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辦擬啟動未成年人模式,背後信息量真大

2023-08-02   張書樂

原標題:網信辦擬啟動未成年人模式,背後信息量真大

據「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消息,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就《移動網際網路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根據徵求意見稿,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範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商店,實現軟硬體三方聯動,方便用戶一鍵進入模式,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其中提出,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程式和應用程式分發平台之間應實現聯動,未成年人模式應具備自動切換功能。

在移動智能終端一鍵啟動未成年人模式後,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分發平台應自動切換到未成年人模式介面。

在移動智能終端退出未成年人模式後,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分發平台應自動切換到普通模式介面。

徵求意見稿指出,移動智能終端應為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用戶提供差異化使用時長管理服務。

當超過每日使用時限,移動智能終端應自動關閉除特定必要應用程式和家長自定義豁免的應用程式之外的其他應用程式。

根據徵求意見稿,在未成年人模式下移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為未成年人提供分齡內容服務,並打造專屬內容池,也應限制未成年人用戶使用可能危害其身心健康的產品和服務。

此次徵求意見稿背後,透露出了何種信息?

對此,上海報業集團旗下《財聯社》記者崔銘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這個意見稿十分用心,可以看出是沉下去做了詳盡的調查研究的用心成功。

具體來說,此次徵求意見稿在未成年人防沉迷問題上更加精細化,治理方式更加「剛柔並濟」。

一方面是年齡界定細化。

相較於「青少年」,「未成年」的年齡限制更為明確,即不滿18周歲。

意見稿中又將「未成年」進一步劃分為5個年齡區間:不滿3周歲、3周歲以上不滿8周歲、8周歲以上不滿12周歲、12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進行針對性的分層管理。

針對不同年齡區間,其使用的服務都有剛性規定,同時針對家庭個性化需求,又給出了家長自定義豁免的柔性解決方案,其在剛柔並濟上可謂用心良苦。

另一方面是彌補移動「入口」漏洞。

相較於PC端以瀏覽器和搜尋引擎為主要入口,移動端入口更為分散,APP只是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入口,還有很多智能終端、應用商店、服務平台等隱形入口是此前防沉迷規定沒有覆蓋到的地方,存在不小的漏洞。

尤其是智能終端,囊括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兒童智能手錶、早教機等產品。

此類產品過去並沒有特定的未成年人模式,儘管部分品牌也有推出智能關懷之類的應用,方便家庭對未成年人上網問題進行監管。

但依然存在許多漏洞,未成年人可以輕鬆通過手機瀏覽器、微信小程序等跳過「封堵」。

至於應用商店納入未成年人模式,則意義更加重大。

未成年人沉迷移動網際網路,未必一定要上網,例如遊戲,即通過應用商店中的各種單機遊戲跳出防沉迷系統……

由此可見,此次徵求意見稿所要達成的未成年人保護,力度、決心和深度都是空前的。

而從行業角度來說,未成年人模式會對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帶來何種影響?

愚以為:

目前來看,對行業的影響有限。

諸如遊戲行業之前就一直受到嚴格的防沉迷監管,相關廠商的執行力度也很大。

短視頻行業和網課行業本身也有針對性的防沉迷規定,這次徵求意見稿與行業性的防沉迷規定互為補充,進一步彌補漏洞。

總體來說,網際網路防沉迷工作現在已經進入「深水區」,正在從以往的「粗放式」邁向「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