮。
有 「死人保」,人死了卻還「吃」著低保;還有「富人保」,戴金表開豪車冒充貧困戶;更有「關係保」,許多村幹部七大姑八大姨全是低保戶……各色人等各顯神通、裡應外合,農村低保金儼然成了「唐僧肉」。
蠅貪可恨,但我們也不禁要問低保為何這麼好騙?
一來,制度執行漏洞百出。在諸多案件中,低保金申領不透明、審核不嚴格、監管不到位、發放不規範,等等這些都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就拿「兒子比爹大3歲」式騙保來說,這麼大的漏洞,整個申報流程中愣是沒人發現,著實令人費解。即便是在申報時該村支書找了關係,可後續層層審核,又怎能輕易矇混過關?
二來,懲治力度有待加強。對於騙取低保,如今的處罰方式多是取消低保資格、退繳低保金,或者紀律處分了事,可這未免有些太輕了。從法律層面分析,騙取低保既涉嫌騙取國家的低保資金,又擠壓了真正需要幫助的生活困難群體的基本生存權。在不少專家看來,這種行為已經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一個涉嫌詐騙的法律問題了。為此,近些年屢屢有媒體呼籲「應該考慮將騙取低保入刑」。
眼下,反腐利劍高懸,老虎蒼蠅一起打,對騙取低保的蠅貪形成了不小震懾;其次,《社會救助法》也已經進入立法快車道,期待從法律上明確申請人騙取社會救助待遇和審批單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法律責任,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紮緊制度的籬笆,握緊法律的拳頭,騙領低保的歪風邪氣才能剎住,低保才能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