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人生》:人這輩子要走多少彎路,才能過好這一生

2023-11-16     洞見

原標題:再讀《人生》:人這輩子要走多少彎路,才能過好這一生

再讀《人生》:人這輩子要走多少彎路,才能過好這一生

1981年6月,31歲的路遙,僅用21天,就寫完了中篇小說《人生》。

他興沖沖地多處投稿,卻一次次被拒之門外。

失落至極的他把心一橫:最後投一次,再不行,就把書撕了!

巧的是,恰恰是這最後一次投稿,小說被《當代》錄取。

後又經文壇前輩秦兆陽推薦,《人生》拿下了全國第一屆中篇小說獎。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路遙從籍籍無名,一躍成為文壇新秀。

陳忠實就曾說:《人生》給我帶來的撞擊,是那個時期任何文學作品都沒有過的。

在書里,農村青年高加林,本應有大好前程和美滿的婚姻。

卻因一時糊塗走上彎路,錯將到手的幸福,毀於一旦。

等受盡了磋磨,他才領悟到,人必須吃夠教訓才能成熟。

1992年11月17日,小說出版後的第十個年頭,路遙因病去世,他和他的《人生》自此成了絕唱。

而今,路遙先生已離世31年,再讀《人生》,不免心生感慨:

人這輩子,要走多少彎路,才能過好一生?

1

  • 關於事業:捷徑通往陷阱,彎路里藏著出路。

書里的故事,開始於一場夏日裡的瓢潑大雨。

那天,民辦教師高加林,等來了一個五雷轟頂的消息。

村委會宣布,他的工作,將由大隊書記的小兒子頂替。

寒窗苦讀十幾年,他本想著靠知識改變命運,如今卻只能和他那對「沒本事」的父母一起種地。

一時間,憤怒和不甘,將他折磨得不成人樣,他只能天天蜷縮在窯洞裡熬日頭。

熬著熬著,忽然有一天,他腦子裡蹦出一個「好主意」——找人幫忙介紹工作!

而他要找的人,正是部隊轉業當幹部的叔父。

一想到這,高加林立馬起身,拿起紙筆就給叔父寫了封求職信。

誰曾想,信還沒寄出,叔父就因工作調動,成了當地的勞動局局長。

這下,可把高加林高興壞了。

趁叔父探親之際,他央求人家幫忙,結果被叔父無情地拒絕了。

但高加林的小心思,被叔父的下屬馬占勝看了個明白。

為了巴結新局長,馬占勝自作主張給高加林安排了一份工作——縣委通訊組幹事。

似乎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高加林,一躍成了體面人,整個人都變得神采奕奕。

他積極表現,鋒芒畢露,很快又攀上了老同學的高枝,有望去南京工作。

可就在動身前,一封舉報信遞到了紀委,揭露他走後門的事。

調查組來了,叔父被查,高加林一下子懵了。

一個月後,處分下來了,他被打回原籍,在眾人的指指點點中又重新扛起了鋤頭。

高加林簡直悔青了腸子,若不經此事,哪怕種地,他也不至於淪為眾人笑柄。

可如今呢,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總算明白了,這人吶,有多大本事端多大的飯碗,老老實實幹活比什麼都強。

高加林不僅僅活在小說里,生活中,你我都可能是他。

咱們沒家世,沒資源,沒運氣,有的只是年輕氣盛的心和出人頭地的奢望。

遇到不公會憤怒,遭受打擊會崩潰,看見捷徑也想走,攀上貴人也慶幸。

可這世道,哪允許人一個勁地走捷徑?

什麼都標好了價碼,一切都要付出代價。

只可惜,太多人心懷僥倖,耐不住無人問津的寂寞,經不起功名利祿的誘惑。

只有等狠狠跌幾個跟頭,才能體會到,不是自己下力踩出的路,終究是走不通。

繞過的遠路、吃的悶虧,也只有成為刻骨的教訓,才能幫我們蛻去幼稚的殼。

2

  • 關於感情:不經一番錯過,難知真情可貴。

看書時,有這樣的一幕,營造在我腦海里,久久不能忘懷。

蜿蜒的黃土地,翻滾的麥田邊,帥氣的高加林,騎著二八大槓,載著「村花」巧珍,肆意地在田間穿梭。

高加林說著自己的遠大抱負,巧珍甜蜜地唱著情歌,他們有說有笑,日子好不快活。

然而,如此般配的他們,卻得不到大家的祝福,有的只是奚落與嘲諷。

高加林認識巧珍時,剛丟了教師工作,而巧珍卻是家境殷實的富家女。

巧珍的家人,臭罵高加林吃軟飯,而高家的長輩,也在人前人後抬不起頭。

對於情人的遭遇,巧珍心疼壞了,白天幫他干農活,晚上約他出去散心。

她不斷鼓勵高加林:「你做什麼,我都支持你,你去哪,我都跟定你。」

但很快地,巧珍就食言了。

不久後,高加林被調去縣城當幹事,巧珍為了不添麻煩,主動留了下來。

走後的加林,像飛出籠子的鳥,頭也不回地飛往遠了。

他和女同學約會看電影,與人大談理想抱負,去各地出差採風、參加學術會議……

不出半年,他就把巧珍拋在了腦後。

即便是回鄉時兩人見一面,他也覺得無話可說,看巧珍怎麼都不稱心。

恰巧此時,高幹千金黃亞萍又出現了。

她不僅家世好,長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她對加林的貧苦出身毫不介意,三番五次示愛。

