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月銷3萬輛目標達成,成國內市值第二大車企

2023-07-03     NBD汽車

首個月銷超3萬輛的中國豪華品牌出現了!

7月1日,理想汽車公布的6月交付數據顯示,6月,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32575輛,同比增長150.1%,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三萬。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到86533輛,同比增長201.6%。理想汽車2023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

「得益於組織流程和經營能力的全面提升,理想汽車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3萬輛,成為繼奔馳、寶馬、奧迪和特斯拉之後,第五家月交付量突破3萬輛的豪華品牌,也是唯一一家月交付量超過3萬輛的中國豪華品牌。第三季度,理想L8和理想L9的目標是每月過萬輛的交付,理想L7挑戰1.5萬輛月交付目標,並在今年四季度挑戰4萬輛的月交付。」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說。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6月底,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為396451輛,其在本月將實現第40萬輛量產車的交付,並將成為達成這一成就最快的中國造車新勢力。

狂奔的銷量

月交付32575輛不僅讓理想汽車成為首個取得此成績的中國豪華品牌,同時也讓理想汽車達成了多項交付成就,用幾組直觀的數據呈現一下:

  • 6月,理想汽車的周銷量多次保持豪華品牌銷量排名前五(僅次於BBA和特斯拉)
  • 理想汽車成為造車新勢力中最快完成月交付量達1萬輛,到2萬輛,再到3萬輛的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在實現從1萬輛到2萬輛再到3萬輛的跨越中,所用時間在不斷縮減,其實現月交付量達到1萬輛用時23個月,實現月交付量達到2萬輛用時13個月;實現月交付量達到3萬輛用時則僅為6個月

事實上,上述的數據只是理想汽車在今年上半年強勢表現的一個縮影。整個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車都處在造車新勢力領跑的位置。數據顯示,今年1~6月,理想汽車月交付量一直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名,甚至一度超過第二、三名之和。

其中,理想汽車目前在售的三款產品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均處於領跑的位置。作為理想汽車首款家庭五座旗艦車型,理想L7自3月交付以來,每個月都是國內中大型SUV市場的銷冠;作為理想ONE的繼任者,理想L8是30萬級別六座SUV市場銷冠;理想L9則是自去年9月交付以來,一直蟬聯國內大型SUV榜的第一位。

「如果不是產能限制,本月(6月)L8也能和L7一起破萬了,ONE的潛在用戶全部轉成了L8的用戶,幾乎沒有流失,這方面的能力,銷售團隊有點遠超我的預期了。」李想透露。

據了解,在實現月交付3萬輛之後,理想汽車在今年有望衝擊月交付量超過4萬,全年交付達到30萬輛,同時成為全年營收破千億元的企業

得益於交付量的節節攀升,理想汽車的市值也不斷增長。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收盤,理想汽車港股股價為135.5港元/股,相比年初增長了76.43%;市值則達到了2824.6億港元,位列國內車企的第二位,超越了長城汽車、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主流車企。美股方面,截至美東時間6月30日收盤,理想汽車股價報35.1美元/股,較年初增長了72.06%,市值為365.84億美元。

理想汽車做對了什麼?

回顧理想汽車的發展,理想ONE幫助理想汽車完成了從0到1的發展階段,並通過該爆款車型為此後的車型打了樣。此後,理想汽車的L系列車型順利接棒,初步完成了產品和供應鏈等方面的體系化,產品力優先聚焦在消費市場最能感知到的部分,強化「家庭」的核心賣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用戶需求洞察與功能呈現方面,理想汽車可以稱得上是業內的佼佼者。李想曾說過:「我覺得如果是一個感性為先有一些理性驗證的企業,它一切的本質是要超越用戶的需求,如果它可以始終超越用戶的需求,它不需要靠構建多個品牌來做事情,耐克不需要,任天堂不需要,蘋果也不需要。」

簡單來說,理想汽車的思路是從產品、體驗和技術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通過車型本身,以及技術,來解決用戶購車的顧慮——續航焦慮、乘坐舒適性、更智能的多維交互與娛樂功能

回到產品本身來看,作為率先將增程式的智能電動車成功商業化的企業,理想汽車用增程技術解決了電動車用戶的里程焦慮和補能焦慮。

國信證券分析師韓衛東認為,理想汽車採取了增程式電動和高壓純電動雙技術路線,很好地適應了在汽車電動化轉型時期的客戶需求。在純電動車補能問題仍存在短板,並不能適應所有的出行場景的情況下,增程式電動則是一個極佳的過渡性選擇。

