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晶片業再遇「黑天鵝」事件,坦克500又趕上了!

2022-03-18     NBD汽車

記者丨裴健如

日本地震為正遭遇晶片供應瓶頸、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困擾的汽車行業再度籠上了陰影。

據外媒報道,3月16日晚間,日本福島沿海發生7.4級地震。地震也導致部分企業的工廠停產,晶片製造商瑞薩電子就是其中之一。

據悉,瑞薩電子一共有三家工廠受到了影響,其中包括高崎工廠和那珂工廠已暫停生產,米澤工廠則是部分停工。其中,那珂工廠是瑞薩重要的晶片生產基地,所生產的產品中汽車晶片占據了三分之二左右,該工廠去年也曾停工。瑞薩電子方面表示,未來會評估設施狀況,再結合其它因素決定是否停工。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日本地震也波及到了豐田、日產等日系車企。「日產汽車將優先保證員工和周邊社區的福祉。自3月16日晚間地震發生後,我們在第一時間停止了在磐城工廠的夜間值班,工廠所有員工均已安全撤離。我們將持續關注地震的影響及員工的安危。」日產中國相關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3月18日,豐田汽車發布聲明宣布,由於地震導致供應商缺貨,豐田11家工廠中的18條生產線將於3月21日至23日停產。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長城汽車就曾因晶片短缺問題導致產能受到影響,並導致坦克300(參數|圖片)等熱門車型出現暫停接單的情況。長城汽車在2021年一季度業績電話會中稱,「受晶片供應影響,2021年一季度坦克銷量為1.4萬輛,低於預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天意 攝

3月18日晚,坦克的第二款車型——坦克500(參數|圖片)將正式上市,面對晶片行業的又一隻「黑天鵝」,「大熱」的坦克500銷量是否會受到影響?

1

地震導致的晶片短缺

已波及車企生產

公開資料顯示,瑞薩電子是全球第三大汽車晶片公司,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微控制器(MCU)生產商,約占19%的市場份額,而豐田汽車是其最大的晶片採購客戶。此外,日產、福特、長城汽車等汽車製造商也均為瑞薩電子的客戶。2020年,瑞薩電子的營收約為7157億日元(約合67億美元),其中汽車半導體業務占近一半。早在2021年,瑞薩電子曾因火災停產給整個汽車產業鏈帶來衝擊。

「經與瑞薩集團溝通後,我們認為,日本地震對公司供應鏈的挑戰基本可控,後續我們將持續與瑞薩集團保持溝通,確保公司的晶片供應不受影響。」長城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上述日產中國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日產汽車在日人員安全。公司在磐城工廠、栃木工廠、追浜工廠、本牧工廠、日產技術中心及橫濱總部的生產和運營沒有受到任何損壞和影響。我們將持續關注地震的影響及員工的安危。」

豐田汽車則宣布,其受到了瑞薩電子停產導致的零部件缺貨影響,其11家工廠中的18條生產線將於3月21日至23日停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辛旭 攝(資料圖)

就在3月15日和17日,豐田已接連宣布了今年3月份及4~6月份的生產調整的計劃。其中,富士松工廠第二生產線將於3月22日至25日,3月28日至3月31日暫停生產。

豐田汽車方面表示,該工廠的停產主要是由於半導體的短缺。據悉,上述生產線主要投產Noah、Voxy車型。

與此同時,豐田汽車方面還表示,今年4月,其全球生產計劃將削減15萬輛至75萬輛,5月和6月的產量預測與年初相比分別下降10%和5%。此前,豐田汽車近幾月的目標產量均為每月90餘萬輛。但受到半導體短缺影響,4月至6月,豐田汽車全球產量預計平均每月為80萬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各方幫助下盡力恢復生產,但由於零部件短缺,我們不得不反覆在最後一刻對生產計劃進行調整,這也給供應商帶來了相當大的負擔。今後,豐田將每月、每季度審查生產計劃和風險因素,並提前3個月與供應商分享這些計劃。」豐田汽車方面稱。

在新的調整下,今年4月,豐田汽車將有5家工廠的7條生產線暫停生產,其中停產最長的生產線將持續9天,而最早的停產時間將始於4月1日。

「受疫情、半導體短缺等因素的影響,未來幾個月我們仍有可能降低生產計劃。但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零部件供應和供應商的情況,盡最大努力減少突然減產的範圍,使生產計劃正常化,減輕供應商的負擔。」豐田汽車方面稱。

2

專家稱影響不會持續太久

瑞薩電子的突然停產,也引發了業內對於晶片供應緊張加劇的擔憂。不僅如此,受晶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不少車企最近已經陸續調高了在售車型價格。如今,瑞薩電子的停產無疑將使晶片供應處境更加艱難。在此背景下,車企是否會因此醞釀進一步的漲價計劃?

