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電視是價格下探「急先鋒」 但上不了大雅之堂

2023-09-06     藍科技網

原標題:小米電視是價格下探「急先鋒」 但上不了大雅之堂

【藍科技觀察】素有「價格屠夫」之稱的小米又將視線瞄準至了百寸巨幕。

繼不久前將98寸巨幕電視Redmi MAX 98的價格下探至9999元、開創98寸電視價格「新低」之後,近日,小米再次對旗下百寸巨幕揮起了「鐮刀」。

據悉,小米聯合京東將旗下原價為19999元的百寸巨幕電視Redmi MAX 100的價格「打」到不高於12999的「到手價」,而這個價格或許也將成為整個電視行業內百寸巨幕液晶電視的最低價。

對小米電視來說,和當年的樂視頗為相似。每一款新品問世,都會掀起一輪價格戰。其實,這就是小米電視的定位。無論是哪一種新產品,外界對小米電視的評價就是便宜。但如果家人選擇具有星級影院的視聽享受時,或許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小米電視。

再當價格下探「急先鋒」,小米掀起百寸大屏價格戰

8月開始,小米在百寸巨幕電視市場的動作就接連不斷,先是發布售價為17999元的百寸電視新品小米S Pro 100,隨後接連將Redmi MAX 98和Redmi MAX 100帶入降價促銷區間。

類似的操作市場早已非常熟悉。一直以來,小米都是智慧型手機、家電市場低價風暴「王者」,主打性價比的產品理念下,小米在新品推出之際選擇將老款的百寸巨幕降價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

不過,由於降價力度巨大,且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裡接連出手,小米此舉也為他帶了一些爭議。

作為連續四年的國內電視市場出貨量第一名,雖然小米在8月初剛剛宣布自己蟬聯第一寶座,但並不代表他真的高枕無憂。

數據表明,進入7月份之後,小米出貨量「第一」的位置已經不保。據洛圖科技統計,2023年7月,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為219萬台,同比下降14.1%,環比下降23.4%。電視市場大盤萎縮下,小米電視出貨量第一的位置直接被海信系(包含Vidda)搶占。

行業競爭壓力陡增,小米百寸巨幕電視的降價被很多人解讀為一次「守擂」舉措。眾所周知,近年來,以海信、TCL為代表的電視廠商在高端大屏電視市場發力幅度明顯,小米電視需要證明自己在高端大屏電視市場的影響力,進而穩固在電視市場的第一名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98寸、百寸電視等超大屏領域,小米雖然曾經是先行者,但這兩年風光不再。海信、TCL在經過多年的市場檢驗,不論是品牌聲量還是產品、銷售,依然保持強者本色。因此,小米電視的擴容方法,也只有不斷降價。

說到底,在消費升級、品質生活驅動之下,中高端消費者不會為了價格驅動買單,這與他們的品質生活不適配。而小米,恰恰是價格戰的「帶頭人」。

事實上,低價武器貫穿著小米電視始終。隨著其把兩款產品的價格進一步拉低,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其實會聚焦於:小米電視的低價策略是不是正在失靈?

更加不容樂觀的是,作為「底牌」,如若降價仍不能改變小米電視在超大屏電視市場現狀的話,那麼將會對小米在超大屏電視的布局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開降價潮還是性價比嗎?

近年來,隨著小米、小米生態圈產品線的飛速擴張,一個疑問始終存在於很多消費者的心中,素來以高性價比著稱的小米產品,追求的到底是平價還是低價?

這裡所存在的明顯差異是,性價比時代,大家認同小米產品的平價,認為他在儘量降低價格的前提下給消費者帶來了好產品;但低價時代,大家會質疑小米在降低產品價格的同時,是以犧牲產品品質或服務為代價。

聚焦到電視產品上來說,這些年來,無論是OLED電視還是透明電視產品,亦或是這一次的百寸巨幕電視,似乎每一次都是小米在行業中率先開啟降價浪潮。

但是,降價的前提是小米應當在產品品質和服務層面不打折扣,以更低的價格讓消費者享受到好產品。在這一點上,小米的表現充滿爭議。

在黑貓投訴等網際網路投訴平台,我們可以很容易就搜索到大量關於小米電視的用戶投訴信息。質量問題、售後服務問題、系統廣告問題、螢幕問題、降價差價問題…從降價本身看,這種舉措的確看起來很受用戶歡迎,但考慮到小米電視巨大的促銷幅度、保有量以及同樣大量的用戶投訴,小米充當行業降價「急先鋒」的策略就值得商榷了。

隨著小米產品低價策略在手機、電視等多個行業領域面臨持續失靈,小米對於一些產品的價格下探還顯現出對於自身和行業的負面影響。

特別是在百寸巨幕電視這樣的高端市場當中,相關廠商想要走向真正的高端、為消費者帶去高品質生活方式選項的話,就一定需要「大幅投入-盈利」的正循環。降價或低價固然能夠帶動起一波銷售增長,可長期的低價策略只會讓高端大屏電視市場越來越混亂,畢竟一個高端產品很難把價格做到很低的情況下,兼顧品質與服務。

小米電視在高端大屏電視市場的表現也佐證了這一點。

憑藉網際網路電視和高性價比在電視市場異軍突起之後,小米電視出貨量全國第一的位置靠的是低價。而在未來行業增長密碼——全球高端大屏電視市場,人們首先想到的卻是索尼、三星、海信、LG、TCL等,小米在高端大屏電視市場的存在感很薄弱。

由於電視本身並非快消品,使用年限至少8年到15年,因此相比於價格,大家對於電視特別是高端電視更看重產品力與品質。這種消費傾向決定了小米在高端大屏電視市場只能以價格換市場的模式進行擴張。

三星、海信、LG、TCL等在高端大屏電視市場的成功路徑表明,用戶驅動、場景驅動才是必經之路。如果小米電視只有價格下探這一個殺手鐧,那麼他將很難在市場站穩腳跟,更難登高端用戶的大雅之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f9243900304fc1fcc9f9eb89e470c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