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廣告······················
正
文
生來殘缺卻自強不息
從邊疆小城站上世界的賽場
完成文山州殘疾人運動員
在特奧會上獎牌「零」的突破
……
硯山縣殘疾人運動員盧國偉
「阿甘式」的10年奔跑之旅
生動詮釋了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精神內涵
盧國偉在特奧賽場
在德國柏林第十六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奪得一金兩銀後,盧國偉回到位於硯山老城的家裡,每天的生活似乎沒有任何改變——早上6點起床跑步,帶爺爺吃早點,在自家店裡洗車,遛4隻狗,去縣體育館打籃球……用大伯母田春花的話說:「比上班還規律。」
今年22歲的盧國偉已經來到職業生涯的末期,和他一起參加比賽的都是十幾歲的少年。自12歲開始練習短跑,除了2021年在家裡陪伴臨終的奶奶,他幾乎是不間斷地奔跑了10年。盧國偉的智力殘疾是從娘胎裡帶的,很小的時候母親和父親離婚遠走,爺爺奶奶把他拉扯大。勉強在普通小學上到二年級,由於實在學不進任何知識,在老師建議下,盧國偉到醫院確診了智力障礙和小兒多動症。家裡最疼愛他的奶奶首先接受了這個事實,力排眾議將盧國偉送進硯山縣特殊學校,由此開啟了「追風」生涯。
盧國偉和楊家國老師在訓練
在特校,小盧國偉遇到了伯樂楊家國老師。他發現盧國偉比其他學生跑得都快,且身高腿長、爆發力強,因此決定讓他專攻短跑項目。「楊老師很嚴格,對我很好。」盧國偉不善表達,記憶力也不好,但在特校的時光他卻記得清楚——每天6點多起床,熱身、訓練,白天上完課,晚上繼續訓練;自己是五六個一起訓練的同學裡跑得最快的;有人會偷懶,早上起不來,楊家國就到宿舍一個個叫……「我從來不賴床。」盧國偉驕傲地說。
盧國偉在北京集訓
「苦呢,也還是要練。」每次有人問盧國偉訓練苦不苦,他都這樣回答。和大賽前的集訓比起來,日常的訓練算得上輕鬆。今年特奧會前一個多月,盧國偉到北京參加集訓。為了激發出運動員的最佳狀態、超越自身極限,教練會制定遠超平常強度的訓練計劃。殘疾人運動員的意志力驚人,自始至終沒有一個人喊過累,這樣的集體氛圍激勵著盧國偉奮發努力。首都的陽光曬掉了他三層皮,本就健康的膚色更加黝黑。
6月17日至25日,盧國偉隨國家隊參加第十六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人群中不難找到皮膚黝黑的他。
過人的天賦加上刻苦的訓練,讓盧國偉一路過關斬將,自2017年參加第二屆文山州殘疾人運動會拿到田徑400米第一名開始,他陸續參加省殘運會、全國特奧會等重大賽事,都拿到了不錯的成績。在第十六屆世界特奧會上獲得田徑4x400米冠軍,更讓他成為文山州殘疾人運動員「第一人」。而100米項目以0.5秒之差輸給黑人選手獲得亞軍,盧國偉也不惱,他很滿足,「沒關係,已經很厲害了。」教練和家人鼓勵他。
天生的缺陷讓盧國偉無法像普通人那樣生活工作,但家人的愛為他撐起一片天。一直以來,一家人都共同居住在硯山縣小興街的樓房裡,在奶奶去世、哥哥和堂弟外出工作後,三代同堂的8口之家變成5人。大伯盧雲斌和伯母田春花照顧著一家老小,在一樓開了個洗車鋪子,盧國偉和父親盧雲龍平時就在店裡洗車,20元一輛。由於店面不靠主路且狹窄,基本都是街坊和熟人照顧生意。即使一天只有一輛車,盧國偉也盡力做到最好。「還有客人專門過來找小偉洗呢。」田春花說。
盧國偉84歲的爺爺盧德文是一名老黨員,耳背很嚴重。採訪中,一直坐在沙發上佝僂著的爺爺不知想到了什麼,直起身含糊著說道:「國偉是個好孩子……從邊疆小城走出去,站上世界的舞台……你要感謝國家、感謝黨,要繼續努力,為硯山和國家爭光……」一直以來,家人都教導盧國偉要感恩——感恩國家的好政策,感恩各級殘聯的關心幫助和特校老師們的悉心培養。盧國偉背負著大家的期待,更是衝勁十足,每次參加比賽拿到獎牌都要回學校報喜,感謝老師。
盧國偉佩戴著在世界特奧會上贏得的三塊獎牌。其他比賽獎牌、證書在硯山縣特校陳列展示。
如今,盧國偉期待著能參加今年10月在杭州舉行的亞殘運會,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參加重大賽事為家鄉爭光的機會。「想一直跑步嗎?」「想」盧國偉說,他掌心合十,注視前方,一如無數次在百米開外望向終點。
來源:文山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引用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家在硯山
01
聯繫我們
投稿爆料:Yanshan7077(微信)
02
家在硯山平台
留言區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