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顏值高」——「遇見美美的平遠」系列報道(中)

2023-08-09     家在硯山

原標題:鄉村振興「顏值高」——「遇見美美的平遠」系列報道(中)

·····················廣告······················

編者按:

平遠片區是文山的西大門,以硯山縣平遠鎮為核心區,包括文山市紅甸回族鄉和硯山縣稼依鎮、阿舍彝族鄉共4個鄉鎮,國土面積1185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19.12萬人,長期是文山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乘著黨的二十大的東風,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社會治理等領域政策紅利疊加,州委、州政府決定,舉全州之力 將平遠片區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知名度、影響力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示範區、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標誌區,打造一個以民族團結之美為核心要義、以綠美為底色、以大美為最終結果的「美美的平遠」。

7月底,州融媒體中心派出記者走訪平遠片區,感受「美美的平遠」的魅力,見證「美美的平遠」的勃勃生機。即日起,我們將連續推出「遇見美美的平遠」系列報道,帶你認識平遠片區的民族團結之美、鄉村振興之美、基層社會治理之美。

夏末秋初,風輕綠濃。豐收的味道在平遠片區田野間開始瀰漫。

鄉村振興,是民族團結和社會治理的驅動力。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州委、州政府把「三區」建設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結合,立足平遠片區作為文山商貿物流活躍地、高原特色農業重要基地、農特產品加工交易集散地的優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做大特色優勢產業,全力推動綠美鄉村建設,平遠片區村村富裕、業業興旺、處處綠美的「高顏值」鄉村振興開始展露。

基礎設施應民需

紅甸回族鄉地處河谷半山區,年平均降雨量在750至900毫米之間,歷來是文山市乃至全州缺水較為嚴重的地區。

這幾天,紅甸中型灌區2022年田間工程輸水干管及配套工程進入了收尾階段。「項目投資4600萬元,涉及灌區面積5.4萬畝,將有效緩解紅甸的用水瓶頸,讓我們的產業發展更多元化。」紅甸回族鄉黨委書記向永斌介紹。

除了紅甸中型灌區2022年田間工程輸水干管及配套工程外,我州在「三區」建設中還實施了德厚水庫調水入平工程,以滿足平遠片區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我們現在種了4000多畝軟籽石榴,以後還要擴大規模,能解決水的問題真是太好了。」稼依鎮龍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高永才對德厚水庫調水入平充滿期待,「如果水的問題解決了,對發展產業、促進群眾增收有很大促進作用。」

針對平遠、稼依兩個集鎮商貿服務業較為活躍,但道路老舊、人居環境有待提升的問題,規劃投資3.2億元在平遠鎮、稼依鎮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針對平遠鎮人口較多,活動場所不足且設施破損嚴重、陳舊等問題,協調山東魏橋集團投資3200萬元對平遠鎮新平、田心兩個民族團結廣場進行提質改造……在平遠片區「三區」建設中,圍繞民 生需求和發展需要,州委、州政府統籌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和資源,加快補齊農村公共 基礎設施短板。

交通方面,積極爭取啟動G80廣昆高速開口和南昆高速大白戶高鐵站工程,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

水利方面,實施農村供水保障3年專項行動,加快大松樹水庫、黑巴水庫等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建設,加大平遠大型灌區周邊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進文硯大型灌區建設和高標準農田開發。

能源方面,提升改造產業基地、農業發展的生產用電電網設施,加快布局建設充電樁。

信息方面,對4G網絡基站進行改造提升,將建成覆蓋全片區的5G網絡和網際網路;物流方面,重點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建設果蔬冷鏈物流區,引進快遞物流公司入駐,推動果蔬的快速流通。

「到2025年,將全面建成滿足平遠片區『三區』創建需要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和物流等基礎設施。」州民宗委副主任、州委民族團結工作隊副隊長盧飛介紹。

產業興旺煥新彩

平遠片區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的光、熱、水、氣等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品種多元。

走進平遠鎮小夸底村的稻穀示範基地,農耕路與水渠縱橫交錯,綠油油的水稻與藍天、白雲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個示範基地是雲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水稻創新種植為特色的「土 地整治+現代農業」土地整治示範項目。公司副總經理劉洪楠介紹,結合平遠片區得天獨厚的土地條件和顯著的農業發展區位優勢,公司在當地流轉土地4.58萬畝,並進行土地整治改造提升,把這裡低產出、低效益的旱地,變為「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渠相連、地平整、機可耕」的高效農業生產區。「項目共涉及10個社區37個村小組共3645戶,我們與農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年付土地流轉租金4371.79萬元,每年為當地群眾創造逾8萬次務工機會,支付勞務工資1035萬元。」