高加林一對比,果斷甩了巧珍,和亞萍好了。

瀟洒的日子沒過幾天,走後門的事便東窗事發。

經過一番掙扎,黃亞萍離開了高加林,而高加林,只能灰頭土臉地回村。

望著翻滾的麥田,高加林這才想起巧珍的好,只可惜,巧珍早已嫁做人婦。

眾人笑他「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才回來」。

長輩們嘆著氣說:你丟了巧珍這塊寶啊。

高加林這才回想起巧珍的好,又愧疚又悔恨,可又有什麼用呢?

生活啊,從來不是大團圓的喜劇,而是一場盛大的離別。

一旦不懂珍惜,那個愛你的人會走,那些珍貴的情會散。

而這些失去,終將成為一輩子都難以釋懷的隱痛。

人只有經歷肝腸寸斷,體會到追悔莫及,才知好人難得,真情難遇。

走過感情的彎路,便能深刻地領會到:惜福才會幸福。

別再因貪戀遠方,把那些愛你護你的人拋在身後。

珍重每一次相逢,善待每一段感情,才不會弄丟對的人。

3

  • 關於人性:人心曲曲彎彎,看清方能看輕。

教師一職被人頂替後,為了生計,父親讓高加林趕集賣饃。

他磨磨蹭蹭出門,發現從前敬他是知識分子的村民,如今都站在路邊看笑話。

他頓時羞紅了臉,四處躲著熟人走。

等到了集上,他一句吆喝不敢喊,結果到最後一個饃都沒賣出去。

眼見賣饃不成,村書記又安排他去城裡收糞。

這下,高加林更怕見人了,他摸著黑悄悄出門,可還是沒逃過大夥的眼睛。

有人嫌他寒酸,不停地數落他;

有人嫌他太臭,叫罵著讓他快滾;

還有人嘲諷道:這不是咱們的教書先生?不拿粉筆,拿糞勺了?

聽到這些奚落,高加林簡直恨透了這群人。

他以為再也不會被尊重了,但很快生活又給他上了一課。

成為縣委幹事後,同樣是這群人,都立馬換了一副面孔。

不是誇他才貌雙全,就是送吃送喝;不是給他張羅對象,就是請他吃飯喝酒。

飄飄然的高加林,傻傻的以為,大家原來都是好人。

而等他因舉報再次回鄉,大家又都變了,看笑話的看笑話,躲著走的躲著走。

不得不感慨,真是牆倒眾人推,路順眾人扶,人情似紙薄,世面如翻書。

一起一落間,高加林還是那個高加林,村民還是那批村民,反覆的,是世道人心。

故事最後,高加林在嘗遍人情冷暖後,終於成熟了起來。

他回到黃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糾結他人的評說,本分地過起了日子。

他照顧著年邁的父母,踏踏實實地學習耕種,一有閒暇,也寫文章投稿,賺點稿費。

經歷過大起大落,他不再這山望著那山高,而是坦然地接納了自己的命運。

有句話說得好,生命遍布涼薄,你風光時,賓客盈門;你落魄時,利散人散。

曾經的我們,不知人性幽微,難免憤憤不平,後來見的人多了,也就見怪不怪。

樹倒猢猻散也好,落井下石也罷,走過人情的彎路,才知萬不可把外人看得太重。

人生起伏不定,不必為外界的詆毀懊惱,更不必把讚美悉數當真。

放平心態,看輕人心,才能不悲不喜地感受生活,步履從容地度過餘生。

4

有人說,高加林,是路遙的一幅自畫像。

缺衣少食的年代,路遙在小小年紀,就被父母過繼給叔父。

沒了父母庇護,他像在黃土地上掙命的高加林一樣,活得毫無尊嚴。

一次,有人惡作劇,把穿著破褲子的路遙,推倒在人群里,看他狼狽地遮掩。

眾人大笑不止,路遙哭得撕心裂肺,而叔父卻覺得他丟人,毒打了他一頓。

年輕的心遭受重創,路遙也像高加林被人嘲笑後一樣,發過毒誓,一定要出人頭地。

經過漫長的蟄伏,熬過上千個孤獨的深夜,他終於在《人生》獲獎後,慢慢走向人生巔峰。

這期間,他同樣經歷了感情的挫敗,見識了人心的反覆,嘗遍生活的苦楚。

搖搖晃晃地走過半生,路遙終於想通:「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

關鍵在於,不是岔路有多少,而是站在十字街頭的我們,怎麼選擇。

就像書里所說:人生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作為路遙第一部中篇小說,這本書引起過太多人痛徹心扉的共鳴。

沒有誰生來就知道人生的路要怎麼走,誰不是栽過無數個跟頭後,才摸索到出路。

餘生的路還很長很長,希望看過《人生》的你我,早點醒悟:

人生再難,道路再險,都得一步一個腳印地紮實前行。

別等踏上迷途,撞得頭破血流,再硬生生地痛醒。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瑾山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cc236c7cbc917565579ff382c8e13cf.html