此外,理想汽車的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多屏和全車語音交互等科技配置也打動了不少消費者。據了解,理想汽車具有完整的用戶信息反饋閉環,收集到用戶反饋後可以快速分析並進行調整。而理想汽車也通過OTA升級方式,不斷提升產品力。今年以來,理想汽車L系列車型完成了4.3、4.4和4.5三次OTA大版本升級,共計優化100餘項功能和體驗

在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產品之外,極高的單店銷售效率(平均每店月銷量)也讓理想汽車實現快速交付。李想本人曾經透露,在團隊內部核算中,理想汽車零售中心的平效比將遠超蘋果零售店,「是後者的十倍」。

據了解,理想汽車的渠道建設不以其他新能源汽車為目標,而是指向和BBA的競爭。因此,在強調規模擴張的同時,也會注重銷售服務體系的精細化專業打造,確保用戶滿意度。

韓衛東認為,整體運營效率較高,具備較佳的成本管控能力,與主流造車新勢力相比,理想汽車各項業務指標、運營指標均處於最好水平。

錨定「智能」與「電能」

如果說當前L系列車型的熱銷能夠為理想汽車實現短期目標提供支撐,那「雙能戰略」就是理想汽車謀求長遠發展的重要抓手。

所謂「雙能戰略」,即「智能」和「電能」。其中,「智能」戰略包括了智能駕駛和智能空間,「電能」戰略包括了增程電動和高壓純電。而在6月17日的家庭科技日上,理想汽車展示了其在這兩方面的重要突破。

首先在「智能」中的智能空間方面,理想汽車在座艙內打造了一個認知大模型Mind GPT。該模型採用了1.3萬億個token進行模型訓練,經過訓練後,Mind GPT具備包括對話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等在內的各項能力。

在智能空間中,用戶所熟知的語音助手"理想同學"也在多模態感知能力方面進一步升級,更新後的視覺感知技術、人聲分離算法和語音感知算法,可以讓"理想同學"看得懂、聽得清車內每一個成員的指令。

在智能駕駛方面,理想汽車的城市NOA通過NPN特徵和TIN網絡增強BEV大模型,做到擺脫高精地圖、識別萬物。同時,其使用模仿學習讓規控算法做出更加擬人的決策,以及構建全閉環的自動訓練平台,持續驅動大模型的疊代和進步。

在不斷推進城市NOA落地的同時,理想汽車還發布了通勤NOA,用戶可以自己設定一條通勤路線,通過自車學習NPN特徵,學成之後就可以在上下班路線上使用NOA功能。

在業內看來,通勤NOA的啟動,將在很大程度上調動理想汽車車主的積極性。隨著越來越多車主加入訓練通勤NOA的隊伍當中,理想汽車自建的NPN網絡的覆蓋面也將快速擴大,進而加快理想汽車城市NOA的普及。理想汽車表示,普及後的通勤NOA功能將覆蓋用戶95%的使用場景

其次在「電能」中的高壓純電方面,理想汽車宣布通過自研800V高壓純電平台和5C電池,可以實現充電9分30秒,續航400公里。另一方面,理想汽車也在自建、自運營5C高壓超級充電網絡,以及通過自動充電機器人等技術提升補能體驗。

據了解,理想汽車的首款純電車型名為「理想MEGA「,其將在今年年底發布,售價在50萬元以上。根據規劃,到2025年,理想汽車將形成 「1款超級旗艦+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產品布局

東吳證券分析師曾朵紅認為,純電新品推出將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車產品線布局,L系列增程產品線搭配2024年至2025年集中推出的純電產品線,依託800V高壓+5C電池+Mind GPT+全場景NOA等核心技術,助力整體銷量、市占率不斷提升。

可以看出,從增程式切入市場的理想汽車,正在加速向純電市場滲透,再加上智能駕駛、智能空間的疊代發展,理想汽車已經規劃出了一條清晰的發展路線。李想本人也早早為企業立下了目標:「160萬輛/年,5000億營收,2026年初驗證!」而理想汽車能否達成此目標,業內將持續關注。

文/李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2de6bbaf9298402b0e3d0d1e254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