「我家大概有90畝土地租給了公司,每個月在這打工有3000元的工資。」當地村民王金 旺是項目實施的受益者之一。他把土地出租給公司,還受僱於公司,負責1000畝水稻的管理。「七算八算一年也有十多萬的收入,有了產業我就能就近就地就業,既賺到了錢又照顧得了家。」

小夸底村的水稻只是平遠片區正在發展壯大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鄉村振興,產業興旺 是基礎、是重點。 在「三區」建設中,我州以打造全產業鏈特色農業為突破口,以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和高標準基地為重要載體,建設了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生產區域化、經營專業化、發展集群化的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專業村和產業基地。

文山市紅甸回族鄉紅甸村是遠近聞名的「山藥村」。這段時間正是山藥採挖的季節,紅 甸村的山藥地里,當地群眾正忙著採挖、裝箱、打包裝車。文山市紅宏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自然每天都在山藥地里打轉,查看山藥的採挖情況,「合作社已接到好幾單大訂單,現在都忙著採挖、發貨。」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今年紅甸鄉山藥種植面積達1.5萬畝,涉及18個村 915戶,預計產值將達1.8億元。同時,還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種植了3萬餘畝山藥。

「『三區』建設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營商環境,所以我們選擇平遠。」文山 拜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藍莓種植和銷售為主的企業,公司副總經理耿媛媛介紹說,今年公司900畝的藍莓智慧產業園可實現產值1億元,帶動當地群眾勞務年收入達1000萬元。 企業的發展已經和平遠片區「三區」建設緊緊連在了一起,乘著這股東風,企業將再種植1000畝藍莓,與當地群眾共享「三區」建設紅利。

綠美鄉村提顏值

道路乾淨整潔,河道水清岸綠,農房錯落有致……星羅棋布的美麗宜居鄉村是平遠片區最殷實的「綠美家底」。

炎炎烈日下,走進群山環抱中的硯山縣阿舍鄉斗南村,頓時感到一絲絲清涼。這裡青山秀美、綠水潺潺,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景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融。

斗南村黨總支書記王自福介紹說,去年斗南村按照「三區」建設的規劃和綠美建設要求,念好「山水生態經」,在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黨員帶頭、幹部先行,將全村劃分為5個網格,由5名村幹部和40名年輕黨員劃片包村,帶著群眾一起開展綠美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進村道路硬化等工作。一年下來,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綠美宜居的精品村寨、鄉村旅遊的「打卡點」。

「村子美了,家裡也要美。有空我就種種花、收拾收拾庭院,讓家也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斗南村村民馬秀家被縣裡評為「綠美庭院示範戶」,她家房前屋後綠樹環繞,庭院鮮花盛開,極富詩情畫意。「現在來旅遊的人開始多了,打算弄點農家樂,讓我們的美麗庭院帶來美麗經濟。」馬秀高興地說。

「三區」建設以來,平遠片區像斗南這樣的綠美鄉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一個個村寨「脫胎換骨」,秀出「高顏值」的同時,群眾生活也逐步邁向「高品質」。

文山市紅甸回族鄉席草寨村通過村規民約,採取「掃乾淨、擺整齊、搞綠化、管畜禽、建制度」的措施,引導群眾提升家庭及公共環境衛生水平。「現在大家都認為村子改變了,還要一起共同愛護,才能讓村子越來越好,現在我們看到葉子落在地上都會自覺撿起來丟到垃圾桶。」席草寨村村民李劍良說。

「以前一個星期掃三次,不如現在一個星期掃一次。」平遠鎮雲峰村在村黨總支的引領下,全村172戶839人分五個小組投工投勞開展綠美建設,並形成常態長效的機制,讓村黨總支書記黃國洪不由發出這番感慨,「下步我們還要加大綠美建設,重點是裸房整治和美麗庭院的打造,這一兩年就要搞完,要讓雲峰成為平遠片區最美的村。」

在平遠片區「三區」建設中,我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綠美鄉村建設、耕地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韻」,充分利用當地田園風光、建築風貌、山水特色、民族文化等特色資源,廣泛發動群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展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打造了一批「產業強、環境美、設施全、服務優、治理好、民風淳」的特色村寨,為「美美的平遠」提供了生態底色、綠美底色。

產業花開百姓富,綠美鄉村處處景。如火如荼的「三區」建設正「領航」平遠片區鄉村振興,富裕、和諧、美麗的鄉村願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來源:文山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家在硯山

01

聯繫我們

投稿爆料:Yanshan7077(微信)

02

家在硯山平台

留言區抖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4ca70d1fc8a50f4b4aa559b6ac0f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