記者走訪終端市場時發現,瑞薩電子停產帶來的晶片供應壓力目前尚未傳導至銷售端。長城、廣汽豐田、雷克薩斯等多家品牌店內銷售人員均向記者表示:「暫無漲價消息,店內車型也並未受到晶片短缺的影響。」

上述長城汽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坦克300車型的提車周期為4~6個月。」

不過,記者走訪過程中也發現,也有不少車企正在醞釀漲價。一家小鵬汽車4S店內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接到了下周一漲價的通知,目前小鵬p7(參數|圖片)提車要等兩周,p5(參數|圖片)部分版本車型需要等14周,G3i則至少需要等待14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天意 攝

不過,該銷售人員表示,漲價主要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並不單單是因為晶片的短缺。

一位福特汽車4S店銷售人員也向記者表示,福特Mustang(參數|圖片) mach e有漲價消息,但具體細則還未通知到店內,目前晶片供應情況確實緊張。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天意 攝

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目前汽車行業的晶片供給遭遇瓶頸的主要原因不在於瑞薩電子的停產。所以,瑞薩電子的停產在短期內會對行業產生干擾,但應該能夠迅速恢復。

「應該說,瑞薩電子的停產確實會對晶片供應產生影響,也可能會帶來車企漲價的風險。但這種風險和影響總體比較小,也不會持續太久。」崔東樹說。

3

晶片價格已暴漲數倍

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全球汽車行業就一直受晶片短缺困擾。據Auto Forecast Solutions(AFS)的數據,由於汽車晶片供應短缺,2021年全球減產汽車1131萬輛,降幅達14.6%,其中中國市場2021年全年減產214.8萬輛。據AFS最新預判,由於晶片短缺,全球汽車製造商2022年或減產逾100萬輛。

在此背景下,晶片價格也水漲船高。據記者了解,目前汽車產業短缺的晶片種類主要包括主控晶片MCU+功率類的電源晶片、驅動晶片,其次是信號鏈CAN/LIN等通信晶片。因嚴重短缺,目前大部分汽車晶片的價格都在上漲,其中價格漲幅小的也翻了幾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更有甚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賽格電子市場商戶曾告訴記者,「意法半導體生產的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的核心晶片STL9369在一年的時間裡,價格從20元左右漲到了2800元。」這意味著,僅一年時間,上述晶片價格上漲了140倍。

不僅如此,晶片的出貨周期也較疫情之前延長很多。據悉,正常情況下,晶片採購商從晶片廠商處拿貨的周期是6個月,現在已經延長到了12個月,甚至有些晶片品類需要等待18個月。

從產業鏈來看,我國汽車產銷量在全球市場的市占率約為33%,但汽車半導體等零部件卻主要依賴海外供應商,中國汽車半導體產值在全球份額中占比不到5%,部分關鍵零部件進口占比超過80%至90%。所以,不少業內人士開始呼籲推動汽車晶片國產化,加速國產晶片對外資晶片的替代。

「從長遠來看,國產車規級晶片有機會趕超,但需要時間去打磨。晶圓、封裝、測試這些環節仍然需要依靠國外的供應商,國內技術還無法達到,例如做自動駕駛晶片的地平線,其晶圓也是由台積電來生產。要想將完整的晶片產業鏈全部國產化,還需要很長時間。」一位頭部外資汽車半導體公司技術專家告訴記者,國產晶片要在整車上不斷測試疊代,基本上需要做個兩三代產品之後才能穩定。所以,在他看來,5年後會有一些較為成熟的國內車規級晶片問世,短期內國產晶片仍無法彌補「芯荒」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e0fc71c1b4b7742931f524bfce353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