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車不到1個月,小米SU7智駕在高速兩次失靈!業內人士:可能測試不足

2024-05-21     NBD汽車

實習記者丨劉曦

據紅星新聞5月21日報道,近日一位來自廣東佛山的小米車主聶先生稱,「五一」期間其駕駛提車不到1個月的小米SU7兩次在高速路上智駕失靈,無法行駛。事故出現後直到5月10日,仍未收到車輛故障報告,因而只好同意小米提出的退車方案,雙方簽訂車輛回購協議。聶先生表示,小米汽車線上客服對此稱:「車輛故障原因目前無法確定,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檢測」。

5月1日凌晨車輛故障截圖 受訪者提供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針對上述消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嘗試聯繫小米汽車方面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未獲回應。不過,記者撥打小米汽車客服電話詢問有關智駕失靈的情況時,對方表示:「智駕失靈屬於個例,假如出現問題,可以聯繫售後進行相對應的解決,也可以選擇去門店做檢測。」

而針對記者提出的如何確保類似問題不會在其他車輛上重現的詢問,上述客服人員則表示:「(我們)無法確保車輛肯定沒有問題,但出現問題(我們)一定會進行處理。」

1

故障車輛已被回購

上述紅星新聞報道稱,聶先生在3月28日購買了售價29.99萬元的小米SU7 Max汽車,並在4月10日提車。4月29日,聶先生在佛山高速上突然遇到智駕失靈和緊急制動失效的問題,經線上客服諮詢後,被告知是軟體問題並進行了遠程檢測。然而,5月1日,聶先生在高速路駕駛途中再次遇到智駕失靈,車載顯示屏提示多項功能異常,並建議聯繫服務中心。但由於是假期,拖車耗時11小時,當晚21時聶先生被告知這次是硬體問題,車輛需要修理。

聶先生對故障原因感到困惑,因為前後說法不一(先是軟體後是硬體問題),並且這次故障也影響他和家人的假日出行。從5月1日到5月10日,他一直在與小米售後溝通,希望得到正式道歉和車輛故障報告。「由於對車輛安全性的擔憂,即使車輛修好後也不敢再開。」聶先生說。

小米汽車回購協議(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報道還稱,因為一直未收到車輛故障報告,聶先生最終只好接受小米汽車方面提出的退車方案。聶先生提供的車輛回購協議顯示,廣州小米景馭科技有限公司同意在5月10日前回購聶先生的車輛,並辦理相關手續。

根據《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相關規定,當家用汽車在保修期內因嚴重的安全性能問題經過兩次修理仍未修復,或者出現了新的嚴重安全性能問題時,消費者可以憑藉購車發票和保修憑證要求更換車輛或退貨,銷售方有義務進行更換或退款。

對於小米SU7智駕失靈的原因,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產業鏈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稱:「智駕涉及安全等多方面,需要進行大規模路試,出現這類問題很可能是測試不足導致的。」

2

小米SU7車隊仍在測試

實際上,自上市以來,自帶「頂流」體質的小米汽車,已被不少車主反饋遇到了相關智駕問題。

早在4月9日,一名江蘇的小米SU7車主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小米汽車自動泊車撞向了柱子。事故後車主與小米汽車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小米汽車方面承認這台小米汽車自動泊車存在問題,但遠程分析數據並未給到車主。對於後續車輛賠付方案,車主則表示,小米汽車方面讓自己走保險解決,他提出換車的要求未得到採納,雙方還未能找到都同意的賠償方案,自己將繼續溝通維權。

此外,還有部分小米SU7車主反映,提車不滿月即發生疑似剎車失靈的情況。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在社交平台上回應稱,故障是系統軟體誤識別所致,但目前已對這一小機率事件進行修復,並請用戶不必驚慌。

對於小米汽車的相關智駕故障,一位小米汽車線下門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小米汽車現在已經交付了1萬多輛,整體來看智駕故障率還是比較低的。5月18日雷總(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剛剛進行了試駕直播,整個過程也是0監管的狀態,所以(用戶們)對智駕無需過於擔心。」

圖片來源:雷軍直播截圖

在直播過程中,雷軍表示,目前小米汽車智駕技術仍處於「人車共駕」階段,因此用戶在使用時要非常謹慎。他還呼籲在使用智駕時,手一定放在汽車方向盤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發布對於智駕的看法以及小米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外,雷軍還向外界公布了小米SU7仍在測試的消息。

「再告訴大家一個以前沒有講過的信息,(SU7)這個車隊目前還在測試,我們希望把這一批車跑到15萬、20萬公里,跑完整個生命周期,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全部測試完可能會跑1100萬公里。」雷軍表示,以前的車廠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投入過如此大規模的測試。

對於小米汽車的智能駕駛技術,雷軍坦言,小米造車時間僅僅3年,智駕研發每年成本超過20億元,但和很多老牌汽車廠商相比確實存在差距,但希望大家相信小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912ff58e4ba4427ccd51ce05877